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南滨路,飞着几颗毛毛雨,阴沉沉的天空,依旧把座落在南滨路旁的字水霄灯,挺进报坎脚的慈云寺,慈云寺身旁的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长江对岸的朝天扬帆,天际边的嘉陵江、长江美景点缀得如此清晰漂亮。
按照南岸区作协“打卡南滨路赏朝天扬帆,参观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活动安排,部分作家会员早早聚集在那排长长的小青瓦纪念馆露台下,说说笑笑,叙谈着大美重庆两江四岸的发展变化。
9点30分,南坪红星美凯龙乘坐375路公交车,20分钟车程,来到南滨路字水宵灯站下车,放眼望去,被长江对岸映入眼帘的朝天扬帆深深吸引。
趁车流空隙,跨过公路,顺着江岸“字水宵灯”旁的石阶,下到慈云寺与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正对的那座滨江路架空桥下,架空桥下的那片开阔地与慈云寺紧密相连。
桥下撒满手捧经书诵读佛经的众多青年男女,还有不少杵着拐杖诵读佛经的残疾人,跟随慈云寺和尚,朗朗爽口地诵读清晨的佛经,那场面,非常壮观。时代当下,竟然有这么多“看破红尘,以慈悲为怀”的年轻人成为慈云寺佛教的忠实信徒。
打卡完桥下的滨江美景:对岸的朝天扬帆,那头的东水门跨江大桥,这头的长嘉汇美景,浩瀚两江(长江、嘉陵江)涌向朝天门的壮丽景观,沿江岸台阶拾级而上,跨过南滨路,来到紧邻慈云寺旁的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
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位于安达森洋行旧址,介于南岸慈云寺片区与字水片区之间,系两江四岸核心区2020年南岸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2021年6月11日,正式落成开馆迎客。
纪念馆是一通近百米长的小青瓦屋盖房,先前赶来的作家会员们,围坐在屋檐下茶桌旁。早早赶来的区作协主席杨金邦,带领作协秘书长周永素、副秘书长李秀玲、白桦,忙着为陆续赶到的作家们签到,发放务餐补贴,赠送《黄桷小屋》丛书。
10时20分,34名作家会员全部聚齐,杨主席带领作家们步入纪念馆文物展厅,跟随纪念馆工作人员脚步,一边观看展厅文物,一边聆听工作人员解说。
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位于重庆南岸区南滨路慈云老街1号,是我国首个在故宫文物南迁遗址内设立的主题历史纪念馆。该馆以图文、影像、实物相结合的形式,纪念抗日战争期间,故宫文物的南迁壮举,生动还原展现了相关史实。
纪念馆由8栋建筑构成,占地约2500平方米,包括数字故宫、紫禁书院、故宫书店、故宫教育中心、故宫文创等文化场馆和配套服务。
据相史资料显示:南岸区安达森洋行成为故宫文物存放地之一,抗战期间,蒋介石将3694箱文物,于1938年5月,从南京经长江水路迁到此地,存放至抗战结束,于1947年5月陆续将这批文物转运送回南京。
解放前夕,蒋介石溃败逃往台湾,部分文物随蒋转运到台北故宫,部分留于北京故宫。
让我们看到:重庆的历史变迁,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重庆直辖24年的发展变化,随着两江四岸的提档升级打造,南滨路变得更加灿烂,沿路一带的娱乐公园,休闲会所,饮食文化街,尤其是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的落成开放,成为美丽南滨一朵朵绽放的奇葩……
那首网红世界《路过南滨路的夜晚》赞歌,顷刻间在我们耳边回荡:晚风从江面徐徐吹来/轻柔的抚摸我的脸/那年南滨路上的相遇/你在我心里留下永远/无论时光过去了多少年/从未抹去我的眷恋/望着江岸多彩的夜景/好想你回到我的身边……
参观完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作家们聚在馆前合影留念,结束打卡南滨路赏朝天扬帆,参观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半日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