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走进普查二连
文‖贺庆昂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八日的早晨,我们W市高射炮兵师运输连的连长邓忠林,指导员钱志祥,通知我们三排(三排是战勤排;一排和二排是汽车运输排。)八班十名战士奉命去基建工程兵服役。这个跨兵种的大调动,我们都为之一惊。我们收拾了自己的行李背包,晚上连队举行会餐,会餐后开欢送大会。指导员钱志祥说:“因为工作需要,我们连抽刘传广、马树标等十名战士到江苏S县部队去。他们这一年,在我们连队里,上进心强,站岗放哨,跟车装卸军运物资,有的到安徽大柳农场劳作。工作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希望你们到新的单位去,把革命工作做得更好,做一名合格的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好战士。” 我们竖起机敏的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首长的欢送词,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即将离开在这里奋斗一年时间的军营。
第二天清晨,东方的晨曦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嘹亮的起床号还没有吹响,我们便提前时间起床了。我们睡眼惺忪,洗漱完毕,走到连队饭堂里,炊事班给我们煮了热气腾腾的面条,每个人发了一个淡绿色的咸鸭蛋。饭罢,我们乘汽车到了离我们驻地有四华里路的师部营房院子里,师部停有两辆大客车,满载全师抽调的八十名兵员,到W市火车站上火车。中午时分,我们到了南京站下车,基建工程兵的战友又用解放牌汽车将我们拉到江苏S县洪兰公社普查二连的驻地。
普查二连住的是草房:毛竹桁条,苇席遮挡起来作房墙,上面房顶是用麦秸秆修缮的。睡的是长方形大木板,用毛竹支架作床腿。吃饭没有饭堂,是在没有铺水泥的篮球场上吃的,偶遇阴雨,下雪,刮大风的天气,饭菜就打来宿舍坐在床铺上吃,当时条件很差。不像我们在无锡市炮兵部队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吃饭有饭堂;睡的是双层床。我们普查二连仅有一个自来水龙头,炊事班留着用,我们洗脸刷牙是在离驻地不远的水塘边。我们面对这种场合,没有惆怅和畏缩而又消极的情绪,心里总是乐呵呵的!
我们刚组建的普查二连的兵员来自不同的单位:有南京军区防化团的;有本团水冶连的;有安徽省军区司令部警卫排的;有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警卫排的;有高射炮兵师三个炮团的;有高射炮兵师师部直属队的;有南京军区测绘大队的;有南京军区通信团的;还有的是西北地质队工改兵的。人员来自很多单位,总之,我们金矿普查二连组建起来了。
普查二连的连长是周家胜;指导员是汪兴成;副连长是陈万彬;副指导员是谭学友;一排长是章广德;二排长是聂胜宏;三排长是汪银田。这些老首长就像老大哥一样给我们做思想工作,他们面带微笑,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对我们说:你们要正确对待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不像你们老部队条件那样好。但是我们为了革命,为了国防找金矿,能让祖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好日子,我们吃苦受罪也值得。
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教育,经过冬季打靶和队列训练,经过技术员刘东华、孙进水上金矿普查课知识的传授,尽管连队人员来自各个兵种,所做的业务迥然不同,但是,现在思想上都能统一起来了。
我们连是专搞金矿普查的,为了在大山区能够安全工作,防止野猪、狼、豹等动物对我们的伤害,由连长周家胜,副连长陈万彬组织全连人员学习捕俘拳,特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警卫排的战士刘光尧、范守仁两位战友作为教练员,负责教我们全连人员学习捕俘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连全体干战能生龙活虎地会打捕俘拳了。大家在操场上英姿飒爽,虎虎生威,出拳动作规范,彰显英雄本色。为以后到深山老林去查找金矿防止野兽侵袭,打下了基础。
每到星期一的晚上,四班战士王永军教唱革命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打靶归来》等。全连人员士气高昂,歌声嘹亮,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一阵阵歌声,回荡在绿色的军营里。
春节后,我们普二连从营部装来毛竹、油毛毡、苇席、麦秸秆,全连人员都动手,盖起了十几间猪圈养猪。猪圈盖起来以后,连队司务长唐文求,给养员陈兆云买了一头老母猪,十三头小猪苗,抽我班战士李玉龙负责饲养。 在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三月份,我们普查二连全体人员用五辆解放牌汽车,浩浩荡荡地朝安徽省q县昆山驶去。中午到了昆山公社,兵分三路:第一路由一排长章广德带领,到枞阳县将军庙公社执行普查任务;第二路由二排长聂胜宏带领全排人员,到e县施湾公社执行普查任务;第三路由三排长汪银田带领,到q县维山执行普查任务。
就是这样,我们南字七0五部队普查二连组建成功,开展工作了。我当时在二排四班,我们排乘车到e县昆山公社下车以后,每个人在出发之前准备一根毛竹扁担,我们用扁担挑着大米,煤,被包,找矿仪器,雷管炸药等物资。我们排全体人员挑着这东西要走十五华里的山路,要翻越一个很高很陡的大山岭,叫作蜜蜂岭,才能到达驻地。山高路陡,山岭逶迤,山路蜿蜒曲折,我们拾级而上。大家负重前行,挑一段路程,就要放下担子休息一会儿。我们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是,为了早日完成团地质股下达的普查任务,下午,到达驻地施家湾后,稍微料理一下,第二天就毅然决然地拿着找矿仪器上山普查了。
我们驻地在山脚下的林场里,西面是通往施湾公社的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路的南边是一条小溪,溪水“ 哗哗” 地响着,仿佛是在为我们远方来的不速之客唱赞歌。小路北面是一片梨园,我们刚到的时候,那盛开的洁白无瑕的梨花缀满枝头。小鸟在梨树园上面自由地飞翔,“ 叽叽喳喳” 地叫过不停。
晚上没有电灯,晚上各个班都点着满身污垢的煤油灯。我们时常在昏黄的灯光下开班务会,以苦为乐。尽管条件艰苦,不到三个月,我们排在附近找了二十四个异常点,一条异常带。六月份,我们排在这条异常带上打了六十米的探测坑道,技术员龙坚说:这条异常带有开采的价值,光谱强度较高,二连首战告捷。其他两个排也相继找到了异常带,我们连为金矿的普查,克服困难,知难而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十七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往日的部队工作,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历历在目。往事不堪回首,我们把自己的美好青春,献给了国防建设。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是为了万家灯火,为了万家团圆,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感到自豪!
2020年12月5日写于南京市


作者简介:贺庆昂,男,江苏省盱眙县人,现居南京市,一九五五年十月出生。退伍军人,后担任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当代作家。南京师范大学专科毕业,二0一四年退休。著有长篇小说《王墩庄巨变记》《创业记》《金陵漫记》三部;《家乡的秋天》散文集一部;《贺庆昂辞赋集》一部;短篇小说集《我的老班长》一部;《贺庆昂诗词集》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