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年前道外扫雪记忆
作者/冬月末(姜莉娜)
今年初冬时节的两场大雪,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清雪的场面,每当下雪,院里的大人、孩子都出来清雪那时倡导以雪为令、下雪即扫,它是人们的习惯和自觉行动。
70年代初期,城市平房居多,每当大雪后,天刚见亮,家家户户的窗户就透出昏暗的灯光,他们要赶在孩子上学,大人上班之前把院里的白雪清运出去,那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叫“自扫门前雪”,于是一家子大人、孩子一起出门扫雪,首先上房扫自家房顶的雪,听大人说“房盖上厚厚的积雪会吸室内的热度,能损伤房盖的寿命,遇到气温略升积雪融化房檐就长冰溜子伤人,春天开化屋顶漏雨,地面积雪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所以人们先从清扫房上的雪开始,刚落地的雪松软、没踩实,特别是房上的雪像棉花,站在房上用大板锹就很轻松的推到地面,然后邻居们合力把大院的雪运到大街上,孩子们成为拉运的主力,家家都有马爬犁一种简易的运输工具,就是木板底下订两根儿粗铁丝当滑道,在雪地上拉动省时省力, 家里的煤桶、炉灰盆都成了装雪的家什,小孩子用灰盆端,一盆盆扣在大街上,大院门口有一个炉灰站,备有一摞一摞的炉灰筐,大人用炉灰筐装雪,半大孩子拽爬犁,有的孩子小不甘落后,就把绳子搭在肩膀上使劲拽,赶在上班前把堆在院里的雪都拉到大街上堆成大堆,人民公社再派大汽车把这些雪拉走。
那时候清雪有”门前三包”一说。商家业户,只要是有门市的单位,商店、书店、饭店、理发店、焊洋铁壶的、修手表的等要把自己家门口的雪清干净,他们的店铺门口就是人行道;一些无商户的街道,由附近的驻街单位分担,有中、小学校、商家业户、企业、机关。各单位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马召集清雪队伍上街清雪,他们行动迅速,扫的干净彻底,所以遇到雪天,全市总动员,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同学轮流参加清冰雪,他们分别带着铁锹,扫帚还要背上书包,到学校后老师带领学生先到分担区清雪,那时候大街上的汽车很少,扫雪的时候路过的公交车都给扫雪的让路,带队的老师领着学生扫雪的时候看着有公交车来就喊同学停止手中的活撤到墙根,同学们干活实在,手套直冒热气,围脖、帽子上都结霜啊,眉毛上挂冰珠,干完了活才回去上课,低年级同学扫校园操场上的雪, 一天的功夫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居民庭院地面都露出本色见亮,街道上来不及拉走的积雪都堆成大雪堆,一些巧手把它雕刻成形态各异造型别致的雪人,跟真人似的。
如今爬犁运雪已成为童话故事,但我还是非常留恋童年清雪的气氛,那种自发的行动与热情,过去近五十年,回忆起来仍然令我骄傲和感动。

作者近照:姜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