上图:被称为“争气钢”的南京长江大桥桥梁构件及铆钉。右下图:收藏家王世清。
上图:建设南京长江大桥时使用过的潜水员头盔。王世清收藏。
上图:南京长江大桥桥面陶粒土
大展来了!“科创百年——建党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南京站)”即将在南京科技馆开展,民间收藏家王世清收藏的反映南京长江大桥“黑科技”的“争气钢——桥梁构件及铆钉”、“潜水员头盔”、“桥面陶粒土”等将参加展览。
该展览由中国科协主办、南京市科协和南京科技馆承办,展览分为“不忘初心”、“开天辟地闯新路”、“一张白纸绘新图”、“伟大变革奠新基”、“走向复兴谱新章”、“持续奋斗”六个展区。展期为2022年1月至3月底。□ 王世清
王世清:我收藏的南京长江大桥小向日葵铸铁浮雕和南京市市徽
南京长江大桥小向日葵铸铁浮雕
镂空的是大向日葵,其四角镶嵌着“小向日葵”。
我收藏了一块南京长江大桥小向日葵铸铁浮雕(上图,南京长江大桥桥栏上,镂空的为大向日葵,四角各镶嵌着一个小向日葵。)和南京市市徽。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件作品均出自南艺老院长保彬教授之手。
曾经使用过9年的南京市市徽。
保彬教授
保彬已90多岁高龄,江苏南通人,蒙古王公后裔。
他最被人熟悉的标签是:南艺老院长。
1961年,保彬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巅峰。
当时,有两大国家工程被总理亲口认证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力更生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双层两用桥梁,有“争气桥”之称,全长4589米,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保彬时任南京长江大桥浮雕设计组长,那一年,他才34岁。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正桥两边的栏杆上,一共镶嵌202块铸铁浮雕,分为“镂空向日葵”浮雕、“工农兵”浮雕和“风景主题”浮雕等三种类型。其中,镂空向日葵浮雕最多为98块,工农兵浮雕为6块,风景主题浮雕为98块,每块大浮雕的上下均有两块小向日葵浮雕。
镂空向日葵浮雕上,每朵为4叶31瓣花瓣,葵花向阳而开,寓意当时世界有31亿人口,从四面八方都“向往红太阳”。金灿灿的葵花向阳而生,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具有很深的时代寓意。大小向日葵设计一致,只是一实一虚。在长江大桥正桥栏杆的所有雕刻图案中只有大向日葵浮雕是镂空浮雕,其余均为实心浮雕,使得正桥栏杆雕刻图案形成虚实相间的排列。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曾有过自己的市旗市徽,虽然九年后就被取消了,但那只辟邪从此深入人心,代表了南京的形象。
20世纪80年代,南京相继推出了市徽、市旗、市花和市树。市徽图案于1986年正式开始征集。时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市徽设计者、国画家保彬教授的设计方案中,既有长江、明城墙、虎踞龙盘等元素,还把动物辟邪放在市徽方案的中心点处,代表着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背景。
1988年,保彬教授的项目正式通过并启动。
1997年11月18日,《关于禁止自行制作和使用地方旗、徽的通知》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禁止自行制作和使用地方旗及地方徽,广州、宁波、南京、苏州等城市相继废除地方旗及地方徽,只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保留了自己的旗徽(特区区徽)。 □ 王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