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美食来自传承,最诱人的风味来自家乡。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别人抢不走:一是吃进肚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里的诗意。当各种食材带着家乡的雨露、习俗,佐以五味,走上你的餐桌,绽放在你的舌尖,就会在你的心里种下美好的记忆。这份美好,将与你的人生结伴同行,成为一遍遍抚慰你的乡情、乡思和乡愁。
洛宁糊卜
洛宁糊卜,是美食,更是舌尖上的乡愁。
洛阳人爱吃面,捞面、烩面、糊涂面、卤面、炒面、油泼面⋯⋯而在这种类繁多的面食中,有一种面食显得与众不同,却深受人们喜欢,这就是糊卜。在洛宁的大街小巷,卖糊卜的饭店更是随处可见,是当地百姓的家常饭。
在洛宁,人们都喜欢吃糊卜,但是,很少有人在家做糊卜,都是去街上吃,几乎所有长期在外的洛宁人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家饭馆,来碗糊卜。可以说,糊卜已经不单单是种美食,它有着家乡的味道,是洛宁人舌尖上的乡愁。

洛宁的糊卜,由稍厚的糊卜条炒菜加水做成,类似于人们常吃的烩饼,如果不细看,你还真会把糊卜误以为是烩饼。糊卜比烩饼更有嚼劲,一直以来,以油旺、味美、价廉等特点,成为洛宁的名吃之一。
说起糊卜,据说还和北宋大文学家司马光有关。相传,当年司马光在独乐园编纂《资治通鉴》,这年夏天的一天中午,天气格外炎热,院子里的花草树木被太阳晒得无精打采,人更是没了食欲。司马光见厨房里有早上吃剩下的烙饼和小菜,不想浪费,就吩咐厨师将烙饼和小菜一起炒来吃。厨师怕他吃不好,就多放了些肉和粉条进去,不想,司马光一尝,肉嫩饼筋,回味悠长。后来,这种做法慢慢流传到了各地,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主。

勤劳智慧的洛宁人,在传统饮食制作的基础上改用烙饼,把饼烙熟,切为饼丝代替了之前的面。这样做出来的糊卜,在羊肉汤锅烩制后不易糊,还有着饼丝的硬朗,口感更加筋道,耐嚼。
糊卜好吃,也不难做。
首先,把面粉兑上水和成面团,然后擀成大的面饼,再放到电饼铛上,用小火烙到七八分熟的时候,拿下来,切成韭菜叶那么宽的饼丝,这就是所称的糊卜条。
其次,把买回来的里脊肉切成肉丝,用盐、五香粉、老抽、姜丝、淀粉搅拌均匀后,腌上一会,上油锅,锅里面倒入菜籽油,把切好的葱段进行爆香,再把刚才腌好的里脊肉丝,倒入油锅里面,翻炒,翻炒一会儿后,再把切好的番茄和青菜倒入锅里面,进行翻炒,当番茄炒出番茄汁时,再加入盐、鲜辣子、鸡精、蒜片等调料,然后再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最后,开始煮糊卜,在汤锅里面加上适量的清水,煮至沸腾,把刚才切好的糊卜丢到锅里面,煮熟后,再把刚才盛出来的里脊肉丝浇在上面,在汤锅里面进行搅拌,想吃香菜的,可以在上面撒上一层香菜,喜欢吃酸的,也可以在上面倒上一点醋,一锅美味好吃的糊卜就做成了。天冷的时候,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糊卜,别提有多过瘾了。

内容来源:《舌尖上的洛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