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书城传奇
曲书城,1918年生于洛宁县底张乡曲阳村。他的童年就富有传奇色彩:十二岁以前,曲书城脑后垂着一根辫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其实,曲家是个殷实富户,曲书城是家里的独苗。父母之所以把他打扮成这般模样,是怕鬼神看上他,把他领走。这还不算,每年除夕父母都要把曲书城送到佃户彭铁柱家过夜。这是害怕妖魔鬼怪来家里加害于他。父母还给他加了一道保险——让他认黄村一个神婆子做干娘。父母防鬼,防怪,防神仙,但是没防住土匪。1926年,宜阳赵高升股匪打开古村寨,八岁的曲书城住在寨上他舅家,被绑了票。不过,三天后发生了传奇的一幕:曲书城的表叔张三牢大摇大摆地来把他带回磨头寨,交给了他的父亲。原来,曲书城的父亲曲鸣都在磨头寨里听说儿子被绑了票,急得两天两夜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第三天,他在寨首王清太家看见一张吉长升的“明信片”,忽然心生一计。曲鸣都利用那张“明信片”,以吉长升的名义给赵高升写了一封信,说“票子”里有朋友某某的孩子,请放行。曲书城的表叔带着那封信去见赵高升。赵高升曾与吉长升合伙打家劫舍,关系很不一般,当然见信就放人。这样,曲书城有惊无险地当了三天“票子”。
曲书城上学的经历也颇为传奇。他六岁开始在村里上私塾,念的是“子曰诗云”。十二岁那年,曲书城的反抗精神突然爆发,以不念书、不吃饭相要挟,逼迫母亲剪掉了他头上的辫子,并且换上了新衣裳。第二年暑假,他考上了中山镇县立三小。一个学期过后,曲书城觉得三小不如县城的一小。寒假,他联络几个同学偷偷去县城报考一小。在一小上了一年,曲书城又去报考县立中学,竟然顺利地考上了。一年后,曲书城听说开封大梁中学招生,便找表兄翟鸿举借钱去了开封。他在大梁中学上了一年,考试合格,准予毕业。接着,他又考上了郑州中正中学高中部。当时,曲书城的叔伯哥哥地下党员曲乃生在该校当教员。他还肩负着寻找上级党组织的使命,只是曲书城并不知情。12月中旬,中正中学师生准备采取行动,声援北京“一二·九”运动。学校当局害怕师生上街游行,提前放了寒假。曲书城带着曲乃生写给南山区委书记温旭阳的一封信,返回家乡。
几天后,形势恶化,曲乃生也被迫返回家乡。温旭阳和曲乃生商量后,决定让曲书城到党组织掌握的曲阳学校当教员,同时做一些党的外围工作。这年,曲书城十七岁。当年从曲阳村走出去的那个顽皮少年,如今已经成长为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这短短四年的蜕变,不能说不是一个传奇。
1936年4月,温旭阳被反动派杀害。若不是曲乃生阻拦,曲书城就要与敌人拼命了。7月,曲乃生再次外出寻找上级党组织,在洛阳中学与郭晓棠、吴芝圃接上了关系。1937年初,曲乃生回洛宁出任县中校长。4月,韩达生、曲乃生、贺崇升在县中组建中共洛宁县委。1938年3月16日,县委书记韩达生介绍曲书城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经党组织通过各种关系推荐,曲书城先后担任底张乡义勇军中队副兼分队长、县立第三小学语文教员、二区区公所录事。1940年冬天,有人揭发曲书城是共党。曲书城征得县委书记马子明同意,辞去录事职务去洛阳报考省土地陈报人员训练班。录取后,到长葛县土地陈报处当股员。一次,曲书城替省土地陈报处视察员吴某写了个视察报告,得到赏识。因此,被调到洛阳任省土地陈报处股员。后来,又随省府辗转到鲁山等地工作。
1944年春天,曲书城忽然接到何剑南的来信,要他赶快回洛宁接任县政府财政科科长一职。天上为何会掉下这个大馅饼呢?这里还得多说几句。何剑南是景阳镇张沟村人,和曲书城是朋友。从1934年起,何剑南历任省度量衡检查所鉴定员、洛宁县征收主任、淮阳县田赋处主任,洛宁县财政科科长。最近,他又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县银行行长。所遗财政科科长一职有谁来接替最好?何剑南思来想去,决定推荐曲书城。他知道曲书城才干超群、朋友众多、家族势力庞大,打算与曲书城结为一体,好在洛宁官场立于不败之地。由于曲书城有在省财政厅土地陈报处工作的资历,在何剑南的极力推荐下很快就获批出任财政科科长。于是,何剑南就给曲书城写了那封信。本来,曲书城就与隐蔽在一处的地下党员马子明、曲全忠、王子杰、徐元卿商量,要趁日军进犯豫西之前回县抓一些武装,为党将来在敌后开展斗争作准备。何剑南的来信真是天赐良机,曲书城立即辞职,返回洛宁走马上任去了。过了几天,县长李婉秋要求各乡成立自卫队。曲书城趁机在西山底乡(含底张乡部分村)组建了一个约两百人的中队。由刚从外地返回的王子杰任中队长,郭中立任副中队长,张万一任副官,王道成任分队长。这四个地下党员牢牢掌握了这支武装。
1944年5月17日,日军占领洛宁县城。国民党县政府作鸟兽散,故县王希仲被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任命为“洛卢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曲书城因掌握有一部分武装,被任命为第二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这样,景阳峪和底张峪的部分地方武装就名正言顺地归他指挥了。不久,国民党县政府又在中山镇西南村拼凑起来,在礼村的李洁庵任县长。李洁庵想让曲书城为他保驾,便客气地请曲书城继续担任财政科长。曲书城说,中山镇一带土匪太多,应该成立一个警卫队来保卫县政府的安全。李洁庵同意后,一个七八十人的警卫队很快就成立了,由地下党员宋芝秀任队长。几个月后,李洁庵觉得曲书城不好控制,自己又另外成立了一个警卫队,并且把曲书城调到国民兵团团部当副官去了。
1945年2月5日黎明,曲书城接到底张党组织通知,要他把掌握的武装拉出来,营救地下党负责人李宗藩(李洪潮)。曲书城以母亲病重为由,向尚未起床的民兵团团长王希仲(兼职)告假,带着自己掌握的武装人员迅速赶回底张峪。早饭后,李洁庵、王希仲才知道了真相,但曲书城早已“猛虎归山”了。党组织掌握的武装随即成立了“洛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曲书城任司令员,李宗藩任政委。这支二百多人的队伍坚持在底张、西山底一带抗击日伪军。
4月上旬,日军大举向西山底进攻,李洁庵带着几个官员由王希仲护驾逃到了故县。二分区派五十九团到洛南开辟抗日根据地,洛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改编为洛南抗日支队,曲书城任司令员。同时,在西山底村成立了中共洛南工委和洛南办事处,李宗藩任工委书记,曲书城任办事处主任。这样,洛南抗日根据地就诞生了。五十九团和洛南抗日支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曲书城和他的战友们利用地熟、人熟的有利条件,迅速打开了局面。十天后,洛南抗日支队发展到了六百多人。马希周、张应汉等地方武装头目也派人来联系,请求接受改编。由于多种原因,曲书城、李宗藩和五十九团领导研究后,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
洛南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惊动了国民党军政部。他们命令驻故县的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向西山底进攻,限期“收复失地”。5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十七师内的地下党组织派团长刘威成、营长李慕裕(均系中共党员)来到西山底村,与曲书城他们商量对策。结果商定:洛南根据地党政军人员暂时撤到二分区,十七师向上面报告“收复失地”。半个月后,十七师撤离,根据地人员再返回洛南开展工作。后来,由于发生了“豫西事变”,洛南根据地未能按计划恢复。
“豫西事变”平息后,曲书城被任命为陕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陕洛独立团团长。日本投降后,曲书城随二分区撤到太岳根据地,先后任《太岳政报》责任编辑、太岳行署办公厅秘书、豫西工委第三武工队队长、新绛县县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曲书城成功地转换了四个角色。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他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而且迅速成长为一个“文武全才”。
1947年8月,曲书城随陈谢兵团四纵十二旅南渡黄河,解放洛宁。9月1日,曲书城被任命为洛宁县人民民主政府副县长。9月11日,洛宁分为洛南、洛北两个县,曲书城任洛南县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之后,曲书城率领洛南人民武装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搏斗。1947年冬天到1948年春天,由于国民党军裴昌会部进占豫西,洛南县的斗争异常艰苦。先后发生了“中山镇事件”“西山底事件”“陶村事件”,有数百名革命战士和群众牺牲,曲书城的父亲也在其中。但曲书城亲自指挥的战斗,从未有过败绩。“西山底事件”后,曲书城和温绍孔率领县大队在金山庙一带与敌人周旋,掩护老弱病残及非战斗人员向涧口建果山转移。2月2日早晨,曲书城率县大队一个连和县政府警卫队共一百多人,去袭击驻在樊村(今凡村)的国民党县长黄海容的武装。他们到樊村东岭上,突然发现东、南两个方向有许多敌人包围过来。曲书城带着队伍迅速退入白阳村,近千名敌人将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突然起了大雾,能见度不足十米。曲书城命令机关枪向村口一阵扫射,黄海容不敢贸然进攻。说来也怪,大雾到傍晚依旧不散。黄海容怕天黑后遭袭击撤围而去,曲书城他们平安地撤到了三益寨。那天是祭灶日,群众拿出祭灶火烧让战士们吃,还说:大雾救驾,说明有共产党的天下。2月15日以后,敌人连续三次进攻沙坡岭,妄图夺取洛南县的军用物资。但是,都遭到曲书城、温绍孔分兵合击,大败而归。
1948年3月初,裴昌会部撤离豫西。曲书城率领洛南县独立营配合豫陕鄂三分区基干团实施反攻,连续取得了涧口寨战斗、中山镇战斗、龙头山战斗、史村战斗、小街战斗的胜利,基本消灭了洛南、洛北两县的国民党残余武装,稳定了局势。5月1日,洛南县在赵村召开祝捷大会。曲书城在会上总结战果,号召军民坚决、彻底消灭残匪,保卫人民民主政权。
1949年3月,洛南、洛北两县合并,恢复洛宁县建制。曲书城调任杞县县长,离开家乡洛宁。1951年,曲书城奉调进京,曾在中央政法干校、最高法院、司法部工作,任副处长、处长。1982年离休,2000年病逝于北京。

作者简介:张泽民,1949年生,陈吴乡陈吴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前曾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