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章长篇小说
柳笛声声(20)
夏峻 著
第二十章 刘迪离开
嘉陵江边的那个郊区小村,去了郑州,开始他的大学生涯,而且这样的大学生活,必须四年才能结束。这对十七年来,习惯了三口人之家家庭生活的张平老汉一家人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
姐姐张颖亲自将弟弟送到了重庆火车站,一路上张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刘迪非常理解姐姐此时此刻的心情,因而没有插言,一直默默地聆听姐姐的交代。
从他七岁辗转流落到这个家庭,仅仅比他大三岁的张颖,像个小大人一样呵护他,关爱他,看着他由一个小孩子,成长为一个聪明智慧富有才气且英俊潇洒的青年,张颖的一颗心都系在了这个弟弟的身上。按照张颖的学习成绩,她同样可以考上大学,但她要照顾年迈的父亲,他们二人中,只能有一个人可以步入大学的门槛,张颖觉得自己一个女孩子,留在家里更方便照顾父亲,而弟弟刘迪,作为一个大丈夫,应当有所作为,对国家和社会贡献自身才智。
火车终于启动了,车轮在铁轨上滚动,并飞快地行驶。张颖不住地朝远去的列车挥手,直到列车看不见影子。
张颖的心,一下子感到空荡荡的,好像一件非常宝贵的东西突然失落了一般。
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四年之中,张颖相信凭弟弟的才智,在学业上他一定会突飞猛进的;而这四年中,刘迪也会接触许许多多的人,这些人中有男的也有女的,女孩子能进入大学这校门的,一定是出类拔萃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弟弟生活在这样的人群中,难保不遇见令他自己心动的女孩子,说不来他们之间就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尽管在离别之前的那个下午,坐在嘉陵江边的柳树下,二人也倾吐心声,弟弟刘迪也表达了对自己的倾慕之情,而她自己也含羞默默地接受了这份感情,愿意将自己的终生托付给这个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青年男子,她也深信弟弟刘迪是一个感情深沉知恩报恩的人,既然二人已互托终生,彼此之间就不应该再有任何猜疑,但不知怎的,张颖的心中,却一直涌动着一种难言的情愫,或许这就是爱之深关之切吧,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刚表达了感情,就面临着千里之外的分别,这种忐忑不安,也就不足为怪了。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是最难令张颖忍受的,原本习惯了的三个人的家庭生活,突然少了一个人,而张颖在打饭的时候,总按原来的三个人打,直到将饭端到桌面上,才发现刘迪已经上大学了,忍不住的眼泪,就啪嗒啪嗒直往饭碗里掉。害怕这种情景引发父亲伤感,张颖急忙扭转身,快速地将泪水擦去。
田野的庄稼收尽,天体变冷。重庆这个地方,属于西南地区,气候还算温和,郑州是北方地区,应该已经寒冷了,离开他们,没有他们关照,第一次一个人出这么远的门,刘迪知道添换御寒的衣服吗?这种牵肠挂肚的思念心情,像滚油一样煎熬着张颖。
实在耐不住了,张颖就开始给刘迪写信,在心中诉说自己对他的思念,信写好了,张颖又从父亲那里拿了钱,到邮局发信寄钱。张颖当然记得,刘迪在上学走的时候,特别对张颖交代说,除了他第一年入学的费用以外,其他的就不用家里管了,他可以通过勤工俭学,解决自己生活方面的费用。张颖却在想,一方面大学的学习生活肯定很紧张,刘迪处于紧张的学习之中,有没有时间去打工;另一方面,就算是周末有空闲时间,可那工作就那么容易找吗?要是找不到怎么办?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刘迪收到姐姐张颖的信以后,很快就复信了,信中谈了他对大学生活的感受,谈了对老师们的认识,也谈了和同学们的相处,刘迪特别告诉张颖,在他们这一届录取的新生中,他的高考分数是很高的,他的同学们都说,按照他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报比郑州大学更好的学校,正因为这一点,他在他们班里被大家选为班长,还是学生会成员,而且他还交了入党申请书,已经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刘迪在信中还特别对张颖说,他们学校校园面积很大,环境优雅,非常美,欢迎姐姐有机会到学校来,他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他也给大家讲了他的遭遇,同学们都非常同情他,也都非常佩服他,说他落难不丧青云志,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同学们也知道了姐姐对他的好处,都说要见见你这位姐姐。
刘迪还说,他在这里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公司做兼职文员,公司老总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在知道了自己的情况后,不但录用了他,而且决定承担他大学四年的一切生活费用,他手里的钱够用了,以后就不要再寄钱了。信中还特别问候父亲,请他不要为自己挂心,交代张颖要照料好父亲。
张颖接到弟弟刘迪的回信以后,激动的涕泪交流,哭一阵笑一阵,她是躲在自己那间小屋里看信的,因此不怕父亲张平看见,可以肆意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刘迪给她讲述学校里的一切,使她对那个神秘的地方充满了新奇,自己这一生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但抽时间去那里看望自己的弟弟,一睹大学校园的风情,应该是可以的。弟弟提到了他的同学,张颖能想到那都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精英人物,弟弟还对他的同学讲到了他们这个家,不知道有没有讲明他们的关系,哎呀,要是弟弟这个什么也不懂的小糊涂蛋,把他们私下所说的讲给了他的同学,那自己要是去了学校该有多难堪,那些大学生还不知道怎样嘲笑自己呢?想到这些,张颖那白皙的面容,禁不住一阵火辣辣地发烧。弟弟申请入党,张颖当然兴奋,这是自己这个弟弟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张颖一直在农村长大,她一个农村女孩,自然不知道社会上的情况。
弟弟这么快就找到了打工的地方,老板不但法外开恩录用了他,还决定承担他大学期间的一切费用,这不仅是免去了刘迪的重担,更是免去了他们这个家庭的负担,看起来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啊,张颖又禁不住流起泪来,这是为弟弟、为他们这个家庭庆幸的眼泪。
张颖在吃过晚饭后,对父亲张平说,弟弟来信了。
张平高兴地拍了一下大腿说道:“这个小东西,走了这么长时间,才给我们来信,我还以为这个小东西把我们忘了呢?快给我说说,你弟弟信上都说了些什么?”
张颖便给父亲读弟弟的信,当然弟弟信中说到他们之间的事情,张颖就跳跃过去,因为他和弟弟的关系,并没有和父亲商量,属于私定终身,她不清楚父亲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所以眼下还不想把此事挑明。
听到刘迪在信中说他找到工作了,并且老板特别恩待他,要承担他上学期间的一切费用,张平连忙挥挥手说道:“颖,这可是太大的恩情,咱们这样的家庭可报答不起啊!”
张颖对父亲说道:“你放心吧,人家不要报答,只是要迪儿,将来大学毕业了,去她的公司上班,人家公司这叫提前投资!”
张平说道:“这还可以!这小东西命好,虽然幼年遭遇波折,却一路上有人相助,总能化险为夷,是贵人相!哎,你弟弟的信中,怎么就没有提到你这个姐姐,我们这个家庭,你可是出力最大的,这小东西连一句问候的话也没有,也太没有良心了吧!”
张颖当然不敢把信中的那些话说给父亲听,可也不能这样叫弟弟蒙受这个“不白之冤”,便撒娇地对父亲说:“信上问不问,都不要紧,只要心里有我这个姐姐就行!”
张平掐住指头算了一下,对张颖说道:“算起来,你弟弟刘迪,去郑州上大学,也有大半年了吧,咱们家里也不去个人看看,有些不太合适,人家大学里的人,也想咱们不关心你弟弟,我想这样吧,现在家里也不太忙了,你代表我,去一趟郑州,一是看望你弟弟,看他在那里学习的情况怎样,特别有一点,不准在大学里谈女朋友;二请人家老师吃一顿饭,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也叫人家老师对你弟弟费心关照;三见一下迪儿打工的那家公司的老总,替我谢谢人家,大恩大德没齿难忘,不管咱们有力量报答没有,但这个心情这个意思必须要有!”
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张颖有些喜出望外,大半年没有见自己的弟弟,按照他们两个人私下的约定,那也是自己的心上人,她恨不得插上翅膀,立马就飞到郑州大学,一解相思之苦。张颖已经长大了,很懂得把自己的心思藏起来,尽管她心里巴不得立马见到自己所思念的人,但表面上还沉得住气。
她要去郑州看望自己的弟弟,郑州在哪里?她没有去过,从小到大,她没有去过这么远的地方,好在自己是堂堂的高中生,算是个有知识的人,一般的乘车常识她还是有的,她送弟弟去上学,重庆火车站,她也去过,如何购票、取票,她都经历过,她也给弟弟刘迪发了信,告诉他自己要来郑州,到时候刘迪会去火车站接她。
去郑州,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她要给父亲家里的生活安排好,不能叫父亲的生活受影响。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大学又是青年大学生荟萃的地方,自己去那个地方,不管怎么说,也得收拾一番,怎么也要弄一身像样的衣服,可不能给弟弟丢脸,也不能叫弟弟那一班子同学看不起自己。考虑到这一点,张颖专门进了一趟重庆的大商场,咬咬牙,狠狠心,买了一身自己一生认为最贵的衣服,把自己认真地装饰了一番,最起码去掉那一身土气。
张平年轻的时候四处流浪,江湖经验还算丰富,对自己的女儿,进行了一番认真的出行教育,无非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接受别人馈赠的食物,看守好随身携带的行李。特别交代张颖到市场上购买一些当地的土特产,给人家老师送一点,让刘迪的同学分享一点,再给刘迪打工老板留一些。
经过父女二人的协商,选择了怪味胡豆,这是张颖提出来的,她根据自己高中的经历,知道那些青年学生,平时喜欢吃零食,怪味胡豆,一定会受到他们的欢迎,这怪味胡豆,就送给刘迪的大学同学;涪陵榨菜,送给刘迪的老师,他们选购的涪陵榨菜,是大包的,大学里的老师,大多都是有家属的,涪陵榨菜,是他们家居生活上乘用品;合江桃片,就送给刘迪打工的公司老板。
张颖有充足的把握,相信他们选择的礼品,绝对会大受欢迎的。在张颖准备启程赴郑州的前一天晚上,她伫立在嘉陵江边自己的小院中,遥望郑州那个方向,遥望整个国家的中原地区,在自己心里呐喊了一声:郑州,我来了!


作家简介:夏峻,原名夏建芳,曾用名夏新穗,男,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1年6月生于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东村二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三门峡市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理事。自幼酷爱文学,勤于写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有小小说、诗歌、散文、新闻作品300余篇见诸报端。出版有长篇小说《窦家寨》《晨光》《驻村第一书记》。曾参加河南省“奔流文学院第六、七、十二期作家研修班”学习,在《奔流》文学期刊(2019年第2期)发表短篇小说《反哺》,哈尔滨《青年文学家》(2021年第2期)发表小说《请客》,第6期发表诗歌《早春素描》。其中,长篇小说《晨光》荣获第三届三门峡市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诗歌《我骄傲 我是一名中国人》获“仰韶杯”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诗歌《我骄傲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荣获河南省离退休干部“不忘初心跟党走,赋能助理再出发”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诗歌创作朗诵大赛一等奖。现在河南日报农村版三门峡记者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