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冯世鑫

己亥元宵琼霙巅,伫峰遥望浙赣皖。东西天目禅源寺,古树苍郁触云天。

天目山,横跨浙皖等地,其主要山区在杭州和湖州。由于杭嘉湖海拔低,其山虽高一千五百零七米,却显得特别突兀耸高。此山古名系浮玉山、龙首山等,东汉以后始称天目山。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天目山前两峰,峰顶各有一池,左右相对,故名天目。这也是我们常讲的,东天目山,西天目山。东天目、西天目,统为天目山,也统为天目山脉。

天目山,古树苍郁,云涛微茫,孤崖摩空,瀑流长虹。紫、苕二溪,滋养着大片良田沃土,钟灵毓秀,造就了大批杰出英才。自古以来,嬴得了许多文人墨客们的热情咏赞。历代名人有李白、白居易、苏轼、刘基、张羽、徐渭、袁宏道等等,都曾到此,并都留下墨宝。

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各有千秋,天目山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如果说黄山以奇、泰山以雄、庐山以秀、华山以险而名噪天下的话,那么,天目山则以树闻名中外。“大树华盖闻九州”,天目山历来被尊为“大树王国”。踏进天目山,就能看到数以万计的参天古树,给人一种恢宏感和喜悦感。面对那些数十米高,数人围的参天大树,都要驻足欣赏,且选择不同的角度去拍照。

据专家介绍,天目山距东海岸临近,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型。天目山许多的山峰都在千米以上,象一道屏障,北阻寒流,南滞东南暖湿气流,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尤其是春秋两季,湿润的东南气流,在山间空气的烘托下,沿山坡上升,造就了氤氲或阴雨天,有利于植物和树木的生长。

笔者每年同家人、友人们都要去天目山的各个区域、名勝景点,去品赏或考证,获取第一手资料。

专家们说:天目山是江南古陆的北端,大约4、5亿年前就隆起为陆地了,距今1、35亿年前的侏罗纪的地壳运动中,形成了现今的天目山地貌。

久远的古老地层和雨水充沛的湿润气候,使这里形成了江南高大茂宻、葳蕤的森林景观,形成了一个由多种植物组成的繁茂融洽的植物世界。据调查统计,这里有木本植物有一千三百种左右,草本植物有一千九百种左右,既有亚热带树种,也有温带的种属。禅源寺以上,到处可见数人合抱的柳杉、金钱松、马尾松、银杏、黄山松、香樟?紫楠等。天目山兮千重秀,灵山百里深。其素有“天然植物园”、“森林公园”等美誉。

现在每年来天目山考察研究的中外学者、专家、大中院校师生多达数十万人;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摄影爱好者、诗人墨客、都市度假者等,其人数多达数百万,且逐年攀升。

天目山的古树颇多。乾隆皇帝到西天目山,见一树基部约有数人围,粗壮耸云,他用玉带丈量,赐名为“大树王”。自此以后,人们说此树已沾灵气,便私下剥皮水煮,可医百病,数年后便枯死了,但迄今仍兀立不倒。现在山上已发现超过“大树王”的柳杉竟有十多株,其中六号柳杉高46米(相当于16层楼高),木材蓄积量达70立方米。此山有一种珍贵的树种,即天目银杏,为第四纪冰川期的遗物,人称“活化石”。山有千年古树,漫山翠叠,枝叶葳蕤,郁郁葱葱,在盛夏,阵阵山风吹来,驱走了暑温,让人惬意,是盛夏避暑的好去处。宋美龄在此处有栋别墅(在禅源寺旁边),蒋介石常到此处来,国民党的党政军要员,也常到此……许多有识人仕,不仅在此购买别墅,还在禅源寺宝塔处买下叶落归根“宅”,静听籁音,超脱凡尘。

在天目山众多种类植物中,有越千种有药用价值,因而被誉为“天然药圃”。较名贵的药材有白术、黄精、党参、石耳等。据记载,明代医圣李时珍,就曾多次来这里采药,《本草纲目》上所记的不少药,就是在天目山采得的。依凭天目山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供浙江、杭州药厂,加工出中药,解除民众的疾病,为民造福祉。

有山有水有林,必有鸟。天目山的鸟类,达二百左右的科类。其中最珍贵之一的,便是“山鸳鸯”,它们是红嘴绿羽,双宿双飞,终生相伴,一只死了,另一只则为其殉情而死。还有“山和尚”的鸟,叫声宛如和尚诵经,悦耳动听,成群啼鸣,就如演奏一般,人称“锣鼓鸟”、“诵经鸟”。再加此山四季溪流,高山流水等景观,故,游览人四时潮涌,让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

天目山,风景奇丽、气候宜人。此山幽邃奇古,亦属名山勝境中所罕见的。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为古人发现,《山海经》就载有“浮玉山(即天目山),苕水出其阴。”东汉的《大臧洞渊集》,对天目山也有许多记载。东天目有昭明禅寺,西天目有禅源寺。禅源寺僧人多时,达千余名,藏经达一万三千余册。宏寺古刹掩映在柳杉林中,双清溪从寺侧飞流而下,古有“千峰函一刹,六水会双清”之说……

有诗云:高攀天目山,衣上云雾结。独立响水岩,一听一回彻。万壑竞雄流,岂与庐山别。松生玉柱峰,根进石纹裂。夜色闲虚堂,朝晖乱云阙。露出万峰尖,重重青点雪。


作者简介: 史进单夫,实名冯世鑫。浙江省作家、诗人;中国华语精品文学作家、诗人。【中国云天文学社】浙江分社总编、社长;系【中国云天文学社】、【世界诗人】等签约作家、诗人。合著和独著诗词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集22部;参与编撰《国检志》、《浙检志》11部;撰写诗词2200余首,散文1300余篇;小说5篇。其中《来自日本50亿巨额索赔》,获国家报告文学一等奖;《书缘》、《淡去的炊烟》、《回放青山湖》等,获国家诗词、散文一等奖;《周庄神韵》、《靓丽那时空》等26首诗词,获诸多网络报刊的实力作家、实力诗人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