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纪行
(一)

孩子有几天假,说是要去粤北玩。那里的丹霞山,客家文化和自然景观名闻遐迩。
我欣然同意,因为我也没有去过。虽说数十年前就多次经过那里,说起一些人文地理似乎也略知一二,但那都是书本知识,并未亲自涉足。
想去粤北还有我自己的小算盘。
前不久那里的一个朋友想让我为他们家乡的一个老红军写个剧本。
说那个老红军叫冯达飞。
我不禁赧然,因为我没有听说过此人。
我不懂文史,对党史也是略知皮毛,只好借助网络。好在现在的网络查询包罗万象,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一查网络,大吃一惊。原来冯将军是我党和红军的高级将领,是红军最早的飞行员。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
粤北主要指韶关和连州等地。连州是瑶族居住地,而韶关是秦汉以来中原通向广东的主要通道。
仁化为著名的丹霞山景区的所在地,亦为一足踏粤赣湘三省的咽喉要道。
南雄的梅关为盛唐张九龄所辟,也是古代中原通向广东的险关隘口。
红军北上以后,陈毅与项英率部与强敌周旋于此。
身负重伤的陈老总潜蛰在这里的梅岭,数日未进水米,几被白军所执。
就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悲壮浩气跃然纸上。

粤北到处是红色文化印迹,红军在这一带活动战斗之多出乎意料。
冯达飞因为参与了百色起义,随红七军转战桂湘黔粤,也在粤北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我打算在这里除了游览山水之外重点考查一下红军文化。
仁化有我的少年同窗马同学。打电话给他,老伴反对。怪嗔我就爱给别人添麻烦。
我不以为然,反驳她:益全者,豪爽人也,为人义气且好客。况已与他说,只需他介绍一下当地情况,余皆不须他操心。
果不其然,抵他所发位置时,他已在路边等候。而且坚持让我们住他家里,说既方便又可畅谈。只好客随主便,欣然从命。
当晚马同学设丰盛晚宴,美酒佳肴,一饱口福。
席间他建议我们还是先看丹霞山。
那就听老同学的安排。

今天入丹霞山地质公园,游阳元山,观阳元石。乘竹筏游风景如画的锦江河。
及看到阳元石,不禁惊叹大自然出神入化的鬼斧神工,真的是太神似了。
阳元石又叫男人石,求子石。反映了古人的生殖崇拜和子嗣繁茂的朴素愿望。有诗赞曰:“百川汇处擎天柱,万刼无回大地根”。

据说当年在申报世界地质自然遗产的时候,我们的申报代表看到那个负责批准的主任把嘴埋在怀里窃笑的时候,心里就有了九分的把握。
我们国家的丹霞地貌有多处,最著名的除了韶关的丹霞山,应该还有福建的武夷山,邵阳的崀山等七处。
当年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时这七处是捆绑申报的,否则也不会那么顺利通过。
我倒是觉得现今的年轻人应该多来此游览,如此也可为我大中华民族多生育一些子嗣。
现在的生育状况有点令人担忧,一方面是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年轻人却不肯生育。如此下去民族国家前途堪忧。

粤北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广东以北的人把这里看成南方,珠三角的人又把这里看成北方。
事实上粤北的人从语言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确实与广东内地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单从吃辣椒这一点来看,我这个湖南人就未必能吃得过粤北人。
在丹霞山,我们远眺了阳元石,却无力再去攀登阳元山。不单是我们,就是许多比我们年轻的游客来到栈道下面时也是驻足不前,知难而退了。
在蜿蜒在丹霞群峰的一带碧绿的锦江上泛舟,沐浴着习习凉风,观赏着旖旎风景,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下午乘缆车上长老峰。过韶音亭,攀舵石崖。在林中怡然信步,深吸清新空气,随手拍些照片,感觉非常舒服。

这里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赭红色的石壁上草木不生。刀削般的峭壁直上直下,胆小的人往往不敢靠近围栏。
一位中年游客抹着津津冷汗说,我不能走了,我有恐高症,这心里已经不好受了。
我也不敢太靠近围栏,一再提醒家人,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