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微 信 诗 歌 学 会
安 徽 分 会
(第 63期 总第 063期)
本期诗人: 二胡 吴泊宁 高岳山
本期编辑:朱先贵 校对:黄冬松

作者简介:
二胡,安徽池州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清明》《安徽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诗刊》《北京文学》《青春》《人民日报》等发表小说、诗歌与散文。出版长篇小说《行色》、中短篇小说集《疼痛的拇指》、诗集《不要在秋天里和我说话》、散文集《独处之悟》。曾获安徽省全省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一等奖、《人民日报》与中国诗歌网联合主办的全国“暖家”有奖征文二等奖。
告别辞
我的身体开始陈旧
像案头的一本书,可能是经典
也可能是一张日历,只有一天是有用的
我开始向大地弯腰
包括向先祖、父辈、邻舍、门前的乌桕树和一堆落叶
弯腰过程相对漫长。自今日算起
预计尚须二十年
我之后,祝山河愈发葱茏,深邃
立冬日等雪
我把玉米秸收回柴房
把它们垛成宝塔模样
我把晒干的萝卜菜、大白菜、嫩红色柿饼和腊肉
也一并放进木板楼
只为等你,等一份窸窸窣窣
又寂静无声的天籁
我知道,归于我故乡的一场大雪
也在远方: 等我把一个季节收拾干净

作者简介:
吴泊宁,安徽和县人。诗歌、散文、小说散见《诗刊》《诗歌报》《星星》《诗林》《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散文》《飞天》《海燕》《南方周末》多种期刊、报纸。部分文字被编入选集和中考试卷。著有诗集《液态乡土》《瓦蓝下》散文集《故巢》。客居芜湖。
维(外一首)
黄叶。一次,假山在脚边,只有阳光,一条河的样子
我喜欢过的鸟儿,它们占领屋檐,水流后的声音,把清晨和西阳赶进老家
走几分钟,桥头边,就看尽一个城市,多少山水,你满满地把我的大半生,一次性弄入走不出的水泥
冬里的柳条,四季活更远,划拉进了我的水域
我还是看见你的绿皮车,缓慢地经过我的国土
你落下一张纸片,折痕深深
是我后半生,流浪大地的种子
季
南边,一树花粉,那几个孩子,就这样没了自己的窗户
夏天的阳光多丰富,你知道吗,有许多地方,永远去不了,比如矿井,比如,抑郁症者的心,比如,这个地球的背面,比如这个国度那个地方
妈妈,就这一粒果子放你面前了,楝树果子,低下,只有老家有
你还是穿越一个国,那一粒雪
干干净净,飘到了我的肩上

作者简介:
高岳山,男,安徽庐江人,安徽省作协会员,在《诗歌月刊》《含笑花》《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400余篇。
坦白
风冽,大汉唐
把生命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冬
把灵魂心甘情愿地交给了水杉,交给了
白鹭 ,灰鹭
耗尽了精血 ,枯瘦又
有什么关系
塘泥龟裂成甲骨文 好让人去穿越
在时空的隧道寻觅久远的历史
水杉与水杉商量
鹭鸟和鹭鸟对话
夕阳同朝霞交流
什么时节长出什么样的风景
把一切都交出去
坦坦荡荡地交出去
最好是一贫如洗 方能
脱胎换骨
扎进谎言中疗伤
明知是谎言 却想扎进
谎言中疗伤
有无十里桃花
不重要
有无万家酒店
也无所谓 。笃信那清弋江水酿造的美酒
一醉解千愁
垒玉墩以桃花潭为鉴
书板石静默 千年的风云翻不动
册页 一些秘密和一些虚空
让白鹭衔起 滴落在
捕鱼的扁舟和来往的渡船
滴落在丹山 玉屏山 由山或
更远的山 更长的江
一杯佳酿 情同手足
一泓潭水 情深似海
桃花潭也许没有千尺深
就像李白的白发没有三千尺
就如同善意的谎言 却成了
千年绝唱。
撑着伞寻万家酒店
寻汪伦的足迹 寻李白的足音
细雨在宣纸般潭面撒网
打捞昔日的人影 昔日的事
有人跺脚,踏歌声起
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安徽分会
顾问: 王寒山 朱鹤年 孤城 李商雨 老巢
会长: 黄 平
执行会长:倪雯
副会长:孙启泉 李劲松 方华 纪良发 苏东山(常务)
秘书长:倪 雯
编辑部 主任:黄冬松
编辑部 副主任:苏东山 朱先贵
外联部 部长:李远波
外联部 副部长:张承斌 端琼
投稿邮箱:179317445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