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洋牌文/焦同生
看官朋友,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可能会勾起你的一点回忆。扇洋牌,我的理解应该是“扇扬牌”。因为,在扇的时候,牌会扬起来反过来(翻身),所以,用“扬”字可能更确切一些。反正,不论是哪个字,这项活动都是我们那时最受男孩子欢迎的娱乐活动。我们姑且就用“扇洋牌”吧。
叫“洋牌”,可能是因为,以前,曾因为火柴(俗称:洋火)、香烟(又称“洋烟”)的缘故吧!因此,就把香烟盒叠成的纸牌叫成了“洋牌”。
烟盒纸是叠“洋牌”的主要材料。那时候的烟盒纸都是软盒包装,非常适合折叠,展开的烟盒子呈长方形,它可以折叠成“三角”(三角形);也有用报纸折叠成“方宝”(四方形)的。那时的烟盒品种有很多,如:“荷花”、“黄金叶”、“ 牡丹”、“红牡丹”、“红太阳”、“大重九”、“大前门”等等等等。
扇洋牌,在玩时,可以是双人战、三人战、四人战……均可。玩时,双方各自先将牌放在地上,然后开始划拳,划拳胜者先开牌,用自己的牌去击打对方的牌,如果使对方的牌反过来(翻身)即为赢!如果不能将对方的牌击翻,则由另一方开始击打,直到将牌击翻为本局胜(或者将此牌赢吃)。
在我们那条街里,文牛、我、小忠、文才和前街的彦明、小红在一起扇牌最多的小伙伴。特别是文牛、我、小忠、文才我们几个玩的最嗨!
一次, 文牛发起扇牌倡议,我们几个全都响应。我们几个都把牌放到地上, “嗵、嗵、嗵” 我先在自己的牌上跺了三脚(为了减少牌与地的缝隙),紧接着文才也在自己的牌上跺了几脚。文牛则拿着自己的“三角”将每个边往上折了折,使“三角”的一个面成了“凹”行,然后将“凹”面向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像堡垒一样“凸”的模样),放在地上,又“嗵嗵”地跺了两脚。“啐、啐、啐” 地开始划拳,我们分别发出“剪子”、 “包袱、”“锤”的手型,小忠的“包袱”包住了我们的三个“锤”,获得先行开扇权。结果小忠开局不利,没有建树;接着文才出击,他拿起自己的牌,把袖子往前拽了拽,然后用自己的牌奋力一击,借助袖子的风力小忠的牌被“腾”地扇起,在空中打了一个趔趄,落地时“肚皮”朝了上(翻了),小忠的这张牌被文才收入囊中。接着扇文牛的牌,由于文牛采用了“堡垒”战术,文才的“借东风”没能奏效;上场文牛开扇,他的振臂大动作,用力过猛,一下子将自己的牌从地上弹了起来,牌落地时竟然打了个滚儿,“肚皮”朝上,使本来叠的“堡垒”型,一下子像反过来的乌龟,反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隙……接着上场的我,乘机来了个“起底穿插”,将文牛哥的牌拿下!“唉”文牛一声叹气:原以为叠边可以防守,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