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
〈总第784期〉
《游乌江画廊,寻巴王遗踪》
作者:他山石
主播:飘
总编:阳光波
本期编辑:夏天



说起涪陵,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涪陵榨菜,没错,涪陵被誉为中国榨菜之乡,涪陵榨菜也被誉为中国榨菜第一股。其实除了榨菜这张名片,涪陵还是一个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誉为巴国故都、乌江门户。涪陵是重庆市辖区之一,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是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涪陵二字取自“涪水之滨,巴王之陵”,春秋战国时期曾为巴国国都,涪水为乌江的古称,因多个巴王在此建陵而得名。

在涪陵区白涛镇陈家嘴村有个叫小溪的地方,被誉为“千里乌江第一景”,是秀美乌江上一处迷人的风景。重峦、奇峰、悬崖、陡壁、森林、花卉、瀑布、溪水、湖潭、小涧等多种景观类型相融合,尤以溶洞、秀水、石桥、石寨著称。就是在这风景如画的乌江边留下了诸多古巴先王遗址,巴族文化底蕴十足,是巴国的世外桃源。那么一个神秘的王国为何会悄然消失,中断千年的西南巴国王城到底身藏何处?这个神秘的王国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带着种种好奇,我们踏上了这次游乌江画廊寻巴王遗踪的旅程...

沿溪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天生桥,天生桥横跨在小溪流水之上,此桥为天然石拱桥,贯通两山。桥上草木青青,谷风习习,桥下山泉怒涌,洁白如练。如此又高又大的天生桥,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屈指可数的。不知道千百年前巴王是不是经常和他的爱妃在桥上相拥,在桥上听风,在桥上看日落月升…跨过天生桥就到了巴王洞,巴王洞洞府深3660米,平均高度在70米以上,最大的洞穴大厅可容纳3000人。洞内有较多石钟乳,中部有暗河,流淌水声如黄河壶口瀑布,气势磅礴。洞中有洞,洞内有河,景色绚丽多姿,这里留下了许多巴族的历史遗迹和美妙的传说。因巴人先祖廪君化为白虎升天,白虎成了土家人的图腾,其议事的地方则被称为白虎堂。而白虎堂也正是巴王洞内的精髓,传说廪君在这里与将士们议事、排兵布阵。细看这个大厅,足能容纳数千人,可见当时土家先祖廪君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荣光,一路开疆拓土,打下赫赫声名。据说洞内还发现了巴蜀图语,其中有几组复合图案在象征巴人的“虎”上有一条帆船图案,船的两侧是陡险的山体,就很像是讲述巴人的祖先乘船从三峡溯游而上的历史。巴族在春秋战国中后期,逐渐强大后第一次建都于涪陵。巴王为显示自己的尊严,故令其将士数千和当地父老若干,集巴王府内钟乳石之精华,在此建成了这座富丽堂煌的巴王殿。整个巴王殿布局新颖,结构复杂,错落有致,神秘莫测。每一根柱子,每一块石楞都像是经过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和制作的。这座金壁辉煌的宫殿是历代巴国王室宫殿最宏伟、最堂皇、最壮观的一座,它显示了君王气吞山河的雄才壮志。正是:金碧辉煌巴王殿,宏伟壮观史无前;日升三堂传圣旨,宫娥彩女舞蹁跹。

走出巴王洞,吹着山上的冷风,顿时又把我们拉回到了现实之中。行走在巴王古城,抚摸着她浑身的苔痕,感叹着岁月时空。时光匆匆人去楼空,曾经繁华今如梦,多少楼台烟雨中。但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巴族性格,他们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忠实厚道诚实守信,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南征北战又形成了浓重尚武精神。巴王虽逝但巴族文明延续到了今天,在巴山蜀水间一代一代的传承,这就是巴族人的气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质。千古繁华不过是历史长廊转角处的一道薄风,古往今来,季节更迭花开花落,岁月山河在朝夕的轮回中早已找不到往昔的色彩,唯有一段历史飘过秦时明月汉唐关依然在浩瀚的尘世中安然…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文字把这段历史记录,把这份情感顺延…



他山石,本名石延峰,八零后,内蒙古赤峰市人,工作生活在江苏省苏州市,工程学管理学双学士,管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党员,历任钢铁厂厂长,冶金工程项目经理,社团文学社社长。酷爱文学,摄影,旅游,徒步。在各刊物上发表文章上百篇,曾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苏州市自然科学三等奖。






总编

副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