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首长简介】张阿华,福建省长鼎县人,1919年6月生。1934年7月参军,1938年3月入党。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兰州军区工程兵工兵第十四团副团长等职。1972年7月离休。
先后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晓峰、莱芜、孟良崮、淮海、黄桥、代桥、当山、郭村、赵庄、开封、许昌、上海等战役战斗以及湘西剿匪。荣立三等功两次。1955年授予“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授上尉军衔、少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中校军衔。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11月11日逝世,终年73岁。

~老团长传奇的军旅生涯传承着十四团光辉的战斗历程
作者/张学峰
我们部队是一支光荣的工兵部队。所谓工兵,就是为部队架桥、修路,排除前进中的障碍,包括排除敌方地雷、爆破敌人的工事等。在部队撤退的时候要负责断后,防止敌人追赶。1975年4月我们新兵一到老连队,班长、老兵就和我们谈心、讲传统,鼓励我们好好工作,做出成绩,为老连队增光添彩。这个光荣的部队是由原军区工程兵道路第一营和独立工程兵营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军区工程兵道路第一营1954年7月成立于福建省尚干,后于1958年4月至1961年12月调入兰州军区,并在甘肃甘南、四川阿坝、青海玉树参加平叛战斗。独立工程兵营于1958年12月在陕西建立,也参加过上述地区和藏北的平叛战斗。1960年8月,在两个营的基础上组建了工程兵建筑第118团,直属兰州军区领导。1961年8月18日,118团变更番号为工程兵工程第十四团。1963年3月,整编为工程兵工兵第十四团。1986年3月参加云南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1992年1月,部队撤编,所属营连分别划归其他部队。
据多位老班长讲,最早的军区工程兵道路第一营营长姓张,名叫张阿华,任营长之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属于正军级。之所以后来任了正营职的营长,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呢。张阿华副参谋长,福建省长鼎县人,1934年7月参军。参军后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战役和剿匪,一直没有回过老家。解放后带着车和警卫员回老家探望自己的父、母亲。结果快走到自己老家的时候,一个老奶奶弱不禁风,面色仓黄,衣衫不整,步履蹒跚,挡住了自己的去路,向他要饭吃。副参谋长入伍多年,转战南北,解放了全中国。他本以为全国解放了,地主、资产阶级被镇压了,大家就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想到还有这么大年龄的人讨饭吃。他让司机把车停下,自己要亲自下去问个究竟。这一问直接让他发疯了,这个老奶奶竟然就是他自己的母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副团长一把将母亲拉到车上,调转车头,去县城找县委书记。到了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副参谋长二话没说,掏出手枪就扣动了扳机,县委书记应声倒地。县委书记的警卫员(据说刚解放县委书记也配有警卫员)也掏出手枪,结果副参谋长的警卫员又是一枪,县委书记的警卫员也倒地了。老兵们说,这件事很快被地方政府报到中央,还是周恩来总理念起副参谋长的战功,才勉其于一死降职至营长。老兵们每每说起这些事的时候,都讲得头头是道,扣人心弦,让人听得惊心动魄。感觉到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情。说明部队老领导职位高、有战功。工兵营整编为团以后,张阿华任二营首任营长(我当新兵在二营五连),后被提升为副团长,直至1972年7月离休。
我在二营五连当通讯员时,时任连长古兴国,曾经给这位副团长当过警卫员。1975年下半年,这位老领导从西安回老部队探望,曾来我们连吃过一顿饭,我当时搞服务工作。因为有那些传说,对他的印象太深了,所以那天我特别注意。他是一位高大、英武、饱经沧桑的老人,像个屡立战功的英雄。所以,在我的脑海里,老兵们说的话应该是真实的,也是让我引以为傲、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

(作者张学峰与古兴国连长2009年8月在刘家峡水库合影)
【说明】
①上述文章 ,摘自由敦煌文艺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的《红河之水》(张学峰著)一书第三部21,“光荣团队的传说”一节原文。
②此次发布的作品副标题系编者加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