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二
清華洞里的俩老道
顾克明
清華洞是鲁西南最大的道觀,已有四百余年的歷史。属華山道派,其觀址就是現在的濟寧附中和实验小学所在地。大殿座北朝南,東西两配房,殿内正中供奉着纯阳子吕洞宾身背七星宝剑的巨幅晝像。殿后有一土山,山下有间石屋宽丈余。屋内有一石洞,据说是吕洞宾得道成仙的地方,清华洞由此而得名也。每到農歷的四月十四日,是吕洞宾的生日,便有很多的善男信女,道家子弟,成群结隊,络绎不绝的上香膜拜,讨灵丹,求仙符以保阖家安康。觀内有两位道长,一位姓韩,中上等身材,长像富态,慈眉善目,三绺胡须飘洒在胸前,頭挽髮髻,穿着件蓝布道袍,不笑不说话,不知爲什么,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另一位王姓道長,南方人,揚州口音,短小精悍,長眉毛,小眼晴,看人两眼烁烁放光,到有点仙风道骨的模样。解放后,实行庙改校,清華洞改建成了濟寜实验小學。于是道觀就搬到了半截阁一所大杂院内的東屋里。屋内仍髙挂吕祖畫像,但烧香只能在門外烧了。可怜两位道爷,夜晚只好在供桌旁搭张地铺,跟吕祖老爷共眠了。過這种生活,韩道士還能坚持,王道士實在覚得憋屈,便有了還俗之心。于是便绝然地摘下道冠,脱掉道袍,剃去髮髻,娶了个媳妇,囬掦州老家去了。不幸到了十年浩劫初期,破除四舊,吕洞宾便成了牛鬼蛇神,被扫地出門。這下可苦了韩道士,没了香火錢,生活费从那里來?人活着总得穿衣吃饭,没办法,他只好厚着脸皮去找街道主任孟大娘。這位孟老太太,又矮又胖,说话像钢炮,跟她说话,聋子都聴的見。她皱着眉头,聴完韩道士的诉説,面露难色,两手一摊的说:幸好街上有个石子厰,明,你就上石子厰砸石子吧!于是第二天,石子厰又多了一个穿道袍的石子工。韩道士每天砸两斗一,五,的石子,挣八毛钱,比敲磬念经强多了。有一天,我从石子厰路過,看見韩道士正坐在一块大青石上休息。脸红红的,額頭上還挂着未干的汗珠。我心生好奇,急步向前问道:请問韩道長,你光砸石子不念经,吕祖老爷會不會责怪你呀?:善哉,善哉。他風趣地捋了捋三绺胡须,笑答道:吕祖爷都被扫地出门無處藏身了,他那還有工夫责怪我呢。说完,哈哈大笑起来。于是,我又试探着好奇的问道:吕祖爷身背七星宝剑,其剑作何呢?听我一问,韩道士可兴奮起来了,霎那间,两眼闪出烱烱的光芒,然后咳嗽了两聲,侃侃而谈的解释道:吕祖爷曾对世人说过,他身背宝剑的用途時曰:世言吾飛剑取人頭,吾甚哂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名嗔怒,三断无名念欲。可見吕洞宾是个大彻大悟之人。然后他又顿了顿,端起掉了漆的搪瓷缸,喝了口水,眼中露出一种狡狤的光來,既賣弄又髙傲的说:吕祖爷不光深谙道法,还有詩词流传于世哩。说着便口中诵曰: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尽梧桐影。念完双手合拾,得意的笑了起来。真是妙哉妙哉啊。韩道士越说越有劲,尽不住手舞足蹈起来了。引得大伙都过来围观聆听。话説到了一九七四年,再也没看到韩道士来石子厰上班了。一打听才知,他已去年驾鹤西遊,找吕祖老爷成仙去了。

文/顾克明 图/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