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
木兰镇的演变由来
木兰镇位于虞城县西南部,原名营廓镇,2013年改称今名。说起它更名的缘由,不得不说一个千古流传、家喻户晓的“木兰从军”的故事。相传,南北朝时期,营廓集附近有个魏庄,庄上住着一位姓魏的员外,魏员外庭前长着一棵碗口粗的木兰树。据说,这棵木兰树是10年前魏员外在木兰山访友回乡时朋友送给他的。当时,木兰树仅有鸡蛋样粗细,朋友双手递给他时说:“这是木兰山中一株独特的根生木兰,只长叶不开花。听先人传说,若见得此树开花,栽树人必有大福大贵。我已到古稀之年,怕难有如此福分,就看你啦。”魏员外好奇,便请来花匠管理。经花匠细心修剪,精心栽培,次年春木兰树开出第一朵洁白的花来。闻讯看花的人络绎不绝,议论纷纷。正在这时,魏员外的妻子产下一千金。知情者说这正应了木兰山朋友的话。魏员外眉开眼笑,为千金取名为“木兰花”。转眼到了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木兰花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几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木兰花却因思念家中父母,企盼堂前尽孝,拒绝了皇帝赏赐,荣归故里。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木兰花”却被演变成了“花木兰”。如今,为把木兰文化做好,宣传花木兰,学习花木兰,传承和弘扬木兰精神,魏庄所在的镇现已更名为木兰镇。
巜地名故事编写组》供稿

读后感怀随笔
文/了凡
替父从军佳话史,古今传唱数千年。
虞城大地忠良孕,文明始祖创新篇。
地名故事釆编好,传承真实诗话演。
古贤精神豪气存,激励后辈代代传。
华夏文明孕肓地,精英辈出保国安。
忠孝奇女花木兰,家国情怀半边天。
报国舍身战场炫,赢得功名令人羡。
今日虞城年青人,拥跃参军拳头攥。
哪日祖国母亲需,前扑后继勇向前!
写于2021,12,o9日中午1点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