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目前我国说龙之误
黄业盛
2012年8月15日完稿,
2021年12月12日修正
中华文明多源一体,源远流长。在“涿鹿之战”以前,中华大地早已是一个群星闪烁的年代,不同氏族形成大大小小的部族,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部族文明(中华文明初创时期)。经过“涿鹿之战”文化大撞击和“合符釜山”各部族形成联盟,才由分散零乱的部族聚集融合、诞生成为历史巨人——中华民族,并在已有诸多部族文明的基础上开创了更加辉煌的——中国文明社会。

笔者研究发现,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对“龙的起源”的考古和研究中,存在着一些迷乱现象和走入误区的问题。比如在一些地方的考古发掘时,发现有距今四、五千年以上的形状似蛇、鳄等的动物图案、符号或实物,就把其与龙扯上关系,称这个为龙或那个为龙。即把考古发掘岀七、八千年的似蛇或六千多年的似鳄的动物图案或实物,就指蛇为龙或指鳄为龙,说龙已经有七、八千年或六千多年的历史了,并以此证明那时的古代先民已经建构龙并崇拜龙了,甚至还说并不是炎黄时期的古代先民创造了龙和龙文化,相反是龙和龙文化成全了炎黄二帝的伟大与神圣……历史事实和龙的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众所周知,龙的起源是什么?龙的最初形象即龙的原型是什么?这是千古之谜,至今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科学证实和最终解答。既然这个问题的科学答案还尚无定论,那么是否在还不能确定这次些蛇或鳄是龙的时候,就把这个蛇称为“中国第一龙”、或把那个鳄称为“中华第一龙”呢?这些说法是否准确、是否科学、是否妥当呢?是否实事求是呢?答案是很明显也很遗憾,这确实是目前我国说龙之误普遍存在的迷乱现象和走入误区的明显问题。

笔者认为,这些古代似蛇或似鳄的动物图案、符号或实物,应该仅仅是古代某些部族的先民当时对这种动物的图腾崇拜,但当时还不会称其为“龙”,还不会已经形成“龙”的观念(即意识、概念),更不会已经建构“龙”并开始崇拜“龙”。而且关键的是,至今也拿不出什么科学证据来证明这些蛇或鳄是如何演变为龙,更拿不出什么科学证据来证明当时已经建构了“龙”并开始崇拜“龙”。毫无疑问,因为崇拜蛇或崇拜鳄以及崇拜其它动物并不等于崇拜龙,崇拜某种动物更不能与崇拜龙相提并论,崇拜某种动物仅仅是某个部族的图腾崇拜和个别的文化精神行为。
据古籍记载,黄帝造龙于“合符釜山”的重大历史事件【1】【2】,龙是反映了各部族共同的文化精神意愿和共同崇拜的采万兽之灵、纳万兽之精、集万灵于一身的龙祖神,是各部族形成联盟统一而从此诞生的中华民族新的“统一符契”,是包含所有部族动物图腾在内的虚拟形成的含“水里游、地上跑(爬)、空中飞”的水陆空三栖动物综合体【3】。即龙的原型是黄帝为使各部族图腾合并、优势互补、共存共融而形成联盟,实现和平共处、团结统一而创造设计的,是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设计【4】!龙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充分象征和真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大统一【5】!试问,某种或几种动物能有这样的丰富精神和深厚内涵以及淋漓尽致的表达形式吗?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龙与动物,两者的关系和概念一定要分清,绝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弄虚作假、故弄玄虚。再说了,如果说动物是龙,那么,中国人不都是动物禽兽的传人啦?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而不是动物禽兽的传人!

关于龙的起源,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进行过考证。大至归纳起来,有马说,有猪说,有牛说,有鳄鱼说,有蜥蜴说,有青蛙说,有河马说,有蟒蛇说,有恐龙说,有云雷说,有星宿说,有龙卷风说,有熊图腾说,有物侯组合说,有想象说,有神异动物说、有外邦传入说,有天象树神说、有模糊集合说,有祭祀说,等等,凡此种种,但是这些推测和想象都经不起推敲,有的更是漏洞甚多或难以自圆其说……更遗憾的是至今仍有许多种不同意见、众说纷纭、很难统一,至今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导致出现种种迷乱现象和走入误区的突出问题……
有些学者深信龙的起源是永远无法弄清的现象,劝人不必白费精力研究。有资深学者坚决反对这种消极的态度,认为摆在我们面前这个“龙的起源”的艰深难题,是对中国人智力和毅力的严重挑战,我们躲不开它,因为古今中国人是龙和龙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能做糊里糊涂的传承者【6】,不能做不明不白和不清不楚的传承者。特别是我们至今还说不清龙的起源,至今还说不清龙的形象从何而来,至今还是糊里糊涂和走入误区的传承者。对于龙的起源真相,如果不正本清源和走出误区,中国人将不知道还要争论多久?不知道还要糊涂多久?不知道还要迷乱多久?这不能不使每一位中国人或“龙的传人”感到惭愧、感到自责、感到汗颜……
闻一多先生最早提岀“图腾合并说”(但遗憾的是后来被一些人错误地怀疑和否定),他分析“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和“中华民族龙的图形的综合性是‘团族合并’的结果”,于是最终得到一种比较一致的结论:“龙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它是许多种动物图腾的综合体。龙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现在可喜的是,这个正确的推测和结论,经过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肯定和补充解释,证实了龙起源于黄帝“合符釜山”,从此诞生了包含所有部族动物崇拜图腾在内的水陆空三栖动物综合体即万兽合一至尊之神的龙祖神!黄帝“合符釜山”创造的龙祖神,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统一的参与者、见证者、标志者,所以龙的精神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就是造福人类的精神、就是开拓创新的精神。龙祖神是五千年来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始祖神灵,是中华祖神,是真正的龙的原型,是真正的中华第一龙或中国第一龙!
釜山合符的文化和精神,是以黄帝、炎帝、蚩尤三位中华民族始祖为代表的古代先民留给中华后人的一笔最古老、最厚重的财富和理念。正是由于釜山合符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才孕育和形成具有博大精深内涵和丰富精神底蕴的龙文化。龙文化不仅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而且成就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不谒动力,才使中华儿女能在五千年的壮大成长中一直挺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世界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伟大民族。
龙源于图腾,更超越图腾。黄帝为使各部族图腾合并、优势互补、共存共融而形成联盟,实现“和平共处、团结统一”而创造设计了能包括各部族动物图腾在内的新的“统一符契”——龙的原型。龙是一种精神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和谐共生和团结合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统一而形成文明社会即最早的中国的象征。龙作为各部族联盟乃至中华民族的始祖神灵,龙的形象、以及中华民族对龙的认同蕴含了先民团结、统一、和谐的思想和理念,更使领受过龙的福祉的中华儿女对龙崇拜和崇尚,并且五千年世代相传,使龙成为中华的祖神,成为“龙的传人”的祖神,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徽帜和纽带,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
为了澄清人们对中华龙形象和内涵的杂乱之见,同时提升中华龙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早在2000年4月3日《人民日报》和2007年9月18日《人民网》,曾态度鲜明和目的明确地先后两次,发表了原国务院钱其琛副总理撰写的《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重要文章,钱副总理在文章中语重心长的强调指岀:“我感到,我们必须深入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对龙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达到科学而不是盲目、深刻而不是肤浅、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境界。……但是龙并不是曾经存在过的动物,而是中华文化精神象征的产物。……龙既能在空中腾飞,又能在水中遨游,还能在陆地上行走。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天、地、人沟通和统一,即追求人与自然沟通和统一的宝贵精神。……龙的形象是许多动物形象的综合提升。……龙成为大家公认的文化标志,说明龙的形象是各个部落动物图腾的综合构成,反映了各民族的共同意愿。据资料记载,黄帝会盟各部落,以龙作为大家的共同图腾。”钱副总理最后把龙的起源和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归纳为:“龙的形象,最初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龙文化,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真理”【5】。
笔者反复学习和深刻理解钱副总理的这篇重要文章,认为他应该是已经发现了目前我国说“龙的起源”之误的突出问题,故专门撰写此文予以告戒和引导。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的专家和学者已经迷乱和深陷在误区中,对正确和宝贵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新成果是看不清、听不明,直到现在仍处在迷误之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问题与我国古老而文明的大国形象极不相称!极不协调!总之,目前我国说“龙的起源”之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为此,我们要大声呐喊和疾呼:迷误者!快从迷乱中清醒吧!快从误区中迷途知返吧!因为这是我们“龙的国度”和“龙的传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唤醒和引起“龙的国度”的社会和“龙的传人”的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共同自觉担负起说“龙的起源”之误的拨乱返正的责任,并真正溯到龙源、找到龙根、寻到龙魂,还原其历史真相和彰显其伟大意义。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的觉醒,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将会逐渐被理解和认同,这样将会有力的影响和推动改变不良现象,以便尽快纠正目前我国说龙之误的紧迫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资料】:【1】《河北徐水釜山文化研究会》研究成果有关资料 2009年9月【2】《中国徐水釜山文化》保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1年【3】《人类学视角下“龙”的形成与变迁……》朱炳祥 崔应令 2007年1月【4】《台湾文化学者解读“龙”形象:设计师是黄帝》陈黎 2012年6月【5】《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钱其琛 2000年4月3日【6】《中华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王笠荃 气象岀版社 2010年5月


黄业盛个人简介
黄业盛,汉族,中共党员,籍贯广西浦北,1954年出生于广西贵县。
原任广西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书记和广西测绘职工中专学校书记兼校长,曾获得三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十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以及业余发明获得五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是三十年前的广西首座北回归线标志即桂平北回归线标志项目的建议者和具体负责人;是广西贵港市历史文化研究小组副组长。
广西贵港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广西收藏协会第二届的副会长和第三届的副秘书长、
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乡协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南宁市德宗文化艺术馆副馆长。
十几年来,学习、研究、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专攻研究中国高古玉器和中华三祖文化以及中华龙凤文化等。
撰写百余万字100多篇研究论文和鉴赏文章,有5篇研究论文在两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或主讲、或发言、或公开出版,有20多篇研究论文分别在民族宗教网、中华民族文化网、中国苗族网、人民网、央视网、凤凰网、山东博物馆网、苗族文化网等十几个网站上发表刊登和转载,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以及被邀请作龙文化专题讲座。
在探索发现黄帝、炎帝、蚩尤中华三祖文化和中华民族形成以及中国文明起源、中国龙凤起源、“南宁五象岭传说”起源和遍布全国各地的“秦始皇赶山鞭传说”起源和产生原因等方面有一系列独到和创新的研究。

图文来自:黄业盛微信及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