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耿志平(甘肃合水)
朋友的家里有三只猫,一只大猫是黄色的,脚一瘸一拐,看见我进来,立马向门口走来,不时发出喵喵的叫声,它大概是想出去放风了,看见主人关了门,遂叫了起来。门平时是关不住猫的,它可以在树上、墙上窜上窜下,如走平地,只是受了伤,没有了攀高的能力。

还有两只刚刚几个月的黑色带灰花纹的小猫,看起来还很弱小,像一胎所生的兄妹,一只从玉米堆上跳下,在我身边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主人给铺的垫子上。另一只从玉米堆上跳上了窗台,大黄猫也卧在小猫咪旁边的垫子上,冬日午后的暖阳照在身上,大概很温暖舒服, 它们眯着眼睛,我们说话声音一大,它就睁开眼,警惕地看着我们。
朋友说大黄猫是女儿带回来的,平时在她洗车的地方,脚被门夹了,就给老妈带了回来。她很不喜欢那只黄猫,说喂的馋的,给喂啥都不好好吃。我心想那些当宠物一样养的猫咪自然金贵些,猫粮和肉类鱼类吃惯了,如何能吃下粗茶淡饭?就像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一个道理。
我从小就不喜欢猫,在我的记忆里,我家从没有喂过猫。偶尔在别人家里看见猫从泥地里跑回来,踩的到处都是泥印和泛着绿光的阴森的眼睛,以及人吃东西时,喵喵的叫声,还有睡觉时的呼噜声,我就反感。人都说猫是很灵异的小动物,可以看见人看不见的东西,不管长得多漂亮,多名贵,我实在喜欢不起来,甚至是极为讨厌的。尤其是叫春时那种如人哭的声音,让人心烦,仿佛鬼魂的哭泣,使人不寒而栗。
我另外一个农村的朋友,她特别喜欢猫,每次去她家,猫只要在家里就跟在她身边,从不离开,她只要上炕,猫就坐在她怀里,她躺下,猫就枕着胳膊,仿佛一个小孩子。她在猫身上抚摸着,猫舒服并得意的吐着舌头,洗着脸,长长的尾巴在人面前晃来晃去,她一脸的微笑。我就说“猫又不是你娃,你还稀罕地搂上。”她笑道“这猫乖的很,逮老鼠逮的好得很,我最爱猫,要不是它,老鼠把人都害死了。”家里散养的猫,动不动就会偷吃,锨锅揭碟哪里乖了?我很不以为然。
去年搬到新库房,我买了近一百块钱的猪肉,那时一斤三十几块,服务员给切成了两块。我去看工人干活,等我过来时,那块最好的肉不翼而飞,我调了监控发现是被一只大花猫趁机叼走了,我又气又好笑。工人都开玩笑说:“肉贵的人都舍不得吃,你还喂了猫,该谁家猫好呢!”我只能粲然一笑,又能怎么办呢?因为在城里生活惯了,根本没有想到乡下有猫来祸害人。
去年看了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作者通过穷教师苦沙弥家的猫的视角看周围发生的一切,人生的无奈和虚荣,以及底层生活的艰辛,以及达官贵人的优越感和自私自利,巧取豪夺,仗势欺人,还有两只猫咪的爱情,在作者诙谐的笔下刻画的入木三分,让人过目不忘。
猫眼看世界,不带有色眼镜,作者笔下的猫吃年糕时的滑稽相和在别人家出入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以及自己的思考,让人看到了社会上各个层次的人的众生相,让人忍俊不禁,又无可奈何,猫的天性就是抓老鼠,苦沙弥家的猫会判断,会思考,至死都不会抓老鼠,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不抓老鼠的猫和不为民办实事的官没啥区别,占其位不谋其职,简直就是个摆设!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写的实在高明,难怪很多人喜欢。
这种变色猫,留给人们最多的是思考!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