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瀍河区创新建立“红引擎”党建联盟
党的生活网(王爱民 李西锋 通讯员 冀中鹤)洛阳市瀍河区化零为整,指导乡(街道)联合辖区国企央企,省市管、区管单位和“两新”组织等161个基层党组织,分别在8个乡办和医疗卫生系统成立“红引擎”党建联盟,通过区域化党建资源有效重组,横向整合,实现党建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发挥互助优势、推动良性运转”为重点,完善协调运转机制、强化督办激励机制,实现“红引擎”党建联盟效用发挥最大化。
(一)完善协调运转机制。以“云服务”手册为载体,用活社区服务“三张清单”。全面了解掌握居民群众需求、企业职工需求、联盟单位需求,梳理汇总形成“需求清单”;聚焦联盟成员单位职能职责,梳理人、财、物优势,综合社区服务资源,制定“资源清单”;定期召开党建联盟理事会议和成员单位大会,对照群众需求和联盟单位资源,“一对一”精准派单,统筹解决各自实际需求和难题,实现党建与发展共赢。一职专将惠民项目与行政、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依托校内操作间,敞开大门、共享资源,发挥烹饪教学特长,开展烹饪小厨房,增加社区群众获得感,深受好评。目前,各联盟已落实社区服务“三张清单”及村级实事相关惠民项目145个,惠及辖区企事业单位32个、党员群众1.6万人次。以“联盟热线”为桥梁,畅通沟通渠道。在街道建立联盟热线,受理联盟成员单位对联盟工作的批评意见建议,商议党建活动开展,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协调解决联盟单位生产经营发展中难题,建立起了以街道热线为中心,层层互通、协调配合、快速反应的热线联动机制。截至目前,联合开展党建活动78次,参与党员群众8000余人(次),利用联盟热线电话圆满解决问题28件,热线诉求回复率达到了100%。诸如街道联合社区解决了联盟学校周边商贩扩音器嘈杂,噪音污染问题,保障了校园周边环境安宁清静;联合城管、交通、社区等部门改善了市第十人民医院门口车辆乱停乱放、流动商贩拥堵的交通状况。以议事机制为抓手,力推服务再深化。聘请38名“红引擎”党 建联盟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到乡办担任兼职副书记或委员,通过党建联席会、现场破题会、多方联席会,运用“三征三议三公开”工作法,共商共议辖区环保攻坚、社会救济、社会治理等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塔湾街道“红引擎”党建联盟联合高校助力,以老年群众对遗产继承等自身权益保护需求为切入点,开展“机车先锋+模拟法庭”惠民项目进社区。北窑街道“红引擎”党建联盟八家联盟单位前往汝阳县三屯镇玉马村开展“初春暖阳·帮扶暖心”乡村行活动,送去价值5000余元慰问物资。活动现场,联盟单位之一南洋家政开展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3个,助力脱贫攻坚。
(二)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街道赋权。按照切合实际、重心下移、责权一致的原则,下放和赋予街道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权,对辖区内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参与权,涉及街道辖区范围内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切实提升了街道党组织在联盟中的统筹协调功能和话语权重,保障了街道对联盟的指导管理权。积分激励。建立健全联盟积分激励机制,通过积分形式把会议打卡、活动参与、项目推动、资源共享等日常表现数字化,加强对联盟单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将联盟中热衷公益事业,积极奉献、表现优异的成员单位升格为理事单位,对表现较为滞后的成员单位实施清除联盟等手段,以此调动联盟单位参与联盟共建的积极性。督办调研。健全完善督办机制,加强日常调研,以制度化、实效化的手段,推动联盟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全年下发重点工作提醒函38份,近期重点工作督导提示函6份,开展党建联盟走访调研14次,着重了解联盟运转中惠民项目推进情况、服务活动开展情况、机制完善情况,以及运转中存在问题等,确保工作推动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