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王小艾《我的感动》有感
文/梁烨

让我在当下去谈感动,内心大抵是有隔膜的。而也正因为面对物欲横流的当下,才更有理由谈一谈感动的事情。我们大概不应该寄望谈一谈感动就能驱逐什么,拟或消解什么,只是淡淡的一声呼唤,呼唤淹没在一片噪杂声中的悠扬旋律;只是悄悄的一段旅行,寻觅遮掩在枯叶腐草下的涓涓溪流;只是浅浅的一抹微笑,看到盛开在艰难困苦深处的一点绯红。感动,是我们的心灵对世间最纯真洁净的低语;感动,是我们的情感对生活最清新隽永的回声。或许你我行色匆匆,或许你我蹒跚蹉跎,而我们最脆弱的神经时常被一些人、一些事深深触动。

有很多人,我们熟视无睹,只是因为我们只盯着目标而无暇顾及擦肩而过的缘分。有很多事,我们无动于衷,只是因为我们陷进了名利而日渐麻木了感动的沉思。当有一日我们在“因花微笑,由笑花开”里看到一花一笑的因缘,感动,在不经意处降临我们的心间。

多年以前,新纪元的到来,人们怀着高涨的革命热情审视从悲痛中走来的中国。彼时,人们心中所怀是社会的大欢喜和人类的大悲悯,感动之事也俨然超越一己之私,以民族之名、以人民之义,谱写着新天地。之后,一个动荡的时代,人们纯洁的情感在经受社会之痛后被淹没。人们有所信仰,并火热地以信仰的力量征服信仰中的世界。一时间,单个的人被遮掩,每个人在抽象的情感中为莫名的感动折服,并沉浸于自己莫名的感动中。而今,这个社会在大变革的时代里开始新的征程,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塑造了一个新的自我,从物质的满足、精神的需求、情感的归依……人心中的感动之情感,也日渐从神秘的圣坛走进每个人的心内。也曾为社会翻天覆地之变化感慨万千、为经济增长之迅速惊叹不已、为个人富足之实现不胜欢喜,内心的情感不再是飘渺在云端的虚无,而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

如今,社会纷杂了许多,情感也纷杂了许多,有时难免会让人错乱。我常为路边或地铁里乞讨者感伤,心怀一份悲悯。然又偶尔得闻行乞者“身价不菲”,为这受欺骗而不胜悲愤。虽以自己内心的一份良善为安慰,但难免感叹世事。如此这般,人的真性情便多蒙上一层迷雾。可是,我们内心有着不能自已的向善之力,流动着滚烫的情感之血。看一看人们在今日的奋斗,读一读人们在当下的故事,每一个阅读者心里,可以不相信,却难掩一份感动,浅浅的或深沉的。珍惜这份感动吧,我们尚有感动之心,确证我们仍是深情之人。

若非自身经历之积淀,感动便不能深切;若非亲历人生之起伏,感动便不能共鸣。作家王小艾即是这样一位常怀感动之心的人。在她笔下,能看见商业大潮中傲然独立的成功企业家,能看见社区村头里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能看见文化丛林中闲庭信步的文人墨客,亦能看见那些最平凡、最朴实、最生活化的小人物。然而,每一个人,身上都闪耀着人性之光,每一个故事,都透露出股股暖流。“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因为让人感动之人,必是美德典范,“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屹立,一个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它。王小艾从小处着手,述说的却是大情怀,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直想要回归的——让社会充满温度。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心累,有时身累。但是,感动就在我们内心,因外在的一点触动而涓涓流出。感动,或在我们不胜惊异的一回眸间;感动,或在我们不禁叹服的一抹笑里。它带着些许诗意,安放在我们美好的心灵空间,盛开在我们高远的灵魂之巅。

主播金波,原名王金波,1971年10月30日出生于白洋淀畔现雄安新区鄚州镇杨临河村,毕业于河北师大英语系,本科学历,雄安任丘艺术联合会会长,白洋淀雄安之声朗诵团团长,中国诗歌春晚签约诗人,中国北漂春晚爱心形象大使,世界文联亚洲音乐文学协会秘书长(民间组织非官方),2018年5月1日,原创诗作朗诵《爱我中华》获得中央电视台五一群星文艺汇演金奖;同年6月,诗作《大雄安》获得2018中国时代风采作品征集金奖;2019年1月26日参加中国演艺界春晚,原创诗作朗诵《春雨》获得杰出贡献奖;2019年3月,仓央嘉措国际诗歌节新诗百年实力诗人奖;2020年8月,原创诗作朗诵《雄安绝唱》获得世界文联与联合国联合主办的庆祝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活动最佳表演奖,喜欢朗诵、写作、公益与舞蹈,最大梦想是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给世界,让世界倾慕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