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
文/李超凡(甘肃)

很多人喜欢古诗。
古诗可分为古风、律诗和绝句三类。
从格律上区分,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风。所以古代的诗体,是没有一定的标准。只有唐初开始形成了在平仄、字数、押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人写古体诗。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古体诗,泛称古风。 也就是说,诗人标注七律五律或七绝五绝,就要严格地按标准去衡量,而不是仅仅只看字数整齐,也不仅仅只讲究偶数句的押韵。读者也对此形成共识,一般不标注的,都被视为古风。
假如你写律诗的基础好,功底扎实,就写律诗,甚至也可以依词牌去填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和《汉语诗律学》从中受益。 其实,一般人写诗没有必要纠结出律与否。历史上很多名句也不一定是律诗。要知道,唐宋时产生了很多好诗,但严格的格律要求也限制了唐宋之后诗的发展。近、现代自由体诗之所以发展与盛行,并且也有优秀作品不断出炉,就很能说明问题。从古到今,一个诗人,即便是名家,也不可能字字珠玑、篇篇精绝,出一批诗,能让人从中欣赏到几篇甚至能有几个脍炙人口的句子就不错了。要承认,有些传世的佳作实际上是个别句子,甚至是不合律的句子,並不是整篇诗词。所以,有时候对词句平仄格律要求过于苛刻,为了格律形式而刻意拼凑字词,或多或少限制了意境的描写和思想的发挥。所以,一般人写古风抒发胸臆,也无可厚非。
一首诗,能让人读到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情景交融,兴发感动,富有生活底色,富有流畅的音韵美,就是一首好诗。

李超凡,甘肃省华池县人,公务员,政府机关上班。热爱文学,有数十篇作品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