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瞅媳妇的现状
耿志平(甘肃)

瞅媳妇,就是找对象。
远房表弟离婚六、七年了,今年也快40岁了,没有再瞅上对象,姑父和姑心急如焚,他们都将近70岁的人了,儿子还没有媳妇,看着人家领着孙子、孙女,心里有说不出的落寞。
亲戚朋友没少给介绍,有些带一个男孩,姑父觉得负担重,不愿意;有的带一两个女孩子,可女方一见面就问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没房直接免谈,完事。
姑父经营了五亩果园,每年收入也不稳定,有时一年能有两三万元进账,遇上天旱,霜冻或冰雹,就只能收入几千块钱。家里盖了五间上房,花了十几万,灶房还在一个箍窑里,长年烟熏火燎,漆黑无比。姑、姑父和表弟都是很老实本分的人,尤其表弟不爱说话,一说话就脸红。
最近有人给表弟介绍了一个离过婚的女人,32岁,带一个五岁女孩,双方见过面都没啥意见,每天就在微信上联系,表弟在外省打工,每月有五六千元的工资,单位给交了社保。一个月过去了,媒人老张很着急,就打电话问女方。
“你和明明联系着没有?”
“ 联系着呢,”女方答道。
“你看这事能成吗?”
“叔,那他们买房子不?”
“买呀,迟早都买呀。”媒人赶紧应承道。
“是全款还是按揭?”女方又问道。
“先交个首付,每个月还些,按揭10年或者20年。”
女方追问道:“在咱们县城买吗?”
媒人说道:““要在明明上班的地方买,买县城谁住呀?”
“我和我女子住哩么。”
“那不行,两人要待在一起”
女人着急地问:“买房子,他家里能给多少钱?”
“一二十万吧,”媒人答道。
“那交个首付都不知道够不够?按揭几十万,几时才还清呀?还不把人穷死了。”
媒人说:“现在人都是先交首付,农村家庭,哪来那么多钱一次性付清?”
“那我觉着在县城买都困难,还在省城买,不现实,”女人很不屑。
“咋能不现实?你以后找个活,每月挣三四千块钱,把生活顾住,明明的钱还房款。”
“唉,那穷日子过到哪一天去啊?”
老张接着说道:“看这娃说的,明明一月五六千,能有多穷吗?日子都是慢慢过下的么。”
“那房产证上要写上我的名字”
“那可以么,只要事情成了,就是一家人,不分你我。”老张自作主张地应付道。

老张说的口干舌燥,心想,这个女子说话滴水不漏,八字还没一撇,连人都不了解,到男方家里都没有去过,双方家长都没碰过面,就提出这么个棘手的问题,万一结了婚才几天你不跟了,离婚不是要撕男方一疙瘩肉么,手心汗都出来了。歇了一会儿说:“女子,你再好好考虑一下,这个娃是个老实娃娃,你跟上绝对不会吃亏,家肯定你当。”
女方说:“能行,我再想一想。”
老张给人说了半辈子媒,说成了几百对,有些家庭和睦,有些结婚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就离婚了,弄得男女两家对他都很有意见。近几年,男女比例失调,农村男孩子找对象困难,谁家有两个女孩子就成香饽饽,像金凤凰一样稀奇,十里八村的媒人能踏破门槛。女方父母自然一百个挑剔,楼房、汽车、三金、一二十万元的彩礼,零碎钱、离娘钱、上轿钱、下轿钱、压马娃娃(新娘出嫁时在娘家近亲属里找一个小男孩,坐在车上,俗称压马娃娃,可能是为了生儿子的好兆头吧!)的钱一样不能少,结婚前的挂锁仪式更不可缺,不让男方出一身水,不把家底掏空不罢休。有很多家庭给娃娶个媳妇,债台高筑,还不敢让娃和媳妇还债,单怕惹恼了金凤凰,使她远走高飞。

家里有两个男孩的家庭,如果男孩没有甜言蜜语哄女孩子开心的本事,说媳妇更是难上加难,更有甚者,一听两个男孩就问房买下了没有,没有直接免谈。
我认识很多的农村人,见人就说给他娃找个对象,人长相丑俊都不要紧,只要念过书认识字,不是睁眼瞎就行了,人都说现在女娃娃少的,村里有一两个早都说到外地去了,就连离婚带孩子的都很抢手。他们就会显出失望的表情,干着急没有办法。
现在陇东的农村,每个村子差不多都有二三十个找不到对象的男孩子,有的是离了婚的,大多没结过婚,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每年靠出门打工挣钱,有能耐的会领回外地的女孩,村里人羡慕不已,真正成了“一媳难求”了。

这样的现状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真是愁坏了那些人家。
三个月过去了,表弟的亲事还没有成,女方还在观望中。既不说能成,也不说不合适结束的话,就这么拖着。姑的头发越发白了,走路无精打采的,腰身都没以前挺拔了。不愿见亲戚,熟人,在村子里很少走动,尤其不愿意参加别人家的婚礼,仿佛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抬不起头来。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