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谈字》
文/周生祥
冬天虽然寒冷,但小区里的植物却依然活跃着。鲜红艳丽的茶花、不惧严寒的梅花、名贵高雅的月季,这些漂亮的花傲霜凌雪,正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让植物驱走寒气,生气勃勃。
这天凌晨,植物们聚集在小区公园聊天时,沙朴突发奇想,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一个新话题。沙朴说:“一段时间来,我们算术题也做了,谜语也猜了,诗词也写了,今天我提议来个新鲜的玩法,怎么样?”
“还有什么没有玩过呢?”枫杨问。
“我们来画画!”沙朴嘻嘻笑着说。
“画一幅画哪得多长时间啊,恐怕没等我们画好,太阳都升得老高了,我们也该回住处取食了。”无患子提出异议。
“我们画个简单的,就来画一棵树,看谁用墨最少,谁取胜。”沙朴说明了游戏规则。
植物们说干就干,马上动手起来,有的画春天的树,花开满枝;有的画夏天的树,生机勃勃;有的画秋天的树,果实累累;有的画冬天的树,傲霜斗雪。只有狗尾草背着双手,东看看,西瞧瞧,一点也不着急。
“你怎么不动手画?”沙朴摸着狗尾草的头,问他。
“我已经想好了,很快就能画好的。”狗尾草嘻皮笑脸地回答。
约定时间到了,沙朴开始收广玉兰、茶花、梅花、枫杨、无患子等植物的作品。这时,狗尾草掏出纸、笔,只划了几下,就说:“我的作品好了。”将一张纸交给沙朴。
沙朴看了看狗尾草递来的纸,上面是一个弯弯扭扭的“木”字。沙朴惊叫起来,说:“你这个是画的树吗?”
狗尾草笑着说:“当然是,这就是一棵树,有树干,有分叉,有侧枝,这个‘木’就代表一棵树,树木树木,树不就是木吗?”
植物们对狗尾草这个“木”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个有创意,可以算完成的作品,有的说这个不能算。
雪松站出来说:“我觉得狗尾草这个‘木’画得好,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只最基本的四个笔划就将一棵树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我还认为,简约就是一种美,况且沙朴一开始就宣布谁用墨最少,谁取胜,因此,我同意狗尾草为取胜者。”
广玉兰不同意,认为这“木”明明是一个字,并不是一幅画,狗尾草是在钻空子,属于投机取巧。
这时,枫香走了过来,大家就请枫香来评理。枫香听明事情起因后,说:“‘木’是一个字,但也是一幅画,树和木是不可分离的。中文字大多是象形的,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狗尾草能这样融会贯通,应该得到表扬和鼓励。”
植物们鼓起掌来,狗尾草天真烂漫地笑着。广玉兰不肯罢休,继续发问:“一个木代表一棵树,哪二棵树呢?”
“二棵树就成林了。”狗尾草抢着回答。
“哪三棵树呢?”广玉兰不依不饶。
“三棵树就成森了。”还是难不倒狗尾草。
“哪五棵树呢?”广玉兰穷追不舍。
“五棵树?”狗尾草摸摸头皮,想了一会儿,说:“那就是森林。”
广玉兰还想发难,雪松插进来说:“广玉兰,你算了吧。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叁木就成森,树多了就形成森林,老祖宗总是有办法的。”
“可是,可是很多很多树木该如何表示呢?”无患子担心起来。
“船到桥头自会直,你担什么心,中国人老早就想好了,用文字就可以解决。当然,文字在创立时也遇到了我们刚才的问题,也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枫香回答。
“这个有意思,说来听听。”无患子央求枫香,其他植物也竖起了耳朵。
“你们知道古代有一个叫仓颉的人吗?”枫香想先摸个底。
“仓颉是谁啊?”植物们都摇摇头。
“哎,你们连仓颉都不知道,没有文化真可怕。”枫香叹了一口气。
雪松说:“枫香大哥,那你就给我们上一课吧。”
枫香说:“好吧。仓颉是轩辕黄帝时的史官,他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枫香停下来喝了几口水,继续说:“相传,在很早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了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仓颉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最终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这种符号就是‘字’的来源。”
“你说得详细点吧。”沙朴插话。
枫香猛吸了几口二氧化碳,不慌不忙地说:“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时,先是管理圈里的牲口和屯里的食物。仓颉挺聪明,做事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很少出差错。可后来,牲口、食物的数量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是啊,就好比我们这里有很多树木,该如何表示呢?”无患子忧心忡忡。
枫香没理他,继续说:“仓颉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行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捷,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这好比我们树有年轮,一年长一圈,也留下了记号,树也很聪明。”黄山栾树自鸣得意。
雪松拉了黄山栾树一把,示意他别插嘴。
枫香依然慢条斯理地说:“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越来越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无能为力了。怎么样才能不出差错呢?
“有一天,他参加集体狩猎,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处有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猛兽,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想: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那我为啥不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
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有了文字,就把事情管理得井然有序。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文字就这样形成了。”
“后来呢?”狗尾草听得着迷了。
“后来,因为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也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造的字也马虎起来。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听说枫香要讲故事,植物们围得更近了。
有一次,仓颉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但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弄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苍颉很感激,很受启发,以后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意。新的字必须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在大家的鼓励下,苍颉认为造字还要体现高尚道德,后来造了许多包含华夏美德的字。比如自大一点为“臭”;子女并肩和睦为“好”;孩子背老人为“孝”;贝到有才华者手中为“财”;歪门邪道取贝必“败”;走向佳境为“進”。等等。这表明,华夏自古为道德之邦,许多中文字包含着美德。
枫香将苍颉造字的故事说完了,植物们听得津津有味。沙朴啧啧称羡道:“原来中文字是这样来的,那我们植物都要好好学一学,不要再犯树木多了就说不清的毛病了。”
这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植物身上暖烘烘的。枫香说:“关于中文字的有趣故事还多着呢,你们如果愿意听,我可以继续来分享,但今天肚子饿了,大家回原位取食去吧,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
在一阵热烈的鼓掌声中,植物们每天一次的公园聚会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