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榆林日报》
文/乔盛
《榆林日报》是我家乡陕西省榆林市委的机关报,其前身是《榆林报》。
我是在1975年开始给《榆林报》投稿的。那时投不准,直到1977年,我参加工作了,才第一次在《榆林报》发表稿子,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小,高兴的不得了。那一年我21岁。
那时我在神木县南部山区的一个公社广播放大站当编采员,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长篇小说。我买不到稿纸,写信给《榆林报》的编辑说明情况,编辑部很快给我寄来2000页稿纸。我高兴极了。
1980年夏,我给《榆林报》的编辑李能良寄了一篇散文《家乡的拧条》,很快发出来。这是我在报刊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尽管只有800字,而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很大。
我先后在《榆林报》刊发几十篇新闻稿和文学作品,直到2007年,在我50岁出了的时候,已经改名为《榆林日报》的报纸连载转发了我的长篇小说《黄沙窝》。
这份报纸的许多编辑记者和领导同志,都给予我很大支持和鼓励。他们是:崔天秃、刘智、胡广深、李能良、张边林、乔德林、张智斌、高宏智、高岖、白凤武、李德忠、王浩、马建绪、李苗苗等。他们中间有的人已经去逝了,但是我永远记得他们的名字。
《榆林日报》,我的新闻梦和文学梦起航的一个重要港口!

乔盛,笔名塞风、路阳、林木,陕西省神木市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地方担任过副县长,供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管的中国经济时报社。资深编辑记者、研究员、人才学、社会学、管理学、领导学、经济学、中共党史、军史研究专家。出版专著有长篇小说《黄沙窝》、《黄黑谣》、《滚烫的岁月》、中篇小说集《西部儿女的壮歌》、散文集《黄土地上的美男俊女》、《割不断的故土柔情》、《红山丹》、《黄河长城的绝唱》、《大美河山》上下卷:《女人的西部世界》、《男人的东部王国》、诗歌集《长江军魂的丰碑》、《滚滚江河唱英雄》、《共产主义万岁》、《假如我当省委书记》、报告文学集《战争岁月》、《我的青少儿时代》、理论著作《一个记者与作家看世界》、《西部大开发》、《人才论》、《干部论》、《领导论9提出西部大开发“三个阶段论”,创立以信天游为主旋律的“诗哲性伦派文学流派”。其理论著作《治国论》、《领导论》、《干部论》、《人才论》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机制格局以及发展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按二维码关注 衡湖诗苑 衡水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