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庭花破子-揭美式“民主峰会”遮羞布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北京时间12月10日,新华网、参考消息网综合外媒报道,美国于当地时间12月9日以视频方式举行所谓“民主峰会”。
据法新社华盛顿12月9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周四在所谓“民主峰会”开幕式上表示,全世界的民主正面临“持续的、令人担忧的挑战”。
拜登说,目前存在着“向错误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

报道称,拜登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白宫希望借此次会议凸显美国在“民主”与专制之争中的领袖地位。
另据共同社华盛顿12月9日报道,美国政府声称,此次会议并不是为了制造分歧和对抗。但在峰会开幕之前,美国与中俄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拜登政府将此次会议看成是所谓的“民主国家”与中俄等国家的竞争。

据报道,今年1月6日,震惊全球的美国国会山发生的致命骚 乱,早已暴露了美国特色“民主”的脆弱与丑陋。此次“民主峰会”,连拜登政府也被迫承认“没有完美无缺的‘民主’制度”。
报道指出,对于此次峰会受邀方的选择,美方也试图淡化。菲律宾受到了邀请,泰国却没有。但它们都是美国的盟友。马尼拉因为扫毒行动中的“非法杀戮”行为被指“侵犯人权”。北约成员匈牙利和土耳其都没有受到邀请。阿富汗和俄罗斯也没有受邀。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搪塞说:“受到邀请并不是对它们民主实践的认可,反之亦然。”
此外埃菲社华盛顿12月8日报道,拜登政府邀请了100多个参与者,但俄罗斯等的缺席显得尤为突出。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上周表示,俄罗斯当然对这件事持反对态度,这无非是试图制造新的分裂。
报道指出,在拉丁美洲,最引人注目的缺席者是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华盛顿认为这几个国家是导致大量移民涌入美国的关键。

关于会议期间达成的承诺将以何种方式兑现,美国政府表示,将邀请那些兑现承诺的国家明年参加面对面峰会。
又据塔斯社莫斯科12月9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9日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美国将赋予所谓“民主峰会”参与者替美国利益效劳的“光荣权利”。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日前表示,国际关系体系正处于变革中,二战之后形成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现有架构逐渐过时。扎哈罗娃就此写道:“我们三年前就已说过,美国正在破坏基于国际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为的是给自己制造舒适区,从而‘唯我独尊’。正因如此,美国才会组织诸如所谓‘民主峰会’一类的聚会,参与者将被赋予替美国利益效劳的光荣权利。”她总结说:“对沙利文的表态,可以给出从‘无耻’到‘冷血’的不同评价。但有一点能够确定——这是真心话。多年来,美国实话实说还是头一回。”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2月8日发文称,当前,“美式民主”不仅正在失去优势,而且可能正在失去吸引力。
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因德尔吉特·帕马说,一直以来,美国的所谓“民主”促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目的,当然也是出于战略需要。他说:“拜登政府依然如此,巩固盟友关系、赢得朋友,惩罚、孤立对手或敌人,打击任何挑战美国的国家。”帕马还说:“因此,出席峰会的既有‘民主政府’,也有‘专制政府’。但它们大多数都属于西方或美国的阵营,或者说美国希望它们是。”

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说,拜登实际上面临着不能看上去“对中国软弱”的压力,以免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太多选票。
另外,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多国媒体和专家近日纷纷表示,美国召开所谓“民主峰会”,是以意识形态为工具,抱守冷战思维,挑动冲突和对立,这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南辕北辙。

埃及《今日埃及人报》董事长、埃及国际政治研究资深专家阿卜杜勒-莫内姆·赛义德在埃及官方金字塔在 线 网 上发表专栏文章说,美国召开所谓“民主峰会”挑起了新的全球竞赛,且阵营划分完全基于美国对于不同政治制度的“分类”,“世界不可能以一种非黑即白的方式划分”。文章对所谓“民主峰会”的召开感到震惊和遗憾,称这与世界发展大势背道而驰。
沙特阿拉伯作家、沙特《中东报》前主编塔里克·哈米德撰文指出,美国所谓“民主峰会”是为了美国的选举政治,按照美式价值观进行的一次政治审查。文章质问,世界上只有美式民主这一种形式吗?那么,美国在阿富汗制造乱局、在中东地区煽动“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众,美国在这些地方建立的“民主”在哪里?

新加坡时政评论员翁德生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垄断国际话语权,美召开所谓“民主峰会”更像是一场政客表演。他表示,讨论民主需要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不能掉进论政治唯民主、论民主唯西方马首是瞻的陷阱。西方民主的弊端是绝大多数选民都无法成为选举辩论的裁判,反而成就了各种民粹主义以及哗众取宠的政客。中国模式的成功带给世界很多启发,也向世界展示了民主的多样性。
新加坡前国会议员吴俊刚撰文说,美国召开所谓“民主峰会”假民主之名,划分阵营,带有冷战思维和色彩,违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若想赢得人心,美国应该务实地重新评估其传统惯用的外交手段,讲求合作而不是对抗。当今的世界大潮流是寻求建立具有包容性和共赢的多边合作机制,而不是再次陷入冷战时期的阵营对立。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

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美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主国家,四处宣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民主)十分滑稽。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表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民主模式。全过程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有效适用于中国,是中国对人类政治进步理念和解决方案的贡献。
菲律宾智库“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德权认为,美国搞所谓“民主峰会”只会给世界带来政治分裂,导致冲突和对立。美国自身问题丛生,党派政治深度分裂、犯罪率攀升、无家可归者人数众多、种 族和枪 枝暴力层出不穷。这一背景下,峰会把美国包装成民主“样板间”,不啻为莫大的讽刺。此外,美国把由自身定义的民主视为更好的、人人青睐的民主,但事实是其“民主面具”下隐藏着霸权真相。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专栏作家毛罗·吉亚·萨蒙特说,美国搞所谓“民主峰会”恰恰体现其虚伪。美国政府未能有效恢复美国社会秩序,从道德层面来说根本无权讨论民主。所谓“民主峰会”实质上是美国政府试图以意识形态划线、大搞集团政治、复活冷战思维的又一“小动作”。
法国政治学者多米尼克·莫伊西在法国《回声报》发表专栏文章指出,美国四处鼓吹民主,但是自己却做得很差。所谓“民主峰会”邀请谁,不邀请谁的标准是什么?很多问题都让人质疑。
匈牙利萨佐德韦格基金会政治专家基塞伊·佐尔坦认为,美国所谓的“民主峰会”,是21世纪针对中国的现代政治工具。
南非国家广播公司网站日前刊登题为《如将中俄视作目标,美国“民主峰会”注定失败》的评论文章。文章说,美国没有邀请中国和俄罗斯以及拥有很强地区影响力的土耳其和新加坡参会。没人知道美国采取了何种标准决定参会国家,这些仔细挑选的国家恐将参加一场毫无意义的大型网络聚会。寻求这些国家支持遏制中国才是美国举办这场所谓“民主峰会”的目的。文章说,所谓“民主峰会”将注定是一场失败。“无论美国如何拉拢,没有一个清醒的国家会受到迷惑而和中国敌对。”

笔者认同,美国此次召开的所谓“民主峰会”,假借民主之名,实则是维持西方霸权的工具。所谓“民主峰会”完全不民主。美国根据其对民主标准的定义,“精心”挑选了一些特定参与者,却不尊重其他民主形式的国家。揭去遮羞布后的美国,早已没有资格定义民主。特赋《后庭花破子》为评为纪。
污溪一破舟。
胡称懂暮秋。
后庭论民主,
前忘国会囚。
疫情愁。
恐枪街市,
泼颜色、纵火球。*
注*指,美国以“民主”为名,到处输出“颜色革命”、发动侵略战争。
——2021年12月1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