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支持下,郑州市两级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围绕建设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目标,立足司法职能,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创新改革,扎实推进工作。

保护中小投资者是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级指标,由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金融局共同参与建设。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本年度郑州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的建设内容和总体情况
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是考察在利益冲突情况下,少数持股者受到的保护,以及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行使权利的保护,司法审判中集中体现为证券纠纷、期货纠纷以及与公司有关的纠纷审判和调解。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主要考察中小股东诉讼便利度、纠纷的多元化解和中小投资者维权救济服务等三个二级指标。郑州两级法院围绕以上指标谋划和开展工作,积极营造鼓励投资、保护投资的法治社会氛围。
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和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市法院牵头的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分别位列全国第21名,全省第一名,被国家发改委评为进步最快的指标。2021年5月,郑州市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郑州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建设工作受到省委、市委及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
二、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的具体工作开展
一是加强两个队伍建设。
首先,组建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专班,负责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基础理论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并落实、负责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的集中填报;
其次,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审判专业队伍建设。郑州市市两级16 家法院,均设立专业审判庭或者合议庭,配备员额法官及司法辅助人员80余名,专业化审理证券纠纷、期货纠纷及与公司有关的纠纷等案件,提高投资者利益司法保护专业化水平。
二是做实七项工作。
第一,构建工作联动机制,形成保护合力。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省证监局、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金融工作局及相关行业组织,围绕保护中小投资者相关纠纷化解、维权救济服务、投资保护法律宣传、投资诈骗犯罪打击、公司规范经营等工作,协同开展工作,形成保护合力;
第二,普及投资保护法律,营造法治社会氛围。通过开展 “5·15”投资保护日法治宣传活动,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投资场所”“进学校”等法律“七进”活动,“万人助晚万企”为民办实事等活动,普及投资者保护法律知识,提高投资者维权意识及能力。建立典型案例发布机制,利用法院官网、法院公众号、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发布保护中小投资者典型案例,发挥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的社会效果;
第三,加强审判管理,确保司法保护质效。在专业化审判的基础上,对证券纠纷、期货纠纷、与公司有关的纠纷等案件实行精细化管理,结合“卷宗评查、文书评查、庭审评查、发改案件评查”“四评查”工作,规范相关案件审理程序,严控案均用时,注重调解。2021年,两级法院共审理证券期货、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信托纠纷等涉及保护中小投资者相关案件2032件。
第四,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提升纠纷多元化解。通过推进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等工作,2021年网上立案率达到95%以上,网上缴费率达到85%以上,网上开庭和调解率达到20%以上,大幅降低了中小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纠纷化解便利度。通过群体性证券侵权民事纠纷解决和特邀调解制度机制,与郑州商品交易所、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河南调解站、省证券期货基金业协会就保护中小投资者纠纷多元化解联合开展工作。
第五,统一裁判标准,提升投资预期。针对保护中小投资者涉及的证券纠纷、期货纠纷、与公司有关的纠纷的具体案由,制定《股东知情权纠纷裁判指引》《公司决议纠纷裁判指引》等审判指导性文件15个,确保法律法规精准适用,提高保护投资者对法律制度的信赖预期。
第六,规范辅助调查,提升维权能力。印发《民事诉讼和执行程序中试行律师调查令的若干意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书证提出命令意见》等工作文件,便利中小投资者参与诉讼,提升其举证能力。
第七,注重专项调研,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市法院联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定期举办“公司法案例阅读会”活动,重点对保护中小投资者法律适用进行案例研究,切实提升了法律职业群体对保护中小投资者相关纠纷法律适用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截至2021年11月份,已经连续开展11期,线上线下共5500 余法律专业人士参与。
三、未来的建设目标
尽管郑州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在保护投资法治社会建设、案件裁判及多元化解等方面,同国内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标杆城市还存在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以一线标杆城市为学习对象,以建设国内投资保护标杆城市为工作目标,为营商环境建设做出郑州贡献!(田波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