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画墨香●文学魅力●美的艺术

征稿投稿邮箱564231311@qq.com



刊头题字:葛裕钧(江苏)
著名书画家

刊头题画:张建新(山东)
中国书画名家



诗人风采

诗人简介
石丁:本名刘作礼 1948年12月28日生 退休前为长春日报社巡视员。
石 丁(刘作礼)诗词作品选

水调歌头
妈妈的味道
——写在母亲辞世38周年之际
石 丁
慈母降齐鲁,烹饪术高超。萝卜土豆白菜,过火变佳肴。玉米发糕果腹,发面馒头可口,灶上付辛劳。勤俭弄炊事,无怨也无叨。
健在时,日虽苦,挚情昭。三十八载辞世,香馔味还飘。心里满装儿女,手下紧忙食膳,宁肯累弯腰。血汗育昆裔,冥界度良宵。
打小我就喜欢吃母亲做的饭菜,而抵制别人家的饭菜,认为别人家的饭菜味道不好,不干净。要说这么想有什么根据,其实也没有。那时院子里家家日子过得紧巴,很少有品尝别人家饭菜的机会。但是对母亲做的饭菜,我自有评判的权利。
母亲生在山东,是吃鲁菜长大的。可嫁到东北后,也入乡随俗,做起东北饭菜来了。我就是吃母亲做的带有山东味的东北饭菜长大的,对此,我感到很自豪。
儿时,我长得挺胖,有一张圆圆的胖乎乎的脸,很多邻居都喜欢我。那时我经常手拿一块玉米面大饼子在院子里边吃边玩,有一次一位金姓邻居问我:“你吃什么长这么胖啊?”我摇晃着手中的大饼子爽快地说:“大饼子!”建国初期,国家不富裕,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不怎么样。那个时候虽然大米白面鸡鸭鱼肉敞开供应,但多数人家买不起,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可那些最普通的白菜、土豆、萝卜、豆腐等一经过母亲的手,下到锅里做熟后就别有一番味道了。玉米面、高粱米做成饭也都会喷出一股香气。虽然每顿只是一饭一菜,却总是盼着快点儿吃饭。
小时候淘气,饿得快,经常不到饭点儿就饿了。这时如果有剩大饼子,母亲就会给我掰一块,我也会自己掰。有时没有剩大饼子了,母亲就会给我一个用剩饭团成的饭团吃。这种饭团同日本料理出售的饭团不一样,里边没有任何菜肴,也不放调料,其实就是没盛在碗里的饭。即使这样,我吃起来也觉得很香。一是饿了,二是经过了母亲的手。如果家里没有剩饭了,我又饿得厉害,母亲有时也会给我烙一张饼,面虽未发,但是白面的,吃起来就更香了。
母亲最拿手的是做面食。尽管那时生活困难,每个月也还是要改善一下伙食,吃几次面食的。母亲蒸的馒头又暄又白,没有一点酸味,没有一个碱点。母亲擀面条的水平很高,一块面剂子在她手里,很快就被擀成一张大大的薄薄的饼,然后抽出擀面杖,把面饼折叠起来,切成或宽或窄的面条,下到烧开的汤锅里,待再开锅后捞出来,吃起来真是满嘴生香,既解馋又解饿。
母亲包的饺子好吃,也好看。饺子皮擀得很快,而且转圈薄,中间稍厚,包出的饺子煮时不易露馅。饺子褶又细又密,摆在案板上就像一个个小元宝。过年包饺子,开始我只能负责数数和摆放,后来也跟着包。虽然不受欢迎,但我总是死皮赖脸地硬往上凑,慢慢就真学会了。在最后馅不够的情况下,还会像母亲做过的一样,把两个饺子皮对扣在一起,做一个被我命名为“王八盖子”的四不像。
母亲蒸馒头也能蒸出“花”来。她会把馒头做成苹果、桃子、梨、兔子、猴子等水果或动物的形状,蒸熟后如同儿童玩具。比如兔子,不仅有两只长长的耳朵,还用红豆镶上两只眼睛,看上去很逼真。那猴子也有一副顽皮可爱的神态,令人发笑。对这些特殊的馒头,我经常舍不得吃,留着它们看。有一年夏天,我竟把一只“猴子”留了一个多月,直到硬得如同砖头了才吃掉。
每年春节前,母亲会蒸很多豆包,不是那种“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那种农村的粘豆包,而是用面粉包的红小豆馅豆包,个头有粘豆包两三个大。这是我非常喜欢吃的面食,经常在不到饭口时偷偷吃上一个。
上世纪60年代的经济困难时期,粮食极度紧张——其实紧张的不是粮食而是副食。把当时定量供应的粮食拿到现在来吃,根本吃不了。那时肚子里没有油水,成了无底洞,吃多少也不饱。这时母亲把豆腐滓、豆饼、大豆皮或干白菜叶、野菜、甜菜丝等掺到玉米面里做窝头,说实话,这样的窝头没有纯玉米面窝头好吃,但经过母亲的手做出来,又处于那样一种非常时期,吃起来也是香甜的。
除夕的年夜饭是一年中质量最好的伙食——困难时期也一样,虽然还是一饭一菜,可饭是大米饭,菜有时是猪肉炖粉条,有时是红烧鲤鱼,有时是小鸡炖蘑菇,都是让人吃不够的“硬菜”。母亲做的鱼,那味道就是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鱼香未散。那汤也令人垂涎,我总是把它拌在饭里,吃得津津有味。对于鸡,我最感兴趣的是鸡大腿,觉得那里肉厚,吃起来过瘾。我小的时候奶奶还健在,我不是每次都能有这个口福。但鸡腿的味道我始终未忘——那叫一个香!
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母亲有时也会做上四个菜,如炒鸡蛋、肉丝炒酸菜等等,但是这样的时候不多。而且,每遇这种时候,父母不让小孩子上桌,连看都不让看,怕客人吃不好,只能去外边玩,等客人走了再回家。如果菜剩了,就借光吃上点残羹剩菜,如果没剩,就只好望盘兴叹了。
待我长大了——从1968年下乡前开始吧,也往家里领客人了,先是我最要好的附中同学,后是最亲密的油田战友。每次母亲都拿出山东人好客的热情,来几个人就做几个菜,款待我这些同学和战友。虽然也是家常便饭,但一定有肉,我那些同学和同事也不客气,每次都吃得盘底朝天,一点儿不剩。对此,母亲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大家认为她做的菜好吃,给她面子。
在我下乡和在外地工作期间,父母很少吃细粮,把细粮留到我回家时再吃。那时长春每人每月只能买8斤细粮,怎能架住我这匹饿狼“造”啊?后来每每想起这事,我都禁不住要流下感动的泪水——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我每次回乡或回单位前,母亲也一改每顿只做一个菜的老规矩,为我做上两个菜。记得有一年冬天我要起早走,母亲为我做了木须肉和肉丝炒蒜苔,主食是锅烙。(那时近郊有了蔬菜大棚,可以买到芹菜、青椒、蒜苔等细菜了。)我觉得,这是母亲在铁锅里酿就的乳汁,里边不仅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质,与婴儿时期吮吸的母乳有着同样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深藏着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情、深深的爱。看着母亲沧桑的脸和布满黑纹的双手,我眼含热泪默默地吃完了这顿饭,伤感地想,我走后父母每天又要与粗茶淡饭为伍了。
年轻时代的母亲。
在我上大学期间,母亲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在我周日回家时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养了两只下蛋的大鹅。鹅也算“大牲畜”,很能吃。为了让鹅能吃饱肚子多下蛋,夏天每天下班后母亲都要到铁路边割青草,冬天要起早贪黑为鹅热食,非常辛苦。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只鹅非常出息,产蛋期每周差不多可下10个蛋,一个鹅蛋顶三个鸡蛋大,一时吃不了又腌起来留到冬天吃。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太高的政治觉悟,她心里最爱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她的人生观也很简单,有一次她对我说:“我就是为你们(我和姐姐)活着。”精神境界虽然不高,却极其无私。她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自己的孩子,为他们吃尽了苦,操碎了心。
除去在外地工作的时间,我吃了20多年母亲做的饭菜,牢牢记住了妈妈的味道。它香甜、温馨、美妙,是世间最迷人的味道。后来我吃过国内很多五星级酒店,川、鲁、粤、湘等菜自不必说,也吃过俄式西餐、美国汉堡、法国牛排、巴西烤肉等等,不能说那些大厨做的菜不好吃,但都没有找回妈妈的味道。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妈妈的味道不只是一种味道,还是一种感觉、一种亲情,一种品德。妈妈的味道不只来自厨艺,更来自她对儿女的一片深情。所以我现在坚信,世上无人能够复制妈妈的味道。
1983年冬母亲辞世时,国家经济状况尚未根本好转,她没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她临终前,连想吃葡萄的要求我都没能满足——尽管我走了半个城市,可就是买不到现在每个超市都有的葡萄,成为我后半生一直的痛,让我想起来就要哭。
在老人家离开38年后,我写下这篇怀念文章,一是想找回久违了的妈妈的味道,永远与母亲相依相伴;二是回顾母亲生前的平凡业绩,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三是想请母亲放心,您的儿女们借改革开放的红利,今天都过上了您在世时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愿母亲在天堂安康。
母亲大人千古。
(2021年12月)


投稿须知
1、【双槐文学艺术社】为文学和书画艺术综合微刊平台,欢迎您关注公众号shhwxyshy。投稿方式:邮箱投稿564231311@qq.com。为了扩大宣传,凡双槐文学艺术社刊出作品,同步在微博推出。优秀作品在城市头条刊发。
2、微刊欢迎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以微小说1篇,散文1篇(含散文诗2篇)、诗歌(现代诗3首、古诗词5首)、摄影书画不限,作品+个人简介+照片格式发。城市头条精选10人荟萃文选推送。微刊为每日专刊,城市头条为周刊。
3、请投稿作者认真检查后再投稿,文责自负。投稿15日内未刊登,请自行处理,恕不退回。
4、稿酬由读者来定。文章发布后,一周内到账的赞赏额,30%作为平台运营,20%奖励编辑和诵读者,50%归作者所有,所有稿酬按微信公众平台和城市头条平台扣除费用的比例计酬。稿酬以微信红包形式7天后发放,无赞赏就无稿酬,10元及以下不发放。领取赞赏请加主编微信,以便按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阅读量不足100者,本刊不再编辑刊发。
5、本平台所有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进行删除。
6、本平台所有作品诗作者原创授权发布,严禁未经平台授权转载,保护原创权益。




双槐文学艺术社平台团队
社长兼总编:马诚
责 任 编 辑:潇潇
文 案 策 划:彦程
编委
现代诗部:春华秋实 周文东 伊晓雪
古诗部:白雪 祝汉波 孙师峰(火焰)
微小说部:窦秋昌(鲁秋)董永卿
散文部:苏保忠
书画部:王福源 墨缘
外联部:流云

本刊特约作家(诗人):
祝汉波(湖北)周文东(新疆)
董永卿(河南)苏保忠(河北)
伊晓雪(黑龙江)孙师峰(火焰)(河北)
窦秋昌(鲁秋)(山东)
张世民(山东)夕阳音(广州)
本刊特约书画家:
王福源(黑龙江)



(以下排名按发表作品顺序)
由于版面限制,部分列出,敬请谅解
本刊刊出著名作家名录

匡天龙(广东)中国作协会员
周铁株(广东)中国作协会员
王克臣(北京)中国作家协会
北陕(陕西)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辞赋社
马忠方(湖南)世纪百家高级创作员
周家俊(山东)军旅作家
胡世健(湖北)西部军旅诗人
张寿岭(甘肃)诗词作家
徐锦成(江苏)中国诗词文化传承者
许刚(山西)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
李刚(四川)中华文化艺术推广联合会会员
雪潮 (湖北)省研学旅行导师
赵有成(陕西)西安市未央区作协会员
牛占才(宁夏)石嘴山市作协会员
李德山(山水行旅)(河南)省诗歌研究协会会员
萧成明(云南)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张富礼(河南)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工作委员会会员
杭义才(江苏)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
王楚雄(广州)香港诗词学会会员
高淦青(江苏)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
张金福(贵州)《当代作家协会》会员
张淸彦(河北)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
邓友谱(湖北)海内外书画艺术联谊会会员
杨广武(老鹰)(吉林)世界汉语文学
作家协会会员
杨贵平(贵州)中国矿业作家协会会员
吴文琴(广州)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邓林铭(广西)北流市科普作家协会
主席
黄昌才(湖南)中国诗书画家网
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
刘如春(广州)中华散文网创委会
副主席
林克胜(吉林)原长春市文联
副主席
张洪生(黑龙江)鸡西作协
副主席
赵放岚(云南)世界文学艺术家协会
副主席
杨洪超(河南)中国诗词研究会副会长
刘作礼 (吉林)长春日报社巡视员
马晓春(甘肃)中国少数民族作家
丁虎田(印清)(山西)普应寺住持
兼佛教协会诗人
李威(四川)实力派诗人
周凰(山东)中国著名百强
网红诗人
魏国成(河南)中国文坛百强榜
十大杰出诗人
王利全(云南)中华文化
十大杰出诗人
李立方(香港)著名诗人
施怡淡(香港)著名诗人
贺梅芳(香港)诗人
陈涛(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川鹰(福建)华东理工大学
客座教授
姚树元(江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文化干事
。。。。。。
本刊刊出海外作家和书画家名录
唐生趣经(美国)犹他大学
博士
谢世明(美国)金山中书画艺术研究院
会员
迦南美地(澳大利亚)华文报刊
福音栏目自由撰稿人
杨新华(澳大利亚)自由撰稿人
书含(西班牙)华文自由撰稿人
黄科(巴拿马)华文自由撰稿人
郭醒奇(加拿大)华文自由撰稿人
。。。。。
本刊刊出著名书画家名录
郝建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梁超龙(广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郭东昌(广西)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彭梓校(湖南)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于顺生(湖南)中国五行画创立者
刘德芳(河南)中国根笔书法创立者
伊和君(山东)中国当代花鸟画院
副院长
余海军(湖北)深圳市传奇教育书画院
院长
张建新(山东)杜受田书画院
院长
曹大步(江苏)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
常务理事
余子(浙江)著名书画家
葛裕钧(江苏)著名书画家
于文京(山东)文化部老年書畫研究會
會員
吴成都(江苏)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刘保进(山东)中国书画名家网艺委会
副主席
李志明(河南)中国书画艺术指导委员会
瘦金体书法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徐忠源(山东)中国书画家协会
副会长
杨瑞堂(山东)(英国)牛津艺术学院
客座教授
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杨福平(甘肃)南京市长江书画艺术
研究院教授
。。。。。。
友情刊出其他平台作者名录
张玉庭(安徽)《读者》
特约作家
朱建中(江西)“中国乡村诗人”
认证作家
高淦青(江苏)《中国作家报》
专栏作家
吴传中(江苏)《当代作家陈列馆》
专栏作家
张洪斌(河南)《美塑》杂志社
签约作家
王正平(上海)《新月小诗》
特约诗人
王成元(河南)筑梦文学社
特约作者
谦诚【中国】新时代诗典
签约诗人
崔凤芹(吉林)青年作家网
签约作家
马萌勃(甘肃)《中国诗歌网》
驻站诗人
陈国生(湖南)中国诗歌网
认证诗人
曾吉林(重庆)央视12频道夕阳红栏目
报道诗人
韩子君(黑龙江)《世界华人文学》
中国东北分社副社长、副主编
朱守平(浙江)中国远山文学网
副总编辑
王继杰(安徽)《三江吟苑》
执行主编
李忠会(广州)《南海老干》
主编
李江红《文艺作家》平台
副主编
马新(陕西)军地红色文学
副主编
袁子弹(湖北)中国诗词流派网
编辑
杨松(宁波)诗友之家
总裁
黄昌才(湖南)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
委员会副主席
徐克(江苏)东方文明传播会江苏分会
副主席
张峰(河南)南国文学总社
郑州分社社长
李振峰(山西)县诗词协会
副理事长
孙清华(山东)潍坊市奎文作协
理事
魏兴元(山西)《诗词世界》杂志社
理事
董峰(江苏)全球汉诗总会
理事
孙海勇(西魂)(新疆)中国青年诗人协会
理事
唐子岳(湖南)株洲市诗协
理事
刘卫军(湖南)益阳市老干诗词协会
理事
王朝霞(山西)全民悦读太原阅读会
宣传部部长
李桐林(吉林)松原市楹联协会
副秘书长
胡荣誉(学藩)(湖南)孔子诗歌协会
副秘书长


扫二维码
关注《双槐文学艺术社》公众号

点击下面点赞、评论和打赏,
您将感受到原创作品的力量,
您的赞赏是作者创作动力的源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