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兴华五绝五十法作品集
第1法:首句用一名词,次句重复该名词,可起到顶针回环、朗朗上口的作用。
中华通韵篇
游北海公园两首
一
相携游北海,北海映波光。
御苑元明建,古迹醉秋阳。
二
远处观白塔,白塔放灵光。
江山留胜迹,吾辈赏辉煌。
第2法:首句用一名词,次句将该名词颠倒或拆开用,其作用与第1法同。
河山颂(通韵)
劲气动河山,山河锦绣绵。
走近新时代,国强百姓安。
第3法:第三句用一名词,第四句重复该名词,其作用与第1法同。
重温入党誓词(通韵)
五指攥成拳,重温党誓言。
站在锤镰下,无悔许锤镰。
第4法:起承两句用对仗。五绝一般不要求对仗,但使用对仗可使诗的艺术性有明显提升。
颂党(通韵)
大党雄心展,人民众望归。
实现强国梦,科技铸丰碑。
从第5法到第29法,探索第三句的写法。当我们要表达事物向不同方向发展,如:事与愿违,如因爱生怨、欲速不达、喜出望外,如山穷水尽又柳暗花明等,在第三句中用力,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第5法:第三句用疑问词“何事”二字引出设问句,句意并不完整,第四句延伸,或继续问题,或回答原因。
新时代抒怀(通韵)
歌声飘万里,翰墨写千秋。
何事豪情放?诗韵咏金瓯。
第6法:第三句用疑问词“谁家”二字转折,第四句延伸。
期盼中国女排再次夺冠(通韵)
奥运群英赴,征战女排威。
谁家迎世界,华夏捧金杯。
第7法:第三句用设问词“借问”二字转折,第四句作答。
草原晨曲(通韵)
玉露千滴液,晨霞万道光。
借问声何处,肥草现牛羊。
第8法:第三句用“分明”二字转折,第四句用否定句收结。
恋草原(通韵)
草原多广袤,香风遍野吹。
分明天外客,无心故里归。
第9法:第三句用设想词“何当”二字转折,第四句道出设想的结果。
咏梅(通韵)
千古红梅赞,寒风傲雪霜。
何当君共赏,独自绽纷芳。
第10法:第三句用设问词“为问”二字转折,第四句可延续第三句的问题
疫情返扑小区封闭有吟(通韵)
林中知了唱,万巷静无声。
为问居家令,何时会解封。
第11法:第三句用转折连词“况复”二字转折,第四句或写景、或抒情、或记事。常用的转折关系连词如: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无需拘泥于“况复”二字。
颂诗仙李白(通韵)
诗仙谁不慕,斗酒赋新篇。
况复一身傲,千年韵史传
第12法:第三句用“至今”转折。
战疫(通韵)
病毒多鬼异,抗疫更坚难。
至今还在变,世界怎能安。
秋思(通韵)
群山秋色满,漳源是故乡。
至今思爱友,微屏夜话长。
第13法:第三句用“君看”二字,提醒或吸引读者引起重视。
学诗感怀(通韵)
唐风遵李杜,宋韵写春秋。
君看诗仙圣,同样咏金瓯。
秋(通韵)
酷署依依去,秋风静静来。
君看渔溏水,晩照碧连天。
第14法:第三句在句首用“不敢”二字转折
赞雨夜值守的志愿者
黄昏云锁月,暴雨卷狂风,
不敢离一步,为民守护诚。
第15法:第三句在句首用“不是”转折。
战疫(通韵)
联防联控令,始贯社区村。
不是亲身历,焉知感党恩。
第16法:第三句在句首用“不知”转折。
旗袍绣(通韵)
素雅玲珑俏,端庄古典娉。
不知谁策划,时尚守国风。
第17法:第三句在句首用“愿君”二字转折
赠夫(通韵)
踏月相牵手,黄昏沐晩风。
愿君多保养,身健享安宁。
第18法:第三句在句首用“欲”字转折,将结句推向高潮。
学诗(通韵)
诗花开古韵,传颂蕴含深。
欲解其中意,名师“岱岳寻。
第19法:第三句在不同位置用“年来”二字转折,“年来”是“多年以来”之意 。
颂诗友(通韵)
诗田枝叶茂,骚客竞风流。
筑梦年来久,躬耕硕果稠。
第20法:第三句在句首用“回看”二字转折。
迎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有感(通韵)
一
一江鸭绿水,承载众英归。
回看他乡处,香魂异域岿。
二
忠魂归故里,桑梓泪盈盈。
回看庄严处,神州烈士迎。
第21法:第三句在不同位置用“何处”设问,结句往往似答非答而显神韵。
学诗(通韵)
诗心抒远志,自有墨相连。
落笔归何处,寻幽炼字艰。
第22法:第三句在不同位置用“年年”二字,为结句感慨作铺垫。
教师颂(通韵)
讲台三尺圣,培育栋梁才。
汗水年年洒,勤耕桃李摘。
第23法:第三句在句首用“而今”二字作今昔对比。
思友(通韵)
曾记初习戏,同台演帝王。
而今分两地,常忆旧时光。
第24法:第三句在句首着“唯有”二字转折。
勿忘9.18(通韵)
神州江海怒,国破起狼烟。
唯有常铭记,方能万代安。
第25法:第三句在句首着“谁识”二字转折。
贺神舟十二号飞船凯旋(通韵)
蟾宫三月整,壮士太空遨。
谁识神州梦,强国探九霄。
第26法:第三句在句首着“多少”二字。
升旗(通韵)
五星光灿烂,风展大旗飘。
多少升和降,中华添自豪。
第27法:第三句在句首着“何如”二字,此处“何如”可作“还不如”解。
思乡(通韵)
屡念家乡美,闲愁梦里栽。
何如常勉励,时运巧安排。
第28法:第三句在句首着“回首”二字,也可放在三句的其他位置。
观大型史诗话剧巜京张魂》有感(通韵)
一
长城明月照,大地起烽烟。
往事当回首,风云再眼前。
二
不忘詹天佑,京张铁建魂。
百年当回首,天地共同春。
第29法:第三句首二字用“如何”二字转折。
烈士日儋仰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韵)
肝胆乾坤照,英名石上雕。
如何承烈志,天地育新苗。
从30法到48法,探讨第四句的写法。一般的写法是以第三句为辅翼,而把转折放在第四句。
第30法:第四句在句首用“不识”收结。
中山公园赏八柱亭有感(通韵)
兰亭八柱立,石刻字模糊。
欲想求真意,不识唐晋书。
第31法:第四句在句首用“谁与”收结。
贺《十四五中华诗词发展规划》发布(通韵)
绘制宏图卷,诗坛赞不休。
情抒十四五,谁与共风流。
第32法:第四句在句首用“不见”收结。
晚秋(通韵)
袅袅吹烟起,云霞晚照飞。
金菊秋绽放,不见故人归。
第33法:第四句在句首用“依旧”收结。
庆重阳(通韵)
醉饮寒香酒,琴弹韵律随。
夕阳霜鬓染,依旧笑声飞。
第34法:第四句在句首用“只在”收结。
贺神舟13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通韵)
揽月乘风跃,神舟再建功。
三英担使命,只在探苍穹。
第35法:第四句在句首用“只有”收结。
秋韵(通韵)
一叶秋风起,虹霓画影绵。
群峰相挽臂,只有赋新篇。
第36法:第四句在句首用“不必”收结。
无题目(通韵)
十月秋光灿,新冠又返弹。
荧屏枫叶赏,不必到香山。
第37法:第四句在句首用“只是”收结。
静思(通韵)
对镜巧梳妆,平添两鬓霜。
糊涂藏岁月,只是敬时光。
第38法:第四句首二字用“不觉”二字,以“不觉”二字写尽心态。
思(通韵)
世事都如梦,青丝鬓染霜。
花开花又落,不觉近夕阳。
第39法:第四句在任何位置用“多少”二字。
习诗感悟(通韵)
写家国大事,读古圣名篇。
描世间花鸟,抒多少变迁。
第40法:第四句在任何位置用“不知”、“不敌”、“不遣”等“不”字句。
夜读(通韵)
读史赏名篇,唐风宋韵牵。
诗花飞旷野,夜半不知眠。
第41法:第四句在一二或三四位用“不是”二字实现转结,而第三句并不一定是转句。
寒衣节祭母(通韵)
一把思娘泪,几叠黄纸钱。
他乡来祭奠,不是跪坟前。
第42法:第四句句首用“忽有”二字,以夺人眼球。
赏雪(通韵)
玉屑随风洒,多姿漫舞翩。
林中藏倦鸟,忽有牧笛传。
第43法:第四句句首用“犹自”二字。
(平水韵篇)
菊
菊淡人都爱,花开遍野芳。
群山增异彩,犹自傲严霜。
第44法:第四句句首用“疑是”二字。
田野如画
碧水田间绕,岚烟叠翠微。
花间蜂蝶舞,疑是故乡归。
第45法:第四句句首用“何况”二字。
学诗
九院公开课,无私奉献真。
诗家仍努力,何况是新人。
第46法:第四句句首用“却在”二字。
无题
雁影遥秋色,山花蕊落飘。
茫茫晨雾笼,却在赏云霄。
第47法:第四句句首用“何必”二字。
咏蓝星九院(通韵)
九院诗花放,蓝星古韵传。
微屏多授课,何必玉书翻。
第48法:第四句句首用“不在”二字。
秋思
征雁关山去,凄风落叶卷。
韶华容易逝,不在赏春天。
第49法:一问三答布局。
抗疫
冠状何时灭,全球肆虐狂。
谁当除病毒,唯有疫苗强。
第50法:四句各重复一字,或重复更多次。
颂绿水青山
草木青山秀,山河碧水清,
青山环绿水,华夏满山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