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瀍河区全面提升基层党建阵地
党的生活网(王爱民 李西锋 通讯员 曾东 冀中鹤)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构建联动、互动、开放、共享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瀍河区以“1+5”大党建为抓手,推进基层党建阵地硬件设施、软件建设、服务标准、特色内涵“四个提升”和建设、制度、服务、运行、管理“五个规范”,以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特色化服务为重点,着力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突出“标准+”,构建全覆盖服务阵地体系。按照建设“党建引领的生动载体、组织体系的筑基工程、组织力提升的实践平台、服务民生的先锋阵地”的要求,先后出台《瀍河区三级党群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瀍河区“红色驿站”暨小区支部阵地建设指导细则》《瀍河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工作指南》,配套《乡(街道)党群服务中心“5+X”建设清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X”建设清单》《小区邻里中心(红色驿站)“2+X”建设清单》,注重各类阵地的整合利用,灵活采取新建、改建、功能提升等多种方式,推进各级党群阵地功能拓展,服务转型。2021年,高标准提升改建乡(街道)党群服务中心3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7处,“邻里中心”6处。
(二)强化“管理+”,推动常态化高效运行。坚持建管并重、以管促建。通过统一的标识、有形的载体、完善的功能和规范的运作,提高党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党群服务体系成为组织力提升的“能量站”、高素质队伍的“活力源”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探索推行周末值班、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街道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辖区“红引擎”党建联盟单位共同参加,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制定党群服务平台基本运行制度及党建活动内容,集中协商解决服务过程中的重点矛盾问题,有效促进资源整合和服务水平提升。围绕计划管理、开放共享、运行维护、示范激励等建立制度,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服务意识,做到“季度有计划、每周有活动”,确保党群服务体系有管理、有制度、有活动、有效用,推动规范化管理。
(三)创新“服务+”,广泛凝聚党员群众。坚持“开放、包容、共治、共建、共享”原则,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实现“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凝聚各类政务部门、群团、社会组织,实现“组织集成”;统筹集聚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和专业力量,实现“服务集成”;汇聚党员骨干、各行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种先锋力量立标杆、做榜样,示范带动,形成“示范集成”,更好地为党员群众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服务;建立阵地活动“清单库”和每月活动“计划表”。通过征集职能委局服务力量,征求党员、群众服务需求,结合重点工作,形成“三级党群服务中心”特色服务清单,按照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提供组织生活、宣传培训、便民服务、扶危济困、文明实践、传统文化、其他特色服务等7大类123项“DIY菜单式”服务;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站式”、首问负责制服务,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建好用好“数字瀍河”云平台,统筹“智慧党建、智慧城建、智慧城管、智慧综治、智慧社区”等应用系统需求。目前,“智慧党建”系统PC端和手机APP已在4个单位试点运行,并按计划在全区逐步推广。
(四)融合“治理+”,完善互联互通机制。在不增加大投入、不搞大建设的前提下,整合党建、民政、综治、宣传“多微合一”,按照“区委+乡(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小组+骨干党员+普通党员+广大群众”的“7+X”线上组织架构,建立四级“共建美丽新瀍河”微信群722个。把分散的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问题诉求及时上报、信息平台有序分办、相关部门限时办结反馈,实现接诉即办、民呼必应,让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服务。截至目前,共利用“四级微信群”平台开展线上学习交流活动210余次;组织线上改造意见征询、民意调研等10余次,覆盖党员群众63242人,辐射引领和高效服务了18万居民,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信息枢纽”作用,构筑了党群同心协力的“防疫铁壁”。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重点实现网格统筹、区域党建、群团共享、志愿者管理;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重点实现党建带群建、呼行衔接、服务落地、成果展示。小区邻里中心(红色驿站)积极吸纳民警、物业、辖区单位等党组织同志参与社区治理,做到矛盾纠纷不出小区、便民服务沉在小区 。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轴心”,通过建立完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让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切实成为组织力提升的“能量站”、城市基层党建的“活力源”、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