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妻去了正宁,老姨娘高血压,住院了。屋子里剩下了我们父子仨。晚饭是瑞做的,热馍馍,打豆浆。两个菜:凉拌黄瓜、萝卜干。
星期六六点我就要出发了,瑞八点去学琴,壮下午两点去学画。我在晚上泡好了黄豆,炒了一个家常豆腐,一个油麦菜。
早上起来,去到瑞房里,叮嘱她几句。又到大卧室,逗逗壮,摸摸自己的口袋,还有几百块钱,不至于临事尴尬。就出发了。
下到楼下,天黑漆漆的,冷风像刀子,直割人脸。
一辆出租车停在我脚边,我顺势坐了上去,说一声“车站”,车子启动,直奔车站。
车站闪耀着灯火,看着她,我都有点冷。人瘦了,就是不禁冻。
班车上的女人,在站门口揽客。我不假思索,就受了她的蛊惑。
八点可以到吗?别耽误事儿!可以,早到了。别担心!
坐在车上,我才知道,有些事儿就是那么回事儿。车子一直在滑动行驶,比蜗牛快不了多少。一个小时过去了,还不到吉岘。我对那女人说,能不能快点,她说,你以为这是私家车?!
我语竭词穷,只好煎熬着。
我的旁边坐着一个老年妇女,面熟熟的,不知在哪里见过。从她的电话中得知,她要去见在市委工作的孙子,要在家的楼下聚餐,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得。
前边是一对情侣,听着《剑心》《匆匆那年》,很悠闲,女孩靠在男孩的臂弯里。
还有一个大叔,在我的另一侧,他是个见面熟,对我说他要到陇东商场和建材市场进货去,老婆开在路边的商店这几天缺货了。
他们的话里,我听出一个词,那就是热爱,热爱生活。
摸着我带给文友的我的散文集,我想,这个就是我的爱吧。老舍说,爱什么,就死在什么上。他用自己的实践,实践了自己的说法。为了文学的尊严和人的尊严,他跳了湖。我呢,爱读书,爱写文,爱教书,爱钻研一些别人不屑的东西,是不是会死得很惨?
其实,有些我早已领教了,还是不说了吧,说出来都是泪!
车终于到站,在寒风中,我上了出租车,我说去五中。她似乎不知道,我说就是老庆一中。她说,你说,老庆一中不就得了。我说,我不喜欢拐弯。
到了站,收了我七块钱。
进门,看门师傅说,就是背后那个平顶子。我急急地上楼梯 ,进门,礼堂里座无虚席。静悄悄的。一个攒劲小伙在演讲。后来我才知道他叫郭亚龙,五中副校长,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工作室,他的适学型课堂,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他让我知道,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心和展示欲,知道语言文字的习得是体验感悟式,没有任何人可以教会人任何知识,语文的最佳的教学模式是学.展.练。
郑小红老师主持,她说,每次下去,总听到基层的教师说郭亚龙说,郭亚龙如何如何。在群里,我才知道,他的适学型课堂在市内各县都设立了工作站。
可惜,去得迟了,只听了个半截子。
第二位演讲者是环县五中的 张敦伟老师。他演讲的题目是《自主的力量》。他们学校的特色是新生态教育和学生自主化管理。其中有一句话很吸引人,那就是学校文化就是学校人的故事。
第三位演讲者 介绍了宁县早胜小学的教师博客。郑小红老师的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不读不写,何以为师?还有一句:路对了,抬起脚就是成长。
休息的间隙,我见到郑小红老师,送上了我的书。可就是找不见杨宏杰老师等,踌躇之间,演讲又开始了。
第四位演讲者是长庆中学的理科老师李经文。他的题目是《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看了这题目,我猜想他一定看过张德芬老师的书。他读史,读文,读哲,读周易,读传记,读黑客,读教育论著。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他主要介绍了该校的阅读共同体。他说,现在的读书,已经沦落为一种时尚,说明真的读书人少之又少。他的读书似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作为一个教师,要时时寻觅和跋涉精神高原,为自己充电。他还让我记住了李镇西的一句话:不阅读,无以生?这是矫情吗?一直读书的人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不读,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思维半径有多宽,你也就不会萌发出许多对于生活的想法。想法多了,会痛苦,但没有想法,岂不是死水一潭吗?最让人感动的是,他说,每年的冬季他们学校给每一个教师订一份一百多元的杂志。他们每个组都有一大柜书,供教师阅读。语文组每月都出一期 《读书报》。
第五位演讲者 是庆城三十铺小学的苏苗老师。她的题目是《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她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名片。
有好多照片洋溢着充满爱意的师生情,让人感动。她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就是阅读、写作和反思。她还说,教育要有温度,教室里要有故事。我想,我们写的教育叙事大多就发生在教室里的。
第六位演讲者是环县五中的马文梅老师。她是一位体育教师,可是她写了好几十万字的博文,真是不简单。她是一个容易动情的人,当说起一个失学学生时,她哽咽难语。她也是一位爱好广泛的老师,她喜欢骑行,这一次研讨会,她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她的写作。她很善于积累 ,拿个小本,好词好句,都收入囊中。她记的好句子,给你欣赏一个: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好不好呀!可惜我记得不多。她说法由心生 。她说相信奇迹。她说快乐阅读,幸福生活。她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说,在每个教师节上,环县五中的领导开大会庆祝,并且向教师隆重赠书。
第七位演讲者是庆阳五中的左维平老师 。他的题目是《阅读的力量》。他让我知道了朱永新,知道了新教育,知道了《书香醉人》《果壳里的60年》。从他身上,我知道,要继续进步,就要坚持不懈地阅读。
最后一位演讲者是早胜小学 的张燕燕老师,早就听说了她的优秀,群里,群友的博文中。她苏苗老师和一样,年轻有活力,对教育有热情。她的题目是《回眸走过的路——我的成长经历》。讲前,说自己马虎,忘记了带优盘,很率真的,真性情,我喜欢这样的人!在她的口中,我知道了好多东西,有些是加深拓宽自己的认识界域,有些是“补课”,补自己之所不知。加深界域的有杨宏杰老师、郑小红老师的事迹和言论,“补课”的有童西西以及她的《共读共行新孩子》。她说,一个人走得快,一个团队走得远。她说,与尺码相同的人一同前行,是成长的最好途径。她说,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不阅读,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还说,写作让我跟着思想行走。她说,人最可怕的是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萎缩。
她让我知道了雷夫的《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知道了黄俊老师的《漫漫追梦路》,知道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
最后,已到午后,郑小红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鼓励大家做有理想 、有品位、有担当的读书人。
我饿急了,吃了一碗搓搓,买了二百块钱的书,剩下的,刚好够回去坐车用。
这次研讨会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真的热爱。

作者简介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