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昌,笔名,辛文。政治学教授,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从事政治学,政党政治,中共党史研究。著有《中国需要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历史问题解答》、《行政管理学摡论》、《中外人事制度问答》等著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学诗词领域也是百花争艳,优秀作品竞相绽放,优秀作家脱颖而出。扎拫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许峰就是新派诗人的杰出代表。近年来,他的诗作如泉水喷涌,源源不断。2019年,《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咏物悟道100首》,此后他的新作不断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中国散文网》等有影响力的文学平台和报刊发表,且阅读量居高不下,跟帖好评如潮。我仔细阅读了许峰大量的诗篇,认为:诗坛这种难得的许峰热,来源于许峰的诗作具有深遂的思想蕴含,深厚的家国意识,敏锐的现实视野,強烈的批判精神。其质朴的语言韵味及精准摡括形象比喻让读者朗朗爽口,意韵绕梁三日。毫不夸张的说,许峰的诗,给当今貌似热闹、实为浑浊的诗坛,注入了一股活力和清新之风,值得研讨和倡导。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开了先河,但由于那时文字稀少,语言贫乏,这些诗歌晦涩难懂,经过汉代兴起,魏晋成熟,隋唐兴盛,宋元繁荣,明淸发展到鼎盛。然而,真正讴歌劳动人民伟大,反映劳动人民诉求的现实主义诗歌是在五四运动之后。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表的诗词则将中国现实主义写实派推向了顶峰。但那时处于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三座大山,求得人民的解放。因而毛泽东的诗词大多是彰显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激励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改革开放后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诗歌的现实主义逐渐回归于人的幸福生活及人生的本质追求。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中国社会。
许峰正在这一伟大的时代背景之下,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国社会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歌采取咏、叹、赞、吟、呼等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咏歌名山大川,赞美树木花草虫魚,呼唤英雄模范,大力扶持社会正义,传播正能量。同时又用叹、感等鞭挞社会阴暗,批判不良风尚,借用历史典故运用逆向思维对某些社会现象拨乱反正。总之,现实主义风格和强烈的批判主义精神是许峰诗歌的灵魂,贯穿于许峰创作的始终,也正是他的诗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
—
按照诗歌的风格,可以把诗歌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不同风格的诗歌都是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而现实主义诗歌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诗歌作品。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诗歌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现实主义诗歌更能贴近时代,接近地气,如实反映当代人的生活状况,是广大人民群众享受诗歌艺术的阳春白雪。
许峰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灵魂是对祖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贊美和热爱。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咏物咏道100首》中,有8首是咏颂大江大山名湖的,后又陆续在网络发表《中国百座名山题咏》,《江歌湖韵十首》。这些诗作基本上囊括了祖国的全部名山和江河湖海。试问一下,自有诗歌创作一来,有哪一个诗人能有如此多的诗作歌颂祖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没有。诗人殚精竭虑,倾尽心力为祖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传神写照,塑造灵魂,实在是诗苑不可多见,难能可贵的创举。诗人就是要通过对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精神写照及灵魂铸造,来彰显出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繁荣昌盛的大国风范,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鼓舞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奋勇向前。 在诗人歌颂大江大河的诗作中,我尤其欣赏《长江吟》和《黄河吟》。长江和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地理学讲,长江发源早于黄河,无论是长度,水量,还是流域面积长江都大于黄河。但由于黄河是炎黄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滋生地,人们首先称黄河为母亲河。人们歌颂黄河,赞美黄河。在诗人的咏叹里,赞美黄河的诗篇可以信手拈来,而且很多都是千古绝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可以说,黄河是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歌咏典范,经久不衰。许峰的黄河吟一改古人都从自然地理角度描写黄河的贯例,而独辟蹊径,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追求民族复兴去赞美黄河。“九曲百折奔大海,炎黄一路唱凯旋”。短短的两句七绝,概括了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程。当下,我们处于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就像巨龙飞腾,势不可挡。在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黄河将时刻护佑,激励中国人民。这就是诗人所描述的:“巨龙飞腾下云天,护佑华夏数千年”。我国社会进入农耕文明后,中国的经济及文化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长江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国的母亲河。然而,近代以来,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相互碰撞中,中国受到太多的屈辱,列強的大炮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中国的冷兵器。“跌宕起伏看沉浮,波翻浪涌向东流”。长江是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的见证者,也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权,维护民族独特立的见证者,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为民族复兴一代又一代波翻浪涌。当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小康社会,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然而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际,国际社会面临百年变故之大局,国际社会有人给中国“甩锅”,鼓噪“围堵”中国。这时我们需要“每临大事有静气”,吸取历史经验,“阅尽古今多少事”,不受干扰,做好自已的事情,更加向外开放,努力发展国民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路欢歌涛依旧”。
走千里路,读万卷书,作为军旅记者的许峰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用他的笔擎画了山川的概貌,用他的心嘔歌了山川的壮美。从古至今,咏山诗作多不可叙,哪个名山大川没有文人的墨迹雕刻,哪个诗人都以诗作凿石留印为荣。然而,许峰的咏山诗没有勒石留名,而是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许峰诗作所咏之山既有中华五岳,又有风景名胜,还有革命根据地,亦有宗教布道处。作者满怀激情,以名山大川为表象,倾注了内心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绵绵的眷恋。作者对山的讴歌分门别类,由表及里,准确定位。让人一读他的诗就马上明白这座山的巍峨壮丽,历史地位,社会功能。“群英风尘进香山,世纪大考设地坛”,“尘世清白诚可贵,洁身无惧裹冰霜”,“烽火太行壮士魂,宁死驱寇鬼魅惊”……这些铿锵有声,黑白分明的雅句使读者马上联想到香山,玉龙山,太行山。一首七绝,只有28个字,要将每座山的灵气和亮点精准概括出来必须要有点睛传神之笔,找对诗眼。许峰咏山诗歌,虽然短短四句,却不乏诗眼撩人。比如对北岳恒山的描写,“寺悬绝壁实高裁,古今惟传诡难测。”仅仅“寺悬绝壁”四个字就精准摡括了恒山叠嶂险峻,气势宏伟,悬空寺天下奇观的壮美。赞美北岳意在鼓吹华夏工匠,歌颂建造奇观的劳动者,“华夏工匠何其多,巧夺天工惊世骇。”当下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需要有大批的能工巧匠,就要发杨“工匠精神”,实干创新,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前人没有办成的事情变为现实。
诗人的咏山之作除了颂扬五岳名山之外,还用满腔热情歌颂了祖国大地上因革命战争而出名的红色山峦,诸如井冈山,宝塔山,太行山,沂蒙山,狼牙山,华蓥山,五指山等等。这些山峦从自然地理角度看入不了文人墨客的诗眼,然而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战争,驱逐日寇的抗日战争,这些山或是革命根据地,或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地,或是革命先烈们在此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草木土地。因之这些山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圣地,高大无比。许峰作为写实派的当代诗人,站在引领诗坛潮流的高度,怀着对中国革命及革命烈士的膜拜和崇敬,发掘肺腑之言,赞誉红色山峦,传承红色基因。如《咏井冈山》“松涛疾厉如号角,犹似旌旗卷千壑”,让人们一下想起井冈红旗迎风招展,百万农奴井岗跟着毛委员闹革命的激情岁月。下句“已燃星火燎旧世,再擂战鼓除丑恶。”则警示人们,勿忘井冈精神继续坚定信念,不忘初心,高举反腐倡廉旗帜继续革命。《咏宝塔山》“宝塔傲立黄土坡,窑洞灯火的映延河”,二句七绝形象地展示了陕北延安虽处黄士高原,贫脊荒凉,但窑洞灯光却是无数志士仁人响往的地方,是革命者的圣地。“革命岁月筑新宇,强我中华奏欢歌”。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杨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再奏凯歌。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的古典诗歌主要是山水赞歌,是科技不发达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现代主义风格对山水的描写虽然还含有诗人的自然情结,但核心是诗人已将情感融入山水之中,给名山大川注入了特殊的情感,诗人要借助山水的客观物象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意,从而“咏物悟道”。许峰先生对祖国名山大川,大江大河的传神点睛描写,给人以精神的激励与灵魂的震撼,并从中感悟出深刻而普遍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二
有歌颂就有批判,有阳光必有阴暗。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必然包含一针见血的批判精神。批判是拨乱反正,是螺旋式上升中的否定,是诗人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和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和事物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社会的进步。
许峰诗歌的批判主义精神突出展显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及颓废思潮一针见血地予以批评,旗帜鲜明的亮明观点匡扶社会正义。二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出发,运用审美艺术中逆向思维方式,借喻花草虫鸟,讽刺社会生活中的败风劣俗,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杨大无畏的反潮流勇气,对某些历史事件拨乱反正,还其本来面目。前几年,在春晚上一个小青年白脸黄发,身穿红裙,嗲声嗲气的上演了一出小品,竞然“一炮走红”。随之“娘炮”现象在社会蔓延,网络媒体推波助澜,争当“娘炮”,追逐“娘炮”,欣赏“娘炮”成为时尚。许峰以高度的政治锐敏性和现实派诗人独有的文学洞察力透视出“娘炮”现象对当代青年人精神的畸形塑造,进而导致中华民族精神“矮化”的严重后果。他当即写下“叹娘炮”一首。“男儿本应多承担,油头粉脸仿娇声。更有蝇蛆附腐肉,堪忧巨龙少骨铮!”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现象漫延下去中华民族的巨龙就会少了铮骨。这首诗见诸网络后引起广大读者的強烈反响,无不为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而感叹。此后,许峰又穷追猛打,连续发表了“娘炮的叹歌”组诗6首。从各个层面揭露了“娘炮”这一丑恶社会现象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害,指出彻底清除这一精神污染的紧迫性。“船坚炮利眼无神,颜色难污百年根。”“西主厚酬育阉党,七彩舞台养妖姬。”“娘炮”现象不是空穴来风,是西方反华势力在坚船利炮、颜色革命无法让中国屈服的情况下,在中国培植“奴才”文化,妄图让中国男人“娱乐至死”,弱化民族刚性情操的险恶用心。“铜板恶臭何所谓,畜食良心寡道义。”狠批了一些娱乐媒体和不良商家为了博得眼球和赚昧良心的臭钱而对“娘炮”推波助澜的丑恶嘴脸。“妄把神扙攒手中,三杯老酒脑仁空。听凭毁国妖孽舞,笙歌夜夜敲丧钟。”严肃警告意识形态和文化主管部门失职失责,对“娘炮”现象的蔓延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许峰对“娘炮”现象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警醒了国人,引起教育界,新闻與论界,学术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以至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出台一系列整治措施,基本扼杀住这一丑恶社会现象。
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的描写是诗歌创作的主题之一。白居易的《长恨歌》因史诗般描述了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而名垂青史。陕西省旅游部门以白居易《长恨歌》为脚本,把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打造成舞剧,在临潼华清池演出,该剧演员阵容强大,服装舞具美轮美奂,把唐明皇和杨玉环的凄美爱情演译得淋漓尽致,观众齐声称赞。然而诗人许峰观后却提出异议,他认为盛唐李隆基因迷恋杨玉环而疏于朝政,动摇国本。后唐诗人白居易一叶障目,竞置唐明皇沉迷美色、杨玉环兄妹扰乱朝纲,致唐明皇安史之乱出逃长安行至马嵬坡时被部下要挾赐死杨玉环的史实于不顾,把李杨恋作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撰诗《长恨歌》。诗人这般不顾史实看问题也许属历史认识局限,情有可原。然陕西文化旅游部门投入巨资把《长恨歌》搬上舞台,还是沿用白居易颂扬李杨爱情的主题。尽管此剧舞美设计一流,但主题无是非,容易误导世人认同错误的史学观。并赋诗《读长恨歌有感》一首,“盛世始乱恋环肥,粪土黎民养奸邪。君无威德惹国难,何来长恨歌一回!”长期以来,《长恨歌》作为歌颂爱情故事的史诗名句很少有人质疑,许峰却以国家的兴亡和百姓的荣辱,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对唐明皇的所谓爱情给予了无情的鞭笞与批判,对《长恨歌》的历史定位予以否定。是对历史事件的拨乱反正。读这首诗,值得执政者深思,也值得没有正确历史观和是非观的史学家和文人们深思。
批判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是批判的必要条件,批判所引伸出来的丰富内涵积极意义远远大于批判本身,许峰是军人出身,刚直不阿的性格和义不容辞的作事风格塑造了他强烈的批判精神。他的诗作在歌颂花鸟虫草时重在以深刻哲理启迪世人,从而悟出人生的道理。自《诗经》以来,我国诗歌便形成了以物喻事,以死物喻活物的讽刺功能,借助花鸟虫草讽刺人间的丑恶百态,针砭时弊。许峰的讽刺诗数量颇多,大多用拟人手法,讽刺指向,让读者一目了然,入木三分,痛快淋漓。如《叹龟》,“蹒跚在世浑噩间,缩头缩脚畏于前。穷尽一生难百里,枉有天赐寿万年。”以此批评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位不谋事,工作畏首畏尾,敷衍了事,无所作为之懒政现象。《叹垂柳》,“弓腰袖手江湖边,随风摇曳翻闲篇。曲生百年无樑柱,只为阅君人世间。”活灵活显的刻画出古今官场那些靠阿谀奉承,拍马溜须存活的人,没有脊梁,只靠吹捧取阅权势者的嘴脸。《富贵竹》则讽刺那些并无真才实学,真本事的人为了博取功名,异虚作假,刻意包装,“缘自名美故张杨”,其实是花瓶一枚,派不上用场。对人事部门的领导,用人要警惕那些靠贴金包装上位的人,不要被虚名误导而造成对事业的伤害,“误导世人梦一场”。除此之外,许峰诗作中凡是“咏”“叹”“赞”花鸟虫草的都具有讽刺比拟功能。
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来自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对所处时代的无缝黏贴。许峰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鄂东农村,少年的苦难是他生活的主旋律,青年时期走进军营,激情燃烧的岁月镕铸了他坚毅的性格,壮年又札根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蓬勃发展的社会及经济丰富了他的阅历,开阔了视野。可以说许峰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由贫变富,由弱变强的全程参与者。他把自已的一切全身心地融入了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他的诗作的现实主义风格既是他用笔记录时代变迁,个人成长的轨迹,也是时代熏陶他的心灵,潜移默化他知识结构、写作手法的必然逻辑。而从军从政的经历又铸就了他吃苦耐劳,刚直不阿的性格,锻炼了他主张正义,崇尚法制,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作风。这样的性格和作风成就了他的使命意识,担当能力。在他退休之后又拿起笔杆子在诗歌艺术领域成为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败风劣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就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诗人许峰。
2021年11月写於西安交通运输大厦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四本书。
《九江文学社》
领导组织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李延录,倪金茂,张晓元,刘长江(通辽)、徐和勇、丘新梅、余斯文、丘昭骏、李小燕、傅塘根、郭仁炳
顾问:刘长江(四平),王述成,马艳峰,王长顺,郭洪森 叶新华
名誉社长:易顺天,张升,徐明,逢春晖、杨成宝、张丽贤、王勤、石慧
社长:洪新爱
常务副社长:吴生泉
秘书长:朱少华
执行主编:郭景刚
编辑办公室主任:箫海玉
现代诗歌主编:张冰剑
散文,小说主编:杨学是
格律诗主编:逢春晖
编辑部长:杨柳风
管理部长:张丽贤
朗诵部长:朱德天
组织部长:杨成宝
生活部长:王立田
宣传部长:张安敏
翻译部长:石慧
法律顾问: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