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续前缘拥蔷薇
文/朱双顶
清李渔说蔷薇最适合作篱笆之花,因为篱笆之花“贵在富于五彩缤纷,若上下四旁皆一其色,则是佳人忌作绣,庸工不绘之图,列于亭斋,有何意致?”说得多形象透彻啊,如果颜色一致,篱笆就像美人忌讳的刺绣、平庸画匠都不愿描绘的图案,没有什么区别了,哪来的情趣韵致呢?所以,“结屏之花,蔷薇居首。其可爱者,则在富于种而不一其色”。是呀,那爬满篱笆、绽放红黄白紫黑等五彩缤纷之花,不就是一道孔雀展屏的风景,能不惹得人见人爱吗?夺得篱笆结屏之花冠,当然非它莫属了。
但蔷薇对于我,却是始于荒山的野蔷薇,最初映像最深的就是“吃”与“痛”两字。
儿时生活艰苦,属于饥饿时代,放养的孩子自是以能搞到吃为炫耀,而野蔷薇就成了孩子们的首选目标,我当然也被裹挟其中而不能自拔。那时,居住在江南太白湖边的一个叫金鸡村的庄子,周边丘陵地带山坡上,都处都是野蔷薇。春天里,它刚刚长出的苔苗,紫色带绿,成为诱人的招牌,折断撕去外层带刺的皮,便成翠生生的苔干了,咬起来脆脆响,甜中带着丝丝清香,那叫一个超级可口,自然成了我们孩子的争抢食物。秋日里,野蔷薇果实累累,一串串的,是黄中透着红,橄榄型的外表长满着小刺,也丝毫挡不住孩子们的采摘,虽然它的味道有些发涩,刺很扎人,但我们还是乐此不彼地抢着摘下当果子食。之于“痛”的记忆,则是长大了需砍柴而造成的。那时农村烧锅全靠柴火,不像今天已用上燃气,就是送你柴火也不见得有人要。打柴当然成了当务之急,可山上的柴草是有限的,带刺的野蔷薇也迫不已成了砍柴的目标,更要命的是那些马蜂总喜欢在野蔷薇上做窝,所以被刺扎蜂蜇就成了砍柴时的家常便饭,那种疼痛与肿胀至今回味起来,还是那么切切钻心。我与野蔷薇就这样不打不相认,有点痛之切爱之深的意蕴,伴随我逐渐长大直到离开家乡。

那时家乡的野蔷薇是漫山遍野,折也好,砍也罢,仿佛似野草一般,是春风吹又生,越砍越又发,也没有去想是怎么回事。而今再细忆,应是这样的原因:野蔷薇生于旷野,天性是既耐干旱,又不怕瘠薄,更是能耐严寒,只要给它阳光,它就在风雨中成长,在霜雪里傲然;它五颜六色的花朵,簇簇六七朵的绽放,清香满枝头的飘送,招引得蜂蝶的授粉,使它的果实缀满枝头,外刺少肉多籽发涩,并不好吃而少人过问,孩子们仅是好奇好玩而已,一时兴起抢折支菁苔、争摘几个果子贪食罢了,也仅是家门口的路旁被侵害而已,所以果实自然落到山野之中,多籽的种子就不停地孕育新的生命。
现时登园入院的蔷薇,当然来源于野生品种,只不过是经历了时间沧桑的打磨,被人工栽培而一步步进化而来,但留下的痕迹却古老得让人叹为观止。据百度百科上说,近年在中国抚顺地区发现的蔷薇叶片化石,要比北美发现的化石早1500万年,而北美的化石已有四千万年以上,也就是说中国的蔷薇叶片化石竟然超过了五千万年以上,这在宙宇中也许只算是一瞬间,可在植物史的长河里是一个什么概念,恐怕是无人敢夸张的。

在中国,蔷薇的栽培史,依文字记载已有两千年以上,在《诗经》中就有体现,《周南•何彼襛矣》里就有“何彼初襛(nong,繁盛的样子)?唐棣(蔷薇)之花”之句,将出嫁女比做唐棣花般娇艳美丽;《小雅•常棣》里有“常棣(蔷薇)之华,鄂不(萼足)炜炜(wei,鲜明貌)。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句,以赞叹蔷薇花的鲜明娇艳来比喻兄弟之情。这时的蔷薇虽叫做它名,但考证已注为蔷薇科了,作为比兴用作诗的创作手法,可见那时的蔷薇已很受人们的欢迎了。到了汉代就开始种植了,在《贾氏说林》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与宠妃丽娟在园中赏花,正值蔷薇盛开,态若含笑,汉武帝叹曰:“此花绝胜佳人笑也。”丽娟戏问:“笑可买乎?”汉武帝说:“可。”丽娟便让侍者取来黄金百斤,作为买笑钱,以尽汉武帝一日之笑。“买笑花”从此成了蔷薇的别称。可见当时的皇苑中已栽有蔷薇了。至南北朝时已经是广泛种植了。唐朝年间更是普遍,文人骚客已在诗作中大量写入。李白在《忆东山二首》诗中称“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李商隐在《日射》诗中说是“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晚唐诗人韩偓在《深院》诗中写道“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诗中赞叹“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可见当时的蔷薇不但倍受文人骚客喜欢惦记而入诗,更是培植上架满院香了。蔷薇花就这样被一代代栽培而传了下来。

传下来的蔷薇花,它的古老基因中的顽强生命禀性,在进化中却得到了一步步加强,以至于今天它成为绿化中作为户外花的一个重要品种。它的色泽鲜艳而多彩,气味芳香而长传,枝干攀缘可造型,成为香色俱佳的观赏花,被人们广泛置于花架、花格、辕门、花墙等处,夏日花繁叶茂。明王象晋在《群芳谱》上将蔷薇说得琳琅满目:“有朱蔷薇、荷花蔷薇、刺梅堆、五色蔷薇、黄蔷薇、淡黄蔷薇、鹅黄蔷薇、白蔷薇、又鹅黑者、肉红者、粉红者、四出者”等等,真是美不胜收。这难怪让久离东山的李白,仍时时惦记着种在洞旁的蔷薇花又开过了几次。又让北宋诗人黄庭坚也有着“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之叹,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谁能懂得它的意思?只好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篱笆。更有了明代文学家顾璘的“百丈蔷薇枝,缭绕成洞房……香云落衣袂,一月留余香”之豪夸。

那么人们喜欢的蔷薇花,它的花语是什么呢?它花色多样,自然有多种花语。红蔷薇代表着热情奔放,表达着热火般炽烈之情;紫蔷薇花却代表禁锢的爱情,表达着不如意爱情之意;而黄蔷薇花则代表着永恒的微笑,表达着想组建温馨家庭的渴望。最让人动心的,可就是白蔷薇花了,代表着纯洁和天真,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这还有一个感人的悲伤故事呢!传说有一个叫蔷薇的姑娘,心中有了喜吹的人,可她偏偏被皇上看上了,要选进宫里。她心有专属,无奈之下就躲进深山中。皇上得知后,大发雷霆,这还得了!就派人追捕蔷薇姑娘。为了不连累喜欢的人,姑娘跳了崖。乡亲们将蔷薇姑娘安葬后,坟墓上竟长出一枝条开出一朵白花,人们就以姑娘的名字将此花命为“蔷薇”。从此,白蔷薇花就成了纯洁爱情的象征。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一晃四十年,谁想蔷薇花又寻我而来,这得感谢一楼的邻居。这位邻居得闲在家,竟学起了陶公,做起了养花人,从网上购得蔷薇花种,利用一楼拥有房周空余之地,征得小区物业的同意,主动承担起绿化之任,将房周开辟成小小的“L”型花甫,并搭建花架,蔷薇自然成了他的首选。自今年起,我就利用邻居之便,成为一个不劳而获之人,共享了蔷薇之美,再续四十年前之缘,这难道也是一种天派定?
二〇二一年十月四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