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字木兰花-辛丑报喜寅虎重稳
——解读新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12月13日,新华网、人民网持续报导年未重点工作——全球重点关注的中国新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笔者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工作聚焦:一个“稳”字。会议明确:明年中国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2021年,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笔者注意到,在近日举行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指出,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8%左右。“现在一些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会增长8%左右,总量超过1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所划设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居民消费价 格涨幅低于1%,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可以说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面对疫情冲击,我国的出口逆势快速增长,占全球贸易份额创造了历史新高。中欧班列大显神威,为全球供 应链稳定、抗疫物资的保障和全球物价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对此,会议认为,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比如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国内市场,澎湃的市场活力,足够的政策空间,特别是我们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有百年奋斗的智慧经验,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会议认为,“稳”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为突出的关键词。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各方面要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向好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防止急于求成。经济运行是一个有序演化的动态过程,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都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对此,会议指出:“宏观政策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稳健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有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管用性,抵御经济下行压力,使‘六稳’稳得牢,‘六保’保得住。”
会议还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政策要有机结合。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部分发力。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



笔者认为,以2021年中国经济成果为基础,2022年面对国内外一系列重压,虎年重“隐”字,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必将以新的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特赋《减字木兰花》为评为观。
化繁为细。
辛丑神州来报喜。
雪压红梅。
一路艰辛甘味陪。
新年砥砺。
寅虎承重推稳意。
定力雄姿。
风卷残云凯捷回。
——2021年12月14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