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上刊作者:姚连卿,乐道,李秀原,邢海峰,王东成,李庆和

站在那片沂蒙的土地上,想着母亲的温暖,老师的教鞭,想起曾经花前月下,那些哲理……我只想回归到最纯粹的自我……

《眷恋》
文/姚连卿
三尺讲坛四十年。
学浅敢为师?
身正可为范。
弱肩重担手执教鞭,
责任感萦绕心间。
思绪万千。

温馨话语学堂回旋,
随手而动千百双稚眼。
教鞭指处,
万马千军齐登攀。
放飞雏鹰乳燕,
回报桃李满园栋梁参天。
言传身教幼苗茁壮花烂漫。
两鬓飞雪车到站点,
放下教鞭置身看台,
高喊:加油!
声音里透出无限眷恋。

《花前月下》
文/乐道
今晚风和温柔天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沐着如水的月光
我站在一丛菊花前
闻着幽幽的菊香
聆听虫儿的呢喃
想起了远方的你
现在应该在月下
也在思念着我呢
你虽然在异国他乡
我们却拥有
同一个月亮
看见月亮
就想起了你
想起了曾经的
花前月下
想起了手拉着手
赏花赏月
月亮渐渐西斜
它是应我的嘱托
降到西边陪伴你
同时把我的思念
化作柔柔的月光
轻轻地
放进你的心里
我带着菊花的清香
与你在梦中
相依偎

《母亲之歌》
文/李秀原
我的母亲
温厚而又慈祥,
在温厚里浸透了刚毅,
在慈祥中镶嵌着执着。
她有着
贤妻良母的德行,
她有着
刚烈男儿的气魄!
在八年抗战中,
她担任着村里的
妇救会主任,
积极地做军鞋、
筹军粮,
为斗争的胜利,
工作热情如火。
在解放战争时期,
她克服重重困难,
不怕危险,
认真地做着
支前的工作。
她对我
严格多于温热。
在我刚刚上学的时候,
就一再叮咛:
好孩子应该诚实,
好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
随着岁月的脚步,
我成长为一个
稚嫩的小伙。
在我身上,
虽然没有母亲的果敢,
却也流淌着她那
勇敢的血液!
参军时母亲嘱咐我:
“好男儿就要志在四方,
卫家保国。
只是,你年龄还小,
真有点舍不得。”
我看到
晶莹的泪水,
积满了她那
深情的眼窝。
六年的军旅生涯,
我颇有收获。
为了执行任务,
我们援寮抗美国。
当年十六岁的文弱书生,
回到母亲身边时,
已成为了金刚般的小伙。
失去的时光,
我要重新追回;
流逝的年华,
要找来还我。
在高考的预赛场上,
我开起了奔向理想的
飞车。
一天又一天,
一月又一月,
母亲含辛茹苦,
为我
默默地做着一切。
高榜题名时,
我看到了她那
发自内心的欢乐。
大学毕业后,
我成为一名教师,
然后,又到边疆
参加开拓。
临行时,
我又看到了
母亲那鼓励的 神色。

《回归》
文/邢海峰
寂静的夜
思想
像茶杯里的香茗
缓缓沉淀
我的目光
穿过窗户
找寻夜幕下的山峦
那些纹理清晰的石头
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沧海桑田的变迁
我们祖先的伊呀学语
或许
来自一声声清脆的鸟鸣
我如此幸运
来到苦乐相间的尘世
文字
是我骨骼里的钙
血液
是奔腾不息的河
太阳点燃向阳花的渴望
流星雨的美丽
那是爱的诠释
温暖的陋室
我忘却了季节
惬意生岀臆想
我试图
把一切都回归原处
善良归于灵魂
贪婪归于魔瓶
我
归于尘埃

哲理诗六首
文/王东成
《枫叶》
生命的象征,
真爱的火焰。
《夕阳》
在即将离去的时刻,
给人们留下壮观的记忆。
《悬崖上的花》
芬芳迷人的爱情,
只献给敢于攀登的勇士。
《玻璃窗》
挡住肆虐的风雨,
却让阳光顺利通过。
《蟬》
为珍惜短暂的生命,
才日夜不停的歌唱。
《鸟笼》
囚禁自由的监狱,
却得到人们过多的欣赏。

《赞沂蒙精神》
文/邢海峰
沂山是你的脊梁
沂水是你的柔情
纯朴得象一张杂粮煎饼
独轮车推出铁打的江山
沂蒙小调流淌你的爱
漫漶岀神州一片中国红
梦中的山山水水
令我心驰神往
去完成一次崇高的拜谒

《蒙山沂水实难忘》
李 庆 和
沂河是我的摇篮,
蒙山是我的故乡。
我喝着沂河水长大,
我吃着蒙山粮成长。
知识给我力量,
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嘱咐记心上,
期待实难忘。
放飞着梦想,
追逐着太阳,
我在大海里搏浪。
小推车的传说,
鏊子上的飘香,
给予我前进的能量。

故乡记心上,
亲情实难忘。
沉甸甸的谷穗,
金灿灿的高梁。
游子闯四方,
乡愁挂心上,
只缘青山埋着娘。
山也告诉我,
水也告诉我,
沂蒙精神放光芒。
奋发有为的东夷儿女,
正挺起新时代的脊梁,
征程上扬帆远航。
祝愿地灵人杰的故乡,
父老乡亲幸福吉祥!

本期收稿编辑:张东军,制作编辑:王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