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章长篇小说
柳笛声声(11)
夏峻 著
第十一章 勤工俭学
郑州大学位于郑州市中原区科技大道100号,是国家重点大学之一,属于“211”工程,部省联办,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除了校本部以外,还有北校和南校两个校区,在校本科生5.1万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2万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100余人,其中专职院士3人,双聘院士21人,教授639人,副教授15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00余人,校区占地面积4845亩,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刘迪走进这所学校的时候,当时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大”,怪不得叫“大学”,这大学可真大啊,比他们哪一个村不知大了多少倍,校园里现代化的教学大楼鳞次栉比,亭谢楼台绿地处处,更有湖泊碧水荡漾,岸边的翠柳翩翩起舞,路旁的鲜花夹道开放。自己就要在这个花园一样的学校,度过自己的四年大学本科生活,刘迪有种恍若梦中的感觉,想到自己不幸的童年,想到养父张平辛勤的抚育,想到姐姐张颖饱含希翼的目光,刘迪暗下决心,一定刻苦钻研发奋读书,报效国家和社会,不辜负亲人们的养育之恩。由于刘迪是高分录取,因而在学校很受老师们的器重,不但担任他们班的班长,而且还是学生会的副主席,入学一年便解决了党籍。
刘迪兑现自己的诺言,平时加强学习,礼拜天勤工俭学,在城市做家教,帮助一些家庭辅导孩子,收入的钱财基本上满足了他的日常开支,因此他给姐姐张颖写信,不要给他寄生活费,他的生活费够用了。暑假的时间很长,将近二个月,他准备找一个公司去打工,根据一些老生的经验,二个月的打工工资,完全可以解决他新学期的学费和头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在暑假到来之前,刘迪就提前打听了解,郑州市的一些大型公司,并注意翻阅报纸,收集报纸上的用人信息,然后前去应聘。可是,从收集到的信息中看,都是一些家庭用人信息,大型公司或者比较理想的信息很少出现。这很叫刘迪丧气。刘迪继续这方面信息的收集,他不相信成千上万条信息,就筛选不出他需要的有价值的。《郑州晚报》报缝里刊登的一条用人短信,引起了刘迪的注意,一家台资公司,招聘一位办公室文职人员,他留意查看了一下这家公司的位置,觉得离郑州大学不远,就在一个礼拜六的下午,信步访问这家公司。
这家公司门口挂的牌子很醒目,刘迪没有费什么劲就找到了。公司办公用房是租来的,是一家六层的楼房,办公室在三楼,刘迪来到三楼,看见门口挂着办公室的牌子,刘迪走过去轻轻敲了几下门,里边有人答了一声请进,刘迪推门进入。办公室很大,放着一些现代化的办公用具,一位女性坐在桌前,似乎低着头在写什么,停了一会儿,才抬起头来,看了刘迪一眼,轻声说道:“请坐!”
等刘迪在凳子上坐下,女人微笑着问道:“年轻人,来我这里干什么?”
刘迪回答道:“我在《郑州晚报》上看到你们公司招聘文职人员的启事,前来应聘。”
女人“嗷”了一声,说道:“那就请把你的情况介绍一下!”
刘迪回答道:“我叫刘迪,今年二十岁,郑州大学一年级学生,学的是经济管理学,在校担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中共党员。”
女人听了刘迪的介绍后,还是微笑着回答说:“刘迪,我听了你的介绍,你的情况很优秀,但是你还是一位在校学生,如何来我们这里工作?”
刘迪说道:“我可以兼职啊,暑期的时候,我可以全时间上班,开学了,我可以在周末双休的时候,处理一些业务!”
女人笑了一笑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那么你告诉我,你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找这份工作呢?”
刘迪想了一下说道:“我个人的情况比较特殊,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我还在七岁的时候,随着姑姑一同进城找父母,就是在郑州火车站,我姑姑去了一趟卫生间,我被人贩子迷失,拐骗到重庆市郊,受到人贩子的凶残虐待,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逃脱了人贩子的魔掌,后被城市收容站收留,由于一直没有人来认领我,收容站的人开始嫌弃我,我从收容站偷跑出来,被重庆郊区一位农户收养,在这个家庭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老人待我如同亲生儿子,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供我上学读书,我现在上了大学,不想给养父增加负担,想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解决我新学期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这就是我迫切寻找这份工作的目的。”
刘迪在讲说自己的情况时,女人一直在默默地听着,而且慢慢地,眼中泛起了泪光,刘迪个人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她极大的同情心。
女人的名字叫菊花,年龄五十多了,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菊花的父亲是一位抗战名将,全国解放的时候,跟随蒋介石到台湾去了,菊花的母亲因此忧郁成疾,不久撒手人寰,菊花的童年生活也是在孤苦伶仃中度过的,正因为如此,刘迪讲述他童年的不幸,便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海两岸关系解冻,台湾当局允许老兵探亲,这个时候菊花的父亲早已解甲归田,他在台湾开办了一个企业,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晚年的时候,想起自己在大陆的亲人,思念自己的女儿,趁着这个机会,回了一次大陆,见到了菊花,父女二人抱头痛哭,彼此诉说着分离的痛苦。菊花的父亲,觉得自己这么些年来,把女儿一个人扔在大陆,良心上愧疚不安,在离开大陆时,特别给了菊花一笔巨额资金,让菊花利用大陆改革开放的机会,投资做点什么。当时正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政府鼓励通过各种方式引资办厂,菊花便以他爸爸的名义注册办了这家公司,因为菊花的父亲是台湾同胞,工商部门按政策照顾她,而菊花也特别具有经商的天赋,这家公司在她经营下风生水起,她手中拥有的资金也不断翻番,银行存款好几个亿。菊花的人生唯一的遗憾,是她先天性不育,她在开办公司之初,经朋友介绍,和她现在的丈夫结婚,丈夫一方面嫌弃她的不育,另一方面恼恨她在资金上的严控,在社会上胡作非为,他们两个的婚姻关系已名存实亡,按说早该解除,但她丈夫看中了她名下的巨额财产,声称要离婚必须要分割一半的财产,这财产是菊花付出心血打拼赚来,菊花一分钱也不愿意给这个不称职的丈夫,他们的关系就这样不伦不类吊在哪儿。
菊花的丈夫,从不关心公司的经营,只是在经济拮据手头紧张的时候,来找菊花伸手,菊花要是利索给了他钱,他二话不说转身就走;要是不给,他就在公司撒泼打闹,菊花为了公司的经营,一直在忍气吞声。多少年了,为了公司的经营,菊花殚精竭虑耗心费神,她实在觉得有些累,便产生了想招聘一个办公室文职人员,帮助他打理公司的一些业务。刘迪所说的情况,她很是认真地听了,她非常同情刘迪童年不幸的遭遇,也感受到刘迪对养父的尊重,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个性情中人,同时他在大学学习的是经济管理,将来毕业了可以留在自己公司,在公司经营方面做她的副手,她当初起意招聘办公室文职人员,就有这方面的考虑,更重要的一点,小伙子年轻帅气朝气蓬勃,有一种想干事的雄心。几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菊花决定录用刘迪。
菊花对刘迪说道:“年轻人,我很同情你童年时的不幸遭遇,你在人生遭遇不测的困境中,没有悲观失望,没有灰心丧志,而是发奋读书,并且在读书期间,体恤家人,不愿增加家庭负担,拳拳孝心,天地可鉴。按理来说,你这种情况,不适用我们公司,因为你正在求学阶段,而我们要招聘的是长期上岗人员,可是有鉴于你这种特殊的情况,也是为了褒奖你这份孝心,我们决定破例录用你,平常上课不耽误,周末双休你来公司处理业务,公司有紧急事宜,临时通知你,暑期全天上班,你大学读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全部由我们公司承担,但有一点,你大学毕业后,必须来我们公司上班!”
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馅饼!刘迪没有想到他费尽心机找工作,为了找这份工作,他收集了成千上万的信息,而这个美好的机遇,在这里等着他,这是生活对他的又一次恩待!他对录用他的总经理菊花表示万分的感激,声称自己一定珍惜这份工作,竭尽全力把公司交托自己的事办好,要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家里的事分担忧虑。
勤工俭学的事有了着落,刘迪心里高兴万分,他自然写信把这大好的喜讯,报告给了远在西南重庆的姐姐张颖,让姐姐和自己一起分享这份喜乐;张颖在回信中告诉刘迪,一定要感谢公司总经理对自己的善待,平时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从总经理对他的待遇上,看得出来总经理也是个善良的人,刘迪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创造出好的业绩,就是对总经理善良之心的最好报答。
刘迪也没有忘记自己来郑州求学的目的,就是想以郑州为中心,向周围辐射,探听有关自己家乡的信息。刘迪曾经利用空闲的时间,在郑州火车站现场模拟他当年和姑姑失散的情景。他看到了那趟从重庆开往广州的列车,这趟列车从重庆开出后,沿途经过了四川、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最后到达广州,他是在郑州和姑姑分散的,从郑州往广州去的沿途车站,他就排除在外了,只有从重庆到郑州这一段路程,在他的排查范围之内,可是这一段路程也经过了三个省,他的家乡究竟是在河南还是在陕西,他也曾经从地图上试图寻找这一段路程范围之内,有没有一个大青山的所在,但大青山太微小了,微小到地图上没有它的位置;他向周围的熟人打听,这三省范围内,哪个地方有没有叫大青山的,也无人知晓。
他不相信他家里的人会忘记他,他坚定地认为家里的人一定会坚持不懈地寻找他。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七岁的他,都已经二十岁了,带他去找父母的姑姑,已经四十岁了,说不定姑姑已经结婚出嫁生儿育女一大家子人;爸爸和妈妈,估计也都快五十岁了,爷爷还在吗?爷爷要是还在的话,应该已经八十多岁了,自己站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还能认得自己吗?他幻想着自己和亲人相见时的情形,竟然不由自主地咧起嘴来,生出一副笑容。


作家简介:夏峻,原名夏建芳,曾用名夏新穗,男,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1年6月生于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东村二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三门峡市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理事。自幼酷爱文学,勤于写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有小小说、诗歌、散文、新闻作品300余篇见诸报端。出版有长篇小说《窦家寨》《晨光》《驻村第一书记》。曾参加河南省“奔流文学院第六、七、十二期作家研修班”学习,在《奔流》文学期刊(2019年第2期)发表短篇小说《反哺》,哈尔滨《青年文学家》(2021年第2期)发表小说《请客》,第6期发表诗歌《早春素描》。其中,长篇小说《晨光》荣获第三届三门峡市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诗歌《我骄傲 我是一名中国人》获“仰韶杯”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诗歌《我骄傲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荣获河南省离退休干部“不忘初心跟党走,赋能助理再出发”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诗歌创作朗诵大赛一等奖。现在河南日报农村版三门峡记者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