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夫人
作者:曹雁雁
诗评:汪道波
又是一年深冬
时光蔓延到了2700年后的今天
淮河的水已停止了呼啸穿行
两岸的桃花也早已落下化成了春泥
只有孤独的桃树在风中矗立
我看到广场上我的汉白玉雕像
世人一直叫我息夫人
这个冬天,我似乎格外想念过去
我想念我的两个孩子
我想念祖母、想念星辰、想念母亲
还有,我的知己
可是,千军万马的鼓角争鸣
王宫城内的上朝下野
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
随着这2700年的岁月
尘封成了历史
淹没在黄尘古道里
而今
烽火台上没有了将士的身影
古城堡已落败化成了庄稼地
可我分明闻到这2700年的空气
还在传输着我的呼吸
我的呼吸在空气中飞舞
我飞过陈国的宛丘城堡
飞过蔡国的望河楼
飞过息国的桑田阡陌
飞过申国、随国、樊国、邓国和楚国
我看到这些田野、子民和宫城
比任何时候都要美丽
这种美丽让我陶醉
陶醉得让我心碎
我看见田野上有人拼命向我招手
那样熟悉的身影,我却分不清是谁
像敦厚的息侯
像潇洒的蔡侯
像老而矮丑的熊赀
但我知道那是我的爱人
他在风中挥舞着,向我张开了怀抱
我飞过去,没想到却从他头上散去
我挣扎着要过去,听到他喊道:
桃花,你已完成了使命
不要害怕,不必害怕
我在大地上
你,一直种在我心里
淮河两岸的桃树
在孤独中矗立
空气随着寒冬的风来回跳舞
卷走我的心碎
我笑着笑着,把眼泪笑到了淮河的水里
是的,我的爱人
我不害怕
有爱,我就永远有生命
我的生命在空气里流淌
无论经历多少寒冬
来年春天,桃花夫人依旧美丽


解读《桃花夫人》
汪道波
息夫人是春秋时期的奇女子,位列春秋四大美人之一,又叫桃花夫人,因容貌绝艳而被历史封为桃花神、身量风流而被封为平安神。惊世容貌和传奇出身赋予了她不一样的人生际遇,她先是嫁给息侯,继而被蔡侯觊觎,后遭楚王强掳,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传奇的一生。
历史小说作家曹雁雁深耕春秋正史野史,创作了斐声文坛的长篇历史小说《息夫人》,全面展现息夫人惊世传奇、荡气回肠的一生。作家在小说出版以后,意犹未尽,又创作了这首题为《桃花夫人》的长诗。
小说家写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由于对史料的掌控与对人物的理解深刻,二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汉乐府》等文学史的独特感受,写历史人物诗能承继中国文化的传统,诗中打上我国诗歌民风的烙印。小说家对息夫人传奇一生的渗透与理解,使她的诗充沛着强烈的情感,既渗透历史的厚度,又促使读者有意识思考人物的命运,加深理解诗的立意。
这首由小说家创作的历史题材长诗,有小说的风格。
一是运用小说的穿越表现形式。历史小说通过现代人的视角穿越时空进入历史中的一个特定时期,向读者展现历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但曹雁雁这首诗的穿越又与小说的穿越不同:她突破小说中的人物,由现代穿越历史的局限,将历史中的息夫人穿越到现代社会,从现代社会视角回望自己曲折的一生,抒发她的家国情怀,展现她的生死依恋。
二是小说家用小说的语言方式表现诗的物象与意象。这首诗以息夫人自述方式,站在2700年后的现代社会维度,回望2700年前自已与息侯、蔡侯、楚王的爱恨情仇,以及对风云变幻、时势时事的慨叹,渗透了这位传奇女性的丰沛情感,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三是小说家将现代社会的自然物象巧妙与春秋人物命运融合,更深层次烘托了人物的家国情怀。
小说家用小说方式写诗,但又用诗的特点表现历史人物。这首诗不用息夫人做题目,而用桃花夫人做题目,在诗中又多次提到桃花。因桃花之美容易入诗,由桃花物象入诗,容易让人产生诗的联想,对息夫人之美有更形象的印象,对她传奇人生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小说家为了烘托桃花之惊艳,又借用冬寒,河水静止,花落成泥等物象衬托桃花夫人回望春秋时期家国情仇和情爱。
小说家整首诗以息夫人自述结构,有利于她对身世的回顾,对个人家国命运的慨叹,对所怀念所深爱之人的情感倾诉。让读者走近她,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站在人群之巅的孤独寂寞、孤独寂寞沉寂之后的爆发奔放,有着强烈的画面感和代入感。
曹雁雁这首诗是小说元素与诗意象的高度契合、有机相融。
作家简介:

曹雁雁,女,历史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直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河南十大风尚女性,河南省直媒体记者、编辑,河南省商城县文联名誉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历史小说《孙叔敖》《息夫人》《大清相国周祖培》《吴其濬》《春申君黄歇》《战国第八雄》等500余万字。作品分别被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世界主流国家图书馆等相关机构馆藏。
诗评者简介:

诗评者,汪道波,世界名人会老汪荐评主编,诗博刊道波荐读主编,名家名人典藏副总编。在海内外报刊平台发过诗文。近年以写诗评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