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重推出:当代实力派诗人:汪汉云之作《中原河南行》(散文篇)
作者:中原河南行(汪汉云)
编辑:珊珊(张勇)


河南中原腹地,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可是我直到耋耄之年也未到过。这天是辛丑年九月十六日,是个良辰吉日,风和日丽的金秋。多年的宿愿终于实现。滿满的一车多是老年人,个个臉上微露笑容。虽然大多陌生,却一见如故。

我被导游安排在最前排坐位上,热情可加。车子启动后,他作了自我介绍,又用滚瓜烂熟的导游词,介绍了这次的旅程的安排。之后车箱内就融满了嘈杂的旅客交谈声。车快速行驶在高速路上,过了一阵后车内就沉寂下来。
我此时心情激动,也是为了提高一下沉闷的气份,我接过话筒,自告奋勇,大声朗诵和歌唱了毛词《沁园春*雪》,得到了大家赞赏的掌声。
下午四时许到达开封,下车就游览开封各景点。本来我心想在开封,寻觅包公的痕迹,如开封府衙门或塑雕等文化,可是一无所获,我心恢意冷。后又连夜赶到焦作,已是晚上九点多才入宾馆。
又想到这次来河南之行,有好友赵、虞两位老师,相约同行,当然是好。一连几天两位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真是难忘。

在临行的前几天,早早就交了费,又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可是我错看天气预报,说郑州那几天气温是零下五六度,我又增带冬装及棉帽棉鞋,一无返顾。后来才知是看错了。反而天气晴和,更宜旅游。
次日清晨五点起来,用餐后又急忙上车。车子飞行,来到了一处大院内停下。一看原是一家推销酒品地方。导游把旅客引入一间佈滿坐椅的房间,四壁都是酒产品广告。
当我们坐好后,有位三十岁上下的女人,开始了她的绝艺表演。把那酒说得神乎其神,叫卖的花招,一导又一导,一次次的降价,一次次的送出。又一次次的收回,出尔反尔,还叫人为她鼓掌。 两个多小时,让我气都吐不过来。
一连几天,每天上午两三个小时,都是商业促销课程。真教人无可奈何。这那叫旅游啊,生财有道吗。

太行山的自然壮美,云台山的景色,美不胜收。其峰之峻之险,绝为少有。到处可见百丈绝壁悬崖,可惜的是,没有怪石奇松。这也是天翁造就时的缺失吧,还是地质构造和气候之故呢?我想是当然的。
这里的地质地貌,是丹霞地貌。这里的岩石是页岩,又叫千层岩或是沉积岩。是若干年,地壳运动时把大海挤压成了大山而成的。页岩是若干年海底,层层污坭化成的石块。
红石峽,更加壮观美丽。丹红色的岩石更有另一番风味,这也是因为岩石中含铁成份多,而成红色。行走在人工棧道上,如在半空飞行。飞泉声响,震耳欲聋。幽潭清深,明目清心。

嵩山五岳之首,其名嵩,顾名思义,高山也。绝壁长廊,巧夺天工。前人的智慧,在这里可体现。在这百丈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几千米长,两米右宽高的通道,谈何容易。然而人们硬是用铁锤钢钎,慢慢掘进而成的。因为这悬崖峭壁的岩石,是上下一层层叠起的。可以一层层的剥离,又可每隔十多米对外开个大窗,把石块从窗子抛下,省工省力。这也是人力胜天,和智慧的体现。
少林寺称天下第一古刹,名符其实。其年代之远,名不虚传。唐太宗李世明的足迹身影,在此可寻,更留下了千古奇闻。少林寺内的中华武朮,全球闻名。世界名地的人,都有来到修练武工的,非同一般。就这一项,就富得流油啊。
还有疑惑之处,就是在嵩山,唯見少林寺,就没看到其它庙寺,河南各地也少见。不象南方各地,大小庙寺,星罗棋佈。不知何故,真难得其解。

龙门石窟,天下第二大石窟,万座石洞,万僧雕像。雄伟壮观,她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和术艺的博大精深,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几千年来,经风霜侵蚀,战争硝烟,都躲过重重劫难,保存完好。然而不辛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也难逃一劫。至今留下了伤痕累累,无法修复。可憐那些佛像,缺手断脚,斩首断腰。很多整个身体都成碎片,洞穴凄凉,令人寒心。完好的石像虽然不少,但幸存的只占百分之一二十罢了。
山河壮美,风物长存。光阴荏苒,承载文明。
河南之行,让我增长了见识,远思为怀。提起笔来,写不尽的山河美景,书不尽的千古世情。
这里写一首诗作为结束语吧。
来到中原地,有心游太行。
风物难言尽,世情鉴沧桑。
另附诗八首:

云遊云台山
长廊栈道小桥行,赏石观潭听瀑鸣。
山水缠绵情意好,云台岭上放歌声。
记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阅千秋,气势恢宏第一流。
佛像纷繁多万计,字碑群立数千收。
风霜雨雪难侵蚀,战火硝烟自静休。
不幸偏逢除四旧,伤痕累累半残留。
观嵩山绝壁即题
百面悬崖万卷书,几天翻阅一无余。
春秋亿载皆能记,大海成山好叹嘘。
红石峡瀑布
万丈悬崖掛瀑泉,潭深百丈起波烟。
声惊棧道如军鼓,激励游人勇向前。
青龙峽.爱情峽
青龙峽里险深深,性命抛丢也必行。
百丈悬崖何所惧,只缘求得爱情真。

红石峽
峭壁悬崖如剑削,獐鹿麂兔不能前。
飞流瀑布三千尺,仰望惊观一线天。
登云台山
八旬健步克云台,登上岭峰天际开。
脚下群山围我转,玉皇迎送某来回。
云台山奇观
云台处处是奇观,却与它山不一般。
棧道行空惊猛兽,飞泉直泻坠深潭。
险峰冲破青天暖,峽峪透穿红石寒。
叠障群峦如玉女,遊人竟想把家安。
作者简介
简介:汪汉云,男,汉族,农民,小学学历。一九四六年出生世代书香门第。
祖籍:安徽省,东至县,龙泉镇,鼓楼村。现住址:安徽省,天长市,安康小区。
自小爱好古典文学,受益家庭和吾父的薰陶。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诗协,天长市诗诗学会会员。
诗词杂文,散短文,在国内各种刊物发表,著有《银汉星云诗集》。
手机号:15249996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