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连载)
李 勤
题记——童年如花,芬芳绚烂;童年如画,色彩斑斓;童年如梦,奇思妙想;童年如音乐,流畅多情。
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候,童年总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整个国家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很贫乏。但回味我的童年也是快乐满满的,童年生活中的游戏常常把我带入美好的回忆中。那个时候每个孩子不用上手工课,都是无师自通,自己可以手工制作一个个好玩的玩具,比如:毽子、沙包、纸飞机、滚铁环等等。如今我们早已远离童年,更远离了童年的游戏,这些游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深深烙印。下面为朋友们介绍我童年时期的二十多种游戏。
(一)跳皮筋
跳皮筋是女孩子的绝活儿,这个游戏在四季都可以玩的。所谓的皮筋就是松紧带,那时太穷了皮筋大都是从衣服上拆下来的,而且还要反复利用。我清楚记得曾悄悄从母亲的“针线筐”里偷拿过已经用过三次的松紧带,其实根本没有弹性了,但是还是被母亲骂了一顿。后来才知道母亲准备给弟弟的裤子换松紧带的,结果被我给挪用了。跳皮筋这个游戏至少三人才可以玩。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伸长,皮筋被牵直固定后其他人即可轮流按规定来回踏跳,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者没有钩好皮筋时,就得退出,换另一个人。跳皮筋的同时还配有歌谣,边唱边跳非常有趣。我还清楚记得两首歌谣: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零一。和歌谣:橡皮筋,脚上绕,绕在脚上跳呀跳。像飞雁,似小鸟,先跳低来后跳高。跳过山,跳过海,跳过祖国台湾岛。见亲人,小同胞,同跳皮筋同欢笑。好听吧!跳皮筋按高度和难度分为四级:一级高度是脚踝处;二级高度是膝盖处;三级腰窝处;四级肩头高。更高难度的还有单脚跳的。下雨天我会在家里,用两个凳子代替撑皮筋,自己潜心练习。我自认为技术还可以,所以常常是跳皮筋的而不是撑皮筋的。

(二)跳大绳
七十年代几乎没有农业机器,农活都是靠农民自己的双手和自家养的牲口,用麻做的大绳家家户户都有。到了冬季放学后一群孩子带上自家的大绳去“场”地里(那时每个农户家都有一片场地,以备用来收割农作物的储存地)跳大绳。俩人在两端用手握紧绳头,使劲地、有节奏地摇摆着绳子,中间跳绳的可一人也可多人,技术高的还可以来回转着身跳,可双脚齐跳,也可单脚跳跃。谁踩到绳子,迫使停止,谁就退场,去和换摇绳子的人换班。这个游戏男女均可。一条大绳就像糖葫芦一样,大家嬉笑着跳着。

(三)跳马
跳马也叫跳人,俩人就可以玩儿的游戏,当然人多了会更有趣。此游戏更适合于男孩子玩儿。因为需要胆量。需要一个小朋友弯腰做鞠躬状,双手先后由低往高的顺序撑在膝盖下、膝盖中、膝盖上、直立低头等几种高度。跳者双手作为支撑,两腿腾空时分开,从“马”背上一跃而过,且马儿不能倒就成功了,可以多人跳一个马。一人作马,大家就依秩序从其背上跳过,跳一轮儿,做马的高度由低向上升一次,跳不过者要与马交换位置,越跳越高,以此类推。此游戏也可一人跳多个马。

(四)叨鸡
叨鸡是七零八零后都玩过的游戏,尤其是农村孩子更懂得此游戏。小朋友分两队像打擂一样轮流上阵,攻击对方。上阵的小朋友要一条腿盘在另一条腿上,用手扳着脚或脚脖,冬季穿地厚,就拽住棉裤的裤脚口,单腿跳跃,用膝盖撞击对方,把对方撞倒或者使其盘起的脚撞落地就算输了,然后对方的人继续上阵,直到把对方的人全部击败为止,就算全胜,一局也就结束了。这是男女均可玩的四季游戏。我那时裤腿口常常因玩“叨鸡”被撕岔,害得母亲多次为我缝裤口,我也多次被骂。可我心里还是偷着乐的。

(五)盘脚
盘脚这个游戏是母亲交给我的。那时刚刚记事,晚上洗了脚睡不着就在床上和姐姐弟弟妹妹母亲围坐一个圆,每人都伸出自己的双脚,自己的双脚可以脚心对脚心,也可和别人的脚交叉摆着,嘴里哼着歌谣“盘,盘,盘!盘脚盘,脚盘里边窝蚰蜒,金脚毛篮,小脚猛一蜷”。唱的同时用手指游离在每一个脚上,每哼到下一字,手指同时也换到下一只脚上,这样来回循环,当哼到最后一个字时,手指对应的那只脚则蜷回去,就是这样,谁的双脚先蜷回,谁就是赢家,最后那个蜷脚的就输了,输了要被别人挠脚心的。所以常常听到咯咯的笑声。后来这个游戏在学校下课后六七个人跑出教室找片空地,鞋子一脱随地一坐就可开心地玩了。

(六)看小人书
小人书也称连环画,,因为一些是系列的,一套有几十本。因为体积小可以放口袋里,所以也叫口袋书,而我老家那时则称它为“画书”。画书有图有文,图案生动活泼,文字简洁流畅,故事情节扣人心弦。那时看画书是我的最爱,就像现在孩子玩手机游戏,达到了痴迷程度。那时家里穷,小朋友的画书都是换着看的。甚至三四个人同时看一本画书,我记得从家里拿一个鸡蛋跟别人换了四本旧的画书,那个时候鸡蛋可是上等食物,为此奶奶把我数落一番。看画书帮我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现在的我,阅读依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2021 12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