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阅读更好的,让自己心灵快乐,内心不空虚不恐惧的方式。音乐那种方式是准备给那些拥有音乐耳朵的人听的,我不行;绘画和书法,多次的经历,使我相信,我就不是那块料。至于游戏嘛,我生性好静不好动,喜欢只是一阵子,心血来潮而已,终不能算作一个济事的爱好。更何况有些游戏,像打羽毛球玩乒乓球等在强手面前,连招架之功都没有,何谈兴趣?所谓兴趣,是在一次次小成功的喜悦中培育的吧。那我该怎样让自己心灵快乐,在无人、独处的时候,不空虚不恐惧呢?多次的选择,让我走向了阅读和写作,尤其是前者。尽管勇哥说,读得再多,也是消费;写得再少,也是生产。可我就是不爱写,只爱读。把房门一关,电褥子插着,盖着被子,靠着枕头,翻开书本,就可以进入作者所创造的境界中去了。那个叫伏羲的古圣先贤一画开天,创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图画简洁美丽,是初民的杰作,可以说空前绝后;那两个叫周文王和鲁仲尼的古圣先贤分别用最美的汉语写出了让人陶醉,越嚼越有味的卦辞、爻辞和易传。孔圣人学易较晚,五十岁才开始,积年累月,把串书的熟牛皮都翻断了多次,可见他的喜爱和陶醉的程度之深,以至于创造了一个成语,叫韦编三绝。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文化,除了释家,几乎所有学问都与易有关,易的包罗万象,可见一斑。

我的读书人生开始于初中时遇到的一本杂志,这本书的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从同学处借得此书,和弟弟一起读。父母都不在,我们读着读着外面的雪就下起来,越下越大,屋子越来越昏暗。小说可能是一个悬疑小说,话说在一个枯井中发现女人头如何等情,吓得我和弟弟蜷成了一堆,大气都不敢哈一下。这个读书的经历很快就忘记了。然后初中上完上高中,我都是读的课本。我的读书声之大之频据说让不读书的人捎带地记下所背内容,而不用费一丝一毫的体能。直到大学碰到周彦君同学,他让我爱上读书之后,我才终于走上了读书的快车道。
我读完小字版的《平凡的世界》,由于后面读的 两本书在我身上极有开创意义,万事开头难么,我就采用逐字逐句朗读的方式在图书馆楼前读完了《红楼梦》和《简爱》。从此以后,我对古典小说和外国小说不再怯,有读必完,而且速度逐渐加快。注意奥,我这个方法不具普遍性,千万不要邯郸学步噢,要不然就会多一个寿陵余子了!
以后我就读《穆斯林的葬礼》 读海子读《呼啸山庄》读路遥读贾平凹读陈忠实读好多作家的作品。囊中羞涩,买不起张承志周国平王小波而痛哭流涕。在同学帮助下有了一份家教,我的伙食费解决了,我的买书问题也解决了一部分。同学们都很艰难,读一本书之后,就把它处理掉,然后再买新的。我就用这办法得到了岳麓书社出的《红楼梦》和《古文观止》。估计是不会选书吧,也许是图书馆里的书没有自己喜欢的居多吧,我的读书大多都是借同学或自买读的,书非借不能读也似乎在此得到了印证。
当然这期间,我参加本科自学考试,也趁此机会读了不少的书,教材多于其他,太功利,长进有限。
工作后,好久不读书 ,遇到李老师,我才拾起书本大量的读。读各种古典文学史:游国恩的、刘大杰的、袁行霈的。还有朱东润编的六本和徐中玉编的四本,古典文学有点一点系统而已,粗粗的,不成气候。
像李老师说的,我是一个容易陷入孤独的人,读书让我可以在孤独中不至于痛苦挣扎。我读了余华的全部小说,很佩服这个牙医的文笔和思想。像《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真是写得太好了。把人心和人性挖掘得如此之深,震撼!许三观为孩子和自己用嘴炒肉的情节,把人感动得一塌糊涂。一如当年我和阿铠读到海子《日记》时的感触和深入心灵。
人生路上的低谷一个个接踵而来,我都是用读书来度过的,包括父母的去世,我一度得了抑郁症,其实到今天也没有大改。我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物事只有一件,那就是书了,随走,腋窝就少不了一本书。儒释道、易、东方神秘学、文艺理论、美学、教育理论等,都读。
在我影响下,两个孩子,一个喜欢读文学人文,一个喜欢读漫画科学类。最近瑞重读曹文轩,壮重读郑渊洁。妻子也开始读书,我给她买一些图文并茂的书,如周国平的《让生命从容》她就很喜欢。
在教学上,通过读叶嘉莹、朱光潜,我对诗学有了很大的积累;读南怀瑾,积累人文;读林语堂、梁实秋,借镜散文章法;读梭罗、陈冠秋,《野花图鉴》,深入自然文学内境探奇等。

学生读书也有所推进,每周一次读书沙龙或主题阅读,让学生写读后感 或鉴赏文字或类似文字。本学期还开了电影课,每四周一次,配合名著阅读。
读书已进入我的血脉 ,一天不读,就好像身体有点低血糖一样,不自在。一读,一天都是愉悦的,徜徉在幸福中。

作者简介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