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小萌
2021年12月16日《泰州晚报》8版
今天《泰州晚报》第8版,我的散文《做自己的太阳》。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我懂。我的朋友们也懂。但愿你们都会成为我文章中的主人公。——司马小萌
黄昏的太阳,把身影拉得老长。在小区里“矫揉造作”一下,用手机美拍一番,同时叮嘱自己:好好穿衣,好好吃饭,好好说话,好好思考,好好睡觉,好好发微信,好好爱你喜欢的人。
咱们做不了天上的太阳,可以“妄自尊大”做自己的太阳。
1
这是上个月最暖心的新闻了:三位从上海出发的姑娘的苏州“寻宋”之旅,引发了一轮波及长三角的疫情。按照“常规”,如此“拖累”大家,早就被骂死了。可是当地著名媒体《姑苏晚报》却“一反常态”,用一篇《待无恙,君再来,访苏州,探江南》的评论,安抚无辜中招的姑娘,安抚害怕株连而惶惶的百姓。人性的善良与美好、理解与宽容,跃然纸上。上海《新民晚报》火速跟进:《待无恙,定再来》。《钱江晚报》《扬子晚报》积极呼应。全国上下一片喊好……
两年了,疫情反反复复没完没了。隔着口罩,有时感受到的是一副副麻木的面孔。是啊,病毒与人类的斗争,会一直进行下去,也许会进行到地球的最后一日。但人类毕竟是这个星球最聪明的生物。只要我们团结,我们认真,我们理性,我们精准。我赌:病毒输,人类赢!
2
今天的“泰会拍”摄影课堂,标题是《司马小萌大刀阔斧裁片子》。生猛吧?我用对比的方式告诉大家,一张照片,如何巧剪裁,才会更出彩。
谢谢天卫,授予本人“泰会裁”的美誉。
常新老弟,你就不能给个比“好裁缝”更豪迈的称号?“金斧子!”他更正说。算了,还不如“裁缝”来得文雅。
黄有安说:应称“萌会裁”。军队作家马誉炜立刻“拔高”:“萌总裁”。总裁?过了!本人技术干部一枚,绝不是当“总”的料。“闷头耷脑”修照片、裁照片,得心应手,更上道。
3
在朋友圈看到盐阜大众报社总编辑周劲一篇文章,谈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如何破局。周总坦诚告知:“这个模式已获今年中宣部媒体融合优秀案例。”我把文章转给正需要这方面经验的京江晚报张总。
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报业同仁仍在摸索中。看起来跌跌撞撞的,需要你拉我一下,我拽你一把。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无疑走在了前面。据社长李强介绍,2020年集团广告收入比2019年增长42%,实现了奇迹般地逆势上扬。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虽然玫瑰不是我种不是我栽,但俺是妥妥的“二传手”;而且,还是“加强型”的。
4
泰州晚报总编辑翟明,用他那“泰式普通话”开视频,为该报副刊“坡子街”代言。对翟总的工作热情,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没见过比这家伙更执着的。难怪一个地市报副刊,可以办得“风生水起”。不仅拥有如此多的读者,还拥有如此多的作者,也包括我。
厉害的,还有洛阳日报社总编辑李勇。他在集团《总编一线行》视频中的亮相,多少有点惊到我:百分百的标准普通话,形象气质俱佳。其落落大方,瞬间秒杀N位中央电视台记者。最近,国家“十四五”首条千万吨级输油管道——日濮洛原油管道投产使用,是绝对的大新闻。李勇戏称自己是“赶鸭子上架”。
这些报社的头头脑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
在北京,别说大聚会,就连小聚打个掼蛋都不易:京城面积大,彼此住得远;对掼蛋有兴趣的,又“凤毛麟角”。一大早,希宝同学来电:周末能否掼个蛋?他想请饭。我问来问去,始终“三缺一”。算了,我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写散文吧。
奇了怪了。不管怎样动员,我的闺蜜们始终对掼蛋不感兴趣。这么健康、有趣,而且烧脑的智力游戏,竟然打动不了这帮北京“土著”。看来我适合住江苏。比如盐城:视野开阔,不拥堵不闹心,牌友个个温柔。
“大姐,俺虽然有点皮,但也很温柔滴!”泰州小妹陈丽说。
“下次见面,温柔给我看!”
“您别被吓着就行!”
6
好久没和儿子一起吃饭了。疫情是原因之一;住得近、懒得走动,是原因之二。今天出来办事,我提议一起吃顿饭。人们常常戏称“母子冤家”,不是没有道理。别人说话,我总能耐心倾听,脸上还挂着甜甜的笑。而儿子说话,常常不等说完就打断,要求“直接说结论!”而他,也“半斤八两”:只要我一指他的肚子,提醒“该减肥了!”他就把胖肚皮拍得山响,急赤白脸地嚷:“都是肌肉!肌肉!”
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我们为啥表现得如此随性与恣意呢?
7
还没起床,手机响了。139开头的,地点显示“河北秦皇岛”。昨天俺刚刚在朋友圈发了两个帖子,猛夸《秦皇岛晚报》,难道那边的朋友们就积极回应了吗?于是,我,和蔼地、儒雅地、极其轻柔地:“你好!”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浑厚的男声:“女士,你好!我是××房地产”。OMG!没等对方说完,我,立刻,简单,粗暴,挂断,拉黑。其速度,比川剧绝活“变脸”还快!
8
我不理你们,你们还来劲了不是?同一家房地产公司,昨天来电显示秦皇岛;今天改座机骚扰,一个电话显示重庆,一个显示邯郸。烦死人了。你们不累,我累。看现在落日多美!就不能老实一会儿,同赏落日?
知道你们也是工作。俺怀着十二万分的诚意说一句:
敬请“有的放矢”,不要“广种薄收”!
9
“甜有100种方式,一种是吃山楂,剩下99种是:想你。”
这个广告词,忒走心了!
早起打了三声喷嚏。按照咱们老百姓“一想,二骂,三惦记”的民间调侃,我断定,有人惦记我了。
被人挂念是何等好事!带着愿景生活,乐滋滋,美哒哒。
当然,我也是这样多情的:把若干好友放在心中,排排坐,吃果果。至于“若干”是多少,有人让我报数、让我排名。我也真的排了:一,张三;二,李四;三,王五……逗大家开心嘛。你想想,在新闻界混这么多年,如果各地没有一批好友,做人多失败啊……
上月26号,北京宣布“全域低风险”。不知会不会有反复。我还在观望着,等待全国大部“清零”再外出。
每天继续和闺蜜在小区里遛弯、拍片,自作多情地进行手机摄影教学。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有一种永远的追求。
从来没有小女子伤春悲秋,只有大女子纵横开阖。
作者简介
司马小萌近影
司马小萌,北京晚报高级记者。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曾出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十五年。在新闻摄影领域颇有建树,是国内新闻摄影公益平台的领军人物。如今“跨界”,在文字领域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