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母爱如灯
刘克勤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上过一天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但她却是一本无字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她用自己的远见和智慧铸就的那份深沉的母爱,如同长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图一:作者与母亲
吃大锅饭的年代,父母生养我们兄弟姊妹四个,父亲身体不佳,干不了重体力活,全靠母亲一人下地劳动,挣工分糊口。那年月,我家成了生产队的老欠账户,特别是我们兄妹相继上学后,学费成了大问题,母亲硬着头皮找生产队长求情,队长才勉强同意我家养一头母猪。为了母猪长好膘、多产仔,白天,母亲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回家熬夜打豆腐,豆腐卖给乡邻,豆腐渣用来养猪催膘。母猪一年产两窝猪仔,可勉强维持兄妹全年的学费和家庭日常开支。

图二:作者的父亲与母亲
记得初中毕业那年,看到母亲劳作实在勉为其难,我便对母亲说,不想上高中了,要回生产队劳动挣工分。谁知母亲听后竟哭着说:“儿呀,地不施肥长不出好苗,人不读书没有出息,家里再苦再难也要供你们兄妹读书。你是长子,要带个好头,千万不要做出让娘后悔一世的事啊!”母亲的话像一根针扎在我的心尖上,那份伤感远甚于肉体之痛。
高中毕业那年冬天,我报名应征入伍。离家时,送行的母亲手里提着前夜打点好的一包书对我叮嘱道:“儿呀,大学没考上,娘不怪你,尽力了就行。但到了队伍上以后,有空莫忘多读点书。我活了几十年,一生只认准两个理:土地不会欺骗人,知识不会欺骗人。你在田地里多洒下一滴汗水,就必然多一分收成;你在学习上多花一份精力,也会多一分收获。”

图三,作者父母当年探亲到部队
母爱如灯,照我前行。军旅生活中,无论训练多么紧张,条件如何艰苦,我都利用战友们周日逛街、平时午休的时间坚持自学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持续数年,先后在军内和驻地报刊上发表300多篇新闻稿件、文学作品,多次被军区、集团军、师、团评为优秀通讯员,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义务兵服役期满后,部队将我转为志愿兵(现为士官);志愿兵服役到龄后,组织上又破格(超龄)提拔我为正连职新闻干事。后来一直干到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

图四:作者(右一)兄弟姊妹全家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军旅23年,在我悲伤时,母亲给我慰藉;在我沮丧时,母亲给我希望;在我畏惧时,母亲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激励我先后圆了“记者梦”、“作家梦”、“军官梦”。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我的三个弟妹也始终牢记父母教诲,好学上进,自强自立,凭着自己的实力相继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各自走上工作岗位,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图五:作者入军校学习留影
呵,母亲不仅给我们生命,而且给了我们一切。在我们人生的路上,母亲的爱是一盏明灯,永远照着我们前行,永远、永远……
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打开-刘克勤作品
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市人。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300余万字,先后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个人专著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