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推介
山里的冬色
杨焕文
今天去了一趟山里。其实,我居住的湖南南部本来就是大山之中,说是去山里,不过是从此山到彼山而已!算不上新鲜。当然就不是大平原的人们去山地的所谓“游山”了。
虽然是从此山去了彼山,然而风景却不很相同,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篇小作。
这个“彼山”其实是我很熟悉的地方,它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大寨”!不过,绝不是那个更加闻名的山西昔阳的大寨,而是咱苗乡的一个镶嵌在山里、串挂在一条长长的小河边的不大却也不太小的山村。只是它名字的久远可能与山西那个大寨差不多而已!

一条政府用水泥硬化了的乡道,与那条发源并流经这楚南的苗家山地的小河一道,串连着这个山村。路旁一边依山、一边临水而建的当地外出“闯天下”者们学来的不同风格的农家“别墅”,一座座地比赛着它们的光鲜与华美;也有极为普通却充满了商业气息的“街道房”排立在公路的一侧,大有要把面前的乡道变成街道之势!若从空中俯瞰,俨然一个小镇!其芳华程度并不比老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度的乡村容貌差。只是很嫌密集!直教通向各家的水泥小径变成了城中极小的胡同了。
这山村与我结缘是在四十多年前,因妻的母親是它的女儿,当然也就是妻的渊源。而妻的姐姐又回嫁到这个山村,与当地一个极勤劳老实的农民为妇,因此便有了些走动。
记得初访的那时,这个山村木屋连踵,有的依山而层,有的傍水而立。破旧不失人多,古老却有物华。古木山立,老柳护河。山村极穷,只是风景尚可。当然那时的人们是没有赏风景心情的,专注于一日三餐的温饱。所谓的风景也只是我这个做了它女儿女婿的外客眼中过去的景象。当事的本地人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
当年,一座面容尚可、但早失芳容的砖外木内的“地主院子”里住着好几户“贫下中农”。不失古朴且带有大户人家特色的槽门外,群立着好几个大大的木制“茅斯桶”(农家过去的厕所),用烂竹蓆围着,上盖杉木皮“瓦”。人若经槽门而进院子,必先闻到这众多的“茅斯桶”发来的欢迎气味……
几十年了,早是木屋拆去,砖房翻立,旧貌少痕,新容艳立!只有那早已拆去了地上建筑、曾经的地主大院地基因多家所有、无法建房而孤独地生长着冬天不死的荆棘,在默默地回忆着历史的曾经。

不多的冬田上,不肯丢去本份、勤劳惯了的老人们于秋天栽下的油菜茂茂着它们灰绿色的大叶片,欣欣地点缀着小河岸边梯亩的冬色。让人看见于田野冬黄主色调中间春样的美丽。
这种油菜,是我非常熟悉并且也种过的号曰“胜利油菜”的那种,甘蓝型,较之于“白菜型”、“芥菜型”的油菜产量高,出油率也高。我记得小块丰产地竟高达四百斤亩产,过去是中国江南农村以至城里人计划供应的主要食用油料之一。曾占领过中国食用油的半壁江山!它的足迹遍及江南、中原甚至青海省。
这大寨冬亩中点缀的“胜利油菜”大部已经“封行”了,看得出,明年会以丰厚饱满的菜籽报答它们的不弃。

小河两岸山上竹林密密着它们的家族份子,叶子稀黄稀黄的,并不秀丽。我知道它们今冬很“贫穷”,用当地的话说就是“小年”。小年就是竹子因水肥不足,日子过得紧巴,因而菜色甚浓。小年的竹是没有“冬笋”的;不但没有冬笋,来年春天“春笋”也极少。不过竹们没有人类社会“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现象,它们只是穷不过一年,当然富也就不过一年了。他们会“穷则思变”!不断积蓄营养,于明年的冬天丰茂了叶子,壮大了根系,于地下馈给它的主人丰厚的冬笋与春笋。不但如此,还会新生更多更大的新竹,以繁盛它们的家族。今天的它们的冬色虽然急促,却也不失山地冬的画卷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呢!
但竹林冬色的急促,并不影响它脚下的矮灌们冬的辉煌。那青翠的藤蔓植物,那“粟米萢”的串串玛瑙,那山茱萸密密的红果,以及那被人们认做良药的成片的“矮地茶”束束的小红果儿,都纷纷展现着它们冬的美丽,笑着,羞着它们不失美丽的容颜,直让人怀凝冬的真实性,还以为是深秋呢!

冬的竹林的叶稀,正好漏下更多的冬的阳光,让林下的它们有了更多的生存并开花结果的机会。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它不会偏爱,会制造条件让众多的生命得以生存和繁衍,甭管是高大的竹族抑或是矮小的林下草。
流经并把逐它而立的山村串连起来的小河的冬水痛人的清澈!让它的底石们纷纷原形毕露,照进水中,把石头当成屏幕的阳光,被河底石们伙同流水分割成斑斑的光的动图,很是悦目!
静水的河弯却是十分的平静而青翠,间或的几只游鸭悠闲地游过,并不能打破水面的安宁!这玩意完全不同于那些成批大规模的“商品鸭”,它们的悠闲与自得、无忧且畅意真是禽生的至美呢!当然它们的肉肥而不膩,细而不柴,是鸭中的上品,城里人是很难吃到的。只有可以时常享受山里冬色的我,却可以大饱口福。
时代变了,山里的冬色也随之而变。我想它一定会变得更美罢!
(杨焕文作于2021年辛丑仲冬月初九日)
推荐阅读:
点击打开-杨焕文作品
班得瑞《初雪》
作者简介:杨焕文,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务过农、参过军,做过法官、任过律师。作品大多以乡土为题材,骨子里恋着脚下这片土地,文字源于对土地的深情。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