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传媒投稿须知



崇德向善修家谱
世代兴旺效先贤
摄影/文/严晓芬
2021年10月21这一天注定不平凡,鸿字书院院长郭军武及随行人员马群智、刘瀚蔚、郑和东等风尘仆仆来到成都市晋沙街家谱堂,拜访慕名已久的中国修谱第一人、家谱堂董事长阎晋修先生。

阎晋修先生不但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家谱一一四川广安《邓氏宗谱》责任编辑,也是徐向前元帅家谱一一山西五台《徐氏宗谱》的主编兼总设计师;他所研发的“新体例”家谱和“填表修谱法”为其首创,是中国谱牒史上一次重大的革新。
阎晋修先生与郭军武先生一见如故,讲起家谱滔滔不绝。阎晋修先生为其展示了其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修的家谱。郭军武说:“修家谱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优良家风 ,用优良家风进行家教 ,优秀家教和谐家庭。”

总书记在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民族才能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风、家教必会使家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庭成员亦会崇德向善,爱国爱家,相亲相爱。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阎晋修先生说:“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是中国姓氏文化的表现形式,家谱担当联结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繁衍生息的人们。修家谱通过展现姓氏起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等,起到追祖溯宗、联宗睦族的作用。”阎晋修认为,修谱属于一种以祖先崇拜为中心的民间信仰。中国人宗族、家族、家庭观念极重,祖孙三代为家,三代以外为宗,同姓为族。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也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历史的原因,好多人家没有家谱,好多人不知道自己爷爷的爷爷是谁,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把这些优良的家风家训以谱牒的形式记录下来,我们的后代儿孙才会学有榜样,行有方向,也才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

交流中郭军武先生特别提到百家姓中钱氏一脉之所以世代兴旺,皆得益于良好家风家训传承。
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不谋也,利在万世必谋之;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不可有愧于圣贤;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勤俭为本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正因为如此,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一位诺奖、二位外交家、三位科学家、四位国学大师、五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位两院院士。其代表人物有: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物理学家钱学森,力学家钱伟长,学者钱钟书,历史学家钱穆,语言文学家钱玄同,生物学家钱煦,法学家钱端升,水利专家钱正英,化学家钱人元,音乐家钱仁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中科院院士钱钟韩等等。钱家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一直遵从着利天下,利苍生,利万世的祖训,每当有个新生儿诞生,都会全家一起捧读家训。正是因为每一位家族成员秉承浩然正气的家风,厚德载物的家德,钱氏家族才如此兴旺发达。

畅所欲言,宾主尽欢,相见恨晚。郭先生一行对阎晋修先生作为新中国修谱第一人、对家谱文化建设所作的贡献非常认可,并明确表示希望与阎晋修先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




严晓芬
严晓芬,女,四川三台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协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青莲诗社理事,绵阳市吟诵学会江油分会副会长,绵阳富乐诗联书画院会员。江油市食品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鸿德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




屿上音乐(收徒)
屿上音乐·电脑壁纸·第一辑·Windows 11 原生壁纸

中华原创文学协会
歌曲《把根留住》


《子归城》,不可不读的小说
长篇小说《子归城》部分片段连载之一
长篇小说《子归城》部分片段连载之二
长篇小说《子归城》部分片段连载之三
长篇小说《子归城》部分片段连载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