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之前干旱了很久的老天终于下了一场雪,山川大地披上了银装。早晨起床后,我习惯性地又拿起扫把扫雪开路去。因为,在老家有一段一公里的村里小道,每逢下雪天都没有人去清扫落雪。沿路有五六家人,他们惜力气,逢下雪天只把自家院子的积雪扫到大门口,道路上的积雪没人去清扫。以前,我曾对他们说过,下雪天都自觉扫扫雪把路扫开。他们的理由是大路众人走,我们白出力气扫雪也没有人给钱,划不来!这,是人的思想素质,你能改变的了吗?从此以后,如果我回来在家里,逢上雪天我便清扫这段路面。每次扫雪开路,有沿路居住的几个村邻看见我,就含讥带讽说:“闲的没事爬炕暖着去,出闲力气干嘛?众人走的路,你献殷勤扫啥雪?无聊的!”记得几年前的腊月下了一场暴雪,路上积雪一尺多厚,这段小道我一个早晨没有清理通,雪厚费劲。我试图到这几户人家去叫他们出来一块清扫,不是叫不开门就是被奚落一顿。有一位和我同龄的黑脸伙伴对我道:“你球闲你扫去,叫人干啥?挣死了谁把你埋在这路上呀!“光这厚厚的积雪,我一个人清扫了一天多时间。清扫开来的路,他们骑自行车,开电动车都出行方便,但他们住在沿路边却就是不清扫整理道路。雪天,扫雪开路并不费事,也不是经常下雪,清扫路雪也是一件乐事,运动身体嘛。

其实,在村里,这段一公里的道路几乎一百多户人家都在行走。因为种地和干地里农活,他们天天人走车往。可是,这段路至今坑坑洼洼,没有人去修理,反而有些村民种地时还蚕食本来不太宽的路面,占道栽树,太可憎。村干部放纵不管,夏天雨季,路上泥泞积水,偶尔我回家遇到就拿铁锨铲的平平坑洼,引导积水。为此,蚕食道路的村邻到处谩骂我是最坏的人。毕竟,从他们蚕食的地方要取点土,他们自然会对你怀恨在心。夏天补路,冬天扫雪,我与这段路已经结下十年之縁。修补清扫并无怨言,只是希望这段村里道路能被修理硬化,让所有人种地、出行都方便些。然而,这些都是枉然,我们家乡的村里道路没有一条象样的,全都雨天洼水泥泞,雪天青冰溜滑。前年有一条路准备加宽铺石子,被村里一个长期享受低保连妻子都赶离的小伙子死皮赖脸堵住闹事一月多,不让在自家门前修路给搅的一波三折,实施艰难,真是可恶至极!有一户人家想给儿子找对象,媒人领着姑娘家人先来看看环境,姑娘之父走到半道就不情愿了,对媒人说:“算了,不看家里去了。一看这路上情况就知道这家人品行,自私利气,也懒惰。"想想人家所说的话,还真切中要害了,乡村环境,一家一户的环境都能放射出一地一家人的品行。难怪古人所言修桥补路延福积寿,有道理!

要致富,先修路。道理谁都懂。可是却怎么也行不通。这就是我老家的村风民风现状。仅我们经常出行的这段小道,扫雪开路就可窥见一斑。八十年代,记得天要下雪了,全村人自发扫雪二三公里一直往街道扫的连接,冬天道路见不到积雪青冰。而现在,雪后村里道路积雪堵道,似无人居住一般,感到悲哀!
于微见大,现在讲文明农村,和谐农村,环保农村,像我们这里的现状如何解释和理解?象这样的农村状况还有多少?

经典讲过,修路积善,开路获福,闲了,清扫道路,修补道路,便是一种乐趣……

作者简介: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定远文学》编委、特约作家,《祁连文学》特约作家,现因病蜗居在家。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