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古城有个“活地图”
作者:南秀山
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有座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四千年前曾有虞国之称。利民古城历史名人甚多,文物古迹遗址也有十几处。
近些年来,县市省等不少文物考古学家,文史研究员,及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都相继前往利民古城考察与采访。利民镇党委政府总要推荐申金玉先生作向导,陪同前往。只要大家提到的古虞历史名人及古迹遗址,申金玉先生就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大家都称他为“活地图”。
申金玉先生今年88岁,原任利民古镇副镇长,1994年离休回家。他家就住在利民古城西二街,回家后,他一不养鸟,二不种花,三不打麻将。他却觅到了新的人生支点,审视晚年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他面临新的课题,发挥晚年余热,学习不止,笔耕不缀。二十多年来,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自费调查夲镇的古朴乡情,写出了40万字文史笔记。并相继在虞城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虞城春秋》《古虞沧桑》《虞城文史资料》(第七辑)三部书中发表文史资料作品60余篇,同时他还在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编辑出版的《商宋文化》杂志上发表作品十几篇:在虞城县老干部局创刊的《金菊园》杂志发表诗词30余首。
申金玉先生瘦高个儿,腰板硬实,精神可佳,咋看不像八旬老人。在他的书房里书架上,摆放着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文史,党史书籍:一层层,一排排存放的有条不紊。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一直到现在的改革开放,利民的风云变幻,都是申金玉先生亲历,亲见,亲闻,历历在目……
眼下作为八十多岁的申金玉,但他却不认为自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的终点,仍然觉得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于是在2000年新世纪来临之际,他积极参与,带领夲镇2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创办起老干部活动室。当年7月1日,他又和退休干部王海洲先生创办了“夕阳诗社”。20多年来,这些文化老人已在报刊上发表诗词3000余首:2002年11月他们又成立了学习文史研究组,由申金玉先生任组长。2004年又相继成立了“夕阳科技协会”。2007年又成立了“虞城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利民分会”,由申金玉先生任会长。20多年来,利民镇一些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在申金玉先生的带动下,写利民,唱利民,宣传利民,歌颂利民,在报刊上发表新闻报道800余篇:发表小说故事,散文杂文,通讯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300余篇:为利民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义务搞文史研究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并且还要付出很大代价,不仅费时费力,还要自贴资金:如买笔买稿纸,打印复印资料,或到县里报送材料来回路费等,都是申金玉先生自己掏腰包。他说:“为了工作,贴钱我乐意。每当目睹一些文史资料的湮没,就有一种责任感。他决心在有生之年,力所能及地抢救,挖掘古虞城历史,文史,党史是我最大的愿望和欣慰”。
利民古镇已有四千年的历史,舜帝的儿子商均被大禹封于此,建立虞国。夏代大禹的后裔少康(即杜康)在虞国纶城避难时,发明了用秫酿酒被传为佳话,成为造酒鼻祖。还有唐代的行军总管盛彦师,明代刑部尚书杨东明,天官马文升,兵部侍郎范志完,凊代内阁大学士许容等……以上这些历史名人的故事都发生在老虞城(利民镇)。这些历史名人何年何月出生,何年何月逝世,他们住在老虞城哪村哪街?申金玉先生都有记录。利民镇还有十几处文物古迹遗址,申金玉先生都能带领着你们找到地址。如,虞国旧城,广乐城,纶城,空桐泽,商均墓,杨东明墓(杨陵)栗王墓,盛允墓,城隍庙,孔夫子大殿,蔡道人砖塔,地藏庵,北海寺,大王庙,老包庙,鲁班庙,山西会馆,张潭,袁潭,及杜康造酒的老井,还有利民古城内许家大院,刘家大院,蔡家大院,高家大院,八大家四大户的老宅院。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夲驻军司令部,老县衙门等旧宅院遗址。现在利民镇古代建制保护比较完好的就是城隍庙,商均墓,护城堤和四大城湖了。护城堤周长多少里?四大城湖多少面积?申金玉先生都有记录。
20多年来,不管是虞城县文化局,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政协,商丘日报社,京九晚报,商丘电视台,及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商丘陈氏协会。还是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等有关新闻媒体记者,他们前来利民镇古城考察与采访时,都是由"活地图”申金玉陪同作向导。
尤其是台湾“河南同乡会理事长高双印与夫人吴秀玉(考古学家)连年三次前往利民镇(老虞城)考察调研明代刑部尚书杨东明的历史。她每次来利民古城都是有申金玉先生陪同前往杨东明墓实地考察。同时,还到杨东明故居东关马楼调研。申金玉先生还陪同他们到商均墓,城隍庙,护城堤去参观。在炎热夏天,他们头顶烈日,流着汗水,申金玉先生坚持作陪,从不打退堂鼓。不管哪次陪同县市省等各级有关领导及新闻媒体参观考察,调研与采访,申金玉先生总是感觉很乐意,很自豪……

读后感怀随笔
文/了凡
老人博识渊,敬业沥肝胆。
利民古今事,科考胸中演。
灿烂辉煌史,悠久文明传。
城域活地图,典故诗话专。
古今贤文书,收集存档案。
小城故事多,精彩炫世间。
先贤传育世,文脉四千年。
商钧墓佐证,杜康酿酒源。
始起夏商周,仓颉文字篆。
春秋战国虞,秦统华夏圆。
秦灭大汉起,梁孝跑马院。
老子妙道悟,梦渚泽波连。
三国两晋度,南北朝走缓。
大隋重新统,粮草后备源。
唐宋元明清,孕育精英贤。
盛彦师此住,东明此处诞。
天官马文升,招头范志完。
清代许阁老,文史记载全。
小城遗址存,胸中地图炫。
写于2021,12,13日晚上6点57分!

作者简介
:南秀山,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人,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淮海战役研究会会员,商丘市政协文史委员,虞城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利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利民镇档案室管理员。曾任《京九博览》《黄淮评论》《商丘党史》《商丘工作》《少年素质教育报》《安全教育周刊》等报刊特约记者。当过民办教师,当过煤矿工人,现任利民镇政府通讯员。自1995年以来,在县市省等级报刋上发表新闻报道800余篇;发表小说故事,散文杂文,诗歌曲艺,通讯报告文学300余篇;发表摄影报道58幅。有十余篇作品曾获奖,特别是采写的《故道村官》《梨园情歌》《从坎坷路上走出来的人》三篇报告文学,相继发表在《京九博览》《黄淮评论》《文化商丘》三家杂志上,2008年与2009年两年两次被第十四届与第十五届“中华大地之歌”征文评选组委会分别评为一等奖,在2008年11月9日与2009年11月20日连年两次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两年两次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同国家有关领导人及全国参会代表合影留念,同是还与毛主席的孙子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部长毛新宇单独合影。2017年12月又出版一部文学作品集《忠魂》一书,约60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