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驭风 文武将军彭仲韬在洛宁

二、走上革命路
3.收拢地方武装
乱世出英雄。地方上有些人,趁机拉起一杆子人马自立为王。这些人都是亦匪亦民,是有枪有势各霸一方的土皇帝。中共地下党以统一战线为口号,想把这部分武装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所用。通过本县一些头面人物的子弟进行游说联络,搞地方武装的大联合,形成拳头,抗击日寇入侵,保卫一方平安。这件事主要是由马洪亮、彭仲韬上下走动四处串联的。
首先,到张家岭张青家中,他的弟弟张军是马洪亮的好朋友,其侄儿张大友是彭仲韬的同学,平时关系也比较密切。在他家住了两天,张军态度暧昧,张青表面应酬实则是敷衍,只是想方设法扩大自己实力,抗日只是幌子,对联合抗日救国之事一笑置之,不感兴趣。张大友虽然积极,但不能左右形势,无能为力。
后来,又到中山镇孙洪峪口的小山村丁老七家中,丁的过继儿子丁同明与彭仲韬在洛宁中学读书时相识,交情也不错,马洪亮家与丁家老一辈就有来往。丁老七父子热情地迎接。农家院落依山建窑,大窑洞内粉刷得雪白,十分敞亮,外又有左右两座瓦房拱围,布局得当。第二天他们盛情款待,摆出了光亮的酒盅、茶具、象牙筷子,请吃了一顿酒饭。因丁家无嫡子,对丁同明爱如掌上明珠,言听计从。谈到联合抗日的事,他说:我虽是个粗人,也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日本鬼子打到咱们这儿家门口了,我当然愿出钱出力和你们年轻人一道干。他巴望丁同明有点出息,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又去杨文吉(诨名杨铁人)处游说。此人出身贫苦,身强力壮,仗义疏财,打富济贫,是个绿林好汉式的人物。据说他能双手打盒子枪,枪声一响,空中飞鸟纷纷落地。他收徒弟要求甚严,第一关须练过百日枪法,野外能打飞禽走兽;尔后夜间打香头,百发百中方为合格;第二关是脱下裤子,把烧红的铜元放到大腿上烙,不喊不叫面不改色者才可收为铁哥们。在他那儿,倒是没有像在丁家那样的款待,但是,因他过去受到过地下工作者温旭阳、曲乃生等的影响,思想较为进步。刚谈了几句,他就单刀直入地说:“我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想组织队伍打鬼子,这是好事嘛!听说衙门里的人还不准你们干?不管那些狗日的东西,他不打还不准别人打?你们放心,打日本我不会落在老弟们后面,你们知道我人枪不多,可一个顶一个,不敢说是好汉,但决不是孬种!”
由于这些人成分复杂,独霸山头,各自为政,虽然没有形成成建制的联合体,但在日军侵占豫西时,出于传统民族意识,都进行过抵抗,有的还打得很坚决。但解放战争时,大部分又匪性发作或拉竿子抢劫,为害一方,或被国民党残余势力拉拢利用,为虎作伥,与我为敌。其中以张青最为顽固,直至50年代初期,才发现他隐藏在深山老林的山洞中,清剿部队将其击毙。“洛卢剿共总司令”王国基,隐藏在寻峪北黄草坡一处破窑洞中,被五区区中队指导员刘万魁带人抓捕。后在故县街召开群众公审大会,被执行枪决。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下期精彩内容
二、走上革命路
4.县中学潮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