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广东名家陈中希老师的佳作《唐朝对世界的影响》「飘舞的剑」(1195辑)
唐朝对世界的影响
文/陈中希
今天的中国日益强盛,在政治,经济上对国际社会发挥愈来愈大作用。其实,早在唐朝,中国就是一个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国家。尤其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经历上百年发展后,唐都长安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大都市。人口众多,建筑华丽,文化多元,生活丰富多彩,对外开放。1971年,在陕西乾县乾陵陪葬墓章怀太子墓中出土《客使图》,图中形象地展示了各国使节在鸿胪寺(外事部门)官员陪同下等待唐朝皇帝召见的情形。在一些经济活跃地区,同样开放繁荣。王建的诗《夜看扬州市》这样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王建眼中的“夜市千灯照碧云,指的是当时的扬州夜市。也就是说,为了满足外贸商人,商品交易需要,那时己有“灯光夜市”,好不热闹。当时的扬州己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外内客商如流,交易活跃,开放的夜市人头涌动,整夜都在营业。唐代更是文人墨客,能人巧匠,诗词歌赋辈出时代,我国著名的诗圣李白,杜甫就出现在那个年代。
”万国来朝岁,千年觐圣君”,是唐朝对外关系的写照。当时各国纷纷派遣使者来长安,各国使节在鸿胪寺官员陪同下等待唐朝皇帝召见。同时,各国的商人、工匠、僧人、民间歌手、艺术家、马戏班、留学生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路走上几个月或数年来到中国,寻找工作,学习,传教或贸易。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这样说:“唐都长安是亚洲所有民族的汇聚地:突厥人、回鹘人、吐蕃人、高丽人、于阗人、龟兹人、粟特人、迦湿弥罗人、波斯人、大食人、印度人和僧伽罗人等”。唐代将这些来自西域各国及其他更远地区的人,统称为“胡人”。并将对外贸易中引进的外来植物,果蔬都加上“胡”字头,如胡萝卜,胡椒等。(前后从西域带回来的还有胡瓜(黄瓜,大蒜,苜蓿,葡萄,胡桃(核桃),胡麻(芝麻),胡豆(蚕豆),石榴等,到宋代,对引入的植物果蔬则加上”洋”字头,如洋葱,洋芋等)。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国家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唐代中西文化,经济交流的痕迹,都可以看到中西思想文化的碰撞。唐代,唐三藏取西经,就路过今天的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等。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博物馆里不但看到唐三藏取经图,也看唐太宗狩猎,武则天与众人划龙舟的画面。博物馆中还陈列着唐代(汉代)的生活物品,还有青花瓷。
当时活跃在长安城中的各国来者,无不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获益。进而影响改化了他们本国的文化。《唐语林.补遗》(卷伍)说:“当时长安“太学诸生三千员,新罗(朝鲜人),日本诸国皆遣子入朝受业”。也就是说新罗、日本等国的王室,贵族争先恐后派出其成员到长安留学。接受当时世界上最远先进,最优质的汉文化教育。唐王朝规定,新罗,日本来华留学生每人每月供给绢二十五匹,四季衣服。对在华学生留下者,还可给予特殊的政策优惠。
当时日本是长安留学生最多,收益最大的国家。当时日本还没有文字,是在唐朝留学二十年的学问僧空海,仿汉书草字制定平假名。他拜四门助教赵玄默为师的吉备真备,仿汉字偏旁制定了片假名,于是才产生日本文字。所以,我们今天看日本文字,似曾相识,无论怎么看都象中国汉字。这是中华文化对日本影响的印记。
此期间,日本人不但学习研究唐代的冶炼(制剑),建筑,手工艺,礼仪,制度等。还将派遣唐使购买,搜求中国古典,文物,丝绸,乐器,通过海路带回日本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一计划,日本人坚持了两个半世纪,在与唐朝二百余年交往中,对促进日本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今天的日本,仅仅奈良正仓院就珍藏六千余件唐代文物。包括丝绸,乐器,铜镜,工艺品。今天的日本每年使用的年号,使用的中国文字己有干年。
唐朝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了来自西域与东夷诸国,中华文明从长安向世界传播,并登上国际舞台。到今天,我的无论在欧洲,还是非洲与亚洲,都能寻觅到唐文化,唐文物,唐印记,都看到唐礼仪,唐服饰,唐彩艺的文明身影。
可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是弱国,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东方的巨人。世界的变幻也好,外国人的褒贬也好,历史却无法抹杀,每一部历史,都是现场直播,无修饰,无虚伪,都会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来。一千多年后,中国人不但将那个强盛的朝代重现出来,并让它更辉煌壮丽。因此,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才能理解今天,展望未来,指导人生路向。这是读懂历史的真正意义。
2018年3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