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怨与赞美
✘✘先生:
昨晚的座谈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感谢你对我和我所处的这个现实说好,感谢你持有的容忍和温和的态度。我也看得出来你对我的同情和大度。今早起来忽然有了提笔写字的念头,这在最近几十年已不多见,应该说这是我面对生活的一个积极态度,是个好兆头。
首先声明我无意展开辩论。因为辩论往往从主观出发,不见得是好事。也不议论,议论往往偏激,亦不得提倡。所以和你只是说几件旧事新事,还是扯蛋的节奏,权当消遣。当然可能要用到有限的定义和叙述,这个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相对宽泛一点,或能有所发现。倘若能通过得到的一些结论能使我们在认识上趋于一致,那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功德了。
十几岁的时候我就是个老成的激进派,我是那种没有长大过,但忽然就老掉的那类。何为激进派不再阐述,每个时代的定义不尽相同。当时校园里迪斯科音乐开始震耳欲聋,我至今将此类现象依然看做洪水猛兽,并不改正。但最新的消息却说,现在早已有网红校长领着全校师生大跳鬼步舞了。而在当时,我未经学生会上讨论,自己拍案而起,立刻组织力量出了一期板报,后果可想而知,立刻封杀。我当时的观点至今记忆犹新,泾渭分明,毫不含糊,但大概是“年少轻狂”,不懂世事。记得那个年龄我并没有抱怨,只是不解,然后就想改变,结果白瞎了一篇好文章。
但老校长是个好人,多年以后他极力提拔我为政府做事,格外举荐用力,降格求人,让我感动不已。多年后我还能清楚记得雨天他蹒跚行走的背影。但我的命运不由他和我来做裁决,这里加一句可能多余的注解,那便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倘若我还是激进如当初者,我便自己都要打自己嘴巴了。我看着有些不齿的人开始飞黄腾达,慢慢学会了抱怨,像被抛弃的妇人,整天喋喋不休,觉得什么都成了问题,这里面也包括自己的生计。

事实也证明我是有先见之明的,我并没有落伍,而是趋于成熟和完美。反腐,贪官这些年成了热词,打黑除恶也成为党坚持不懈的一个工作内容。更鼓舞人心的是老虎苍蝇落马纷纷,一波接着一波,一茬一茬地割。这些现象无不体现出我当年担忧的可贵性。但不巧的是这些东西离我很远,我在心灵上所受的重创则是我能感觉到的痛。先是全日制大学生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一边却是冒名顶替,空头吃饷。教授专家含金量锐减,信口雌黄,夸夸其谈。我总是被这种空前的盛况所惊吓,慢慢便不再敢看新闻,怕落了病根,注意力从国际转到国内,从省上落到市里,最后看看自己能不能评个低保等等等等。不经意地继续抱怨,所以抱怨其实就是我生活的常态。
为了某些考量,我还是有必要讲一件最近算是比较振奋的事。简简单单的说就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这件事发生在去年。那么今年再说这件事,可以肯定说之前拖欠一年了。期间我不止一次了解讨薪的手段和个案,基本最多的印象便是因为讨薪杀人,或者被杀,而媒体的高调基本上惊人的一致,,有关字眼多是“走正规流程维权”,“正确使用公民合法权利”,云云。这些人死后纷纷站出来高调吆喝的媒体,我其实是一直称其为无良媒体。因为“杀”或者“被杀”的人是已经死去,不再活过来。那么事先你们干嘛去了?
好,问题来了,接着讲。我先是顶着北疆凛冽的寒风去了温暖如春的政务大厅,因为我所处地域的特殊性,需要安检搜身,经过一系列操作之后,我被告知可以去劳动局反应情况了。于是便兴冲冲去了那里,我很快被打发到劳动监察大队。大队工作人员态度极其良善,答应尽快解决问题。后来通知须等候半月。我们在夜里零下十几度的工房里坚持了半月,这种动力来源于等待之后的所得,痛并快乐着,心里很高兴,欣然幻想多种拿钱之后消遣的方案,有时候在寒夜里会笑出声音。
但不幸的是后来还是有了变化,大意是还得等,大队没有执法权,他们尽最大努力来协调。感人不这话说的?我便开始不再耐烦,人家还是很热情,回复说你可以“行使公民的权利”,继续通过“正规渠道维权”,比如走“司法解决”,当然还可以“上访”。于是飞也似的去了信访局,不巧恰好又是礼拜天。至此,如果通过正规渠道能拿到工资,我至少需要在零下十几度的夜里冻死几十次方可。只是有人不愿意这样搞,同样是死去,他们的行为要壮烈很多,轰轰烈烈,或者跳楼,或者杀人,不再有所顾忌。
但我还是反对,尽管我经常抱怨,终于和信访局有了积极的沟通,记录在案,说要监督跟踪,这段时间我的身份证是最高光的时刻,当信访局看着已经不了了之后,最后的选择是走司法程序。太好了,我想还有法律来帮助我,这应该是一件最后会很完满的事。一切搞妥,网上投递资料过去,地方法院回复,需要被告人的法律信息。俗称身份证号码,请问,我的身份证号码你会知道吗?
我这次没有抱怨,转而开骂了一句“去你娘的腿!”声音很响亮。
继续回到昨晚,我想到的还是那两个词,赞美和抱怨。一味地分割两者的关系还是不高明,我不能有屈原的节操,我不能替国家抱怨;我也没有辛弃疾的能力,为北伐而抱怨。我只是因为站在自私的立场上,像一个小人一样的喋喋不休。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历史从不缺乏赞美!
如果一个抱怨有助于社会的改良和进步,如果一个抱怨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我们该有还是不该有这种抱怨呢?
莫言先生有一段演讲很精彩,原话已然忘记,大概就是不论赞美或者抱怨,世界还是他该有的样子。这个观点和我✘✘先生是多么的高度一致的啊。

作者张国仁,农民,甘肃武威人。多年来一直耕耘于三亩薄田,朝往暮归,偶有闲思成行,唯守耕读,久成积习,认为诗歌的语言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