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雪
作者:夏智定 (香港)
最早的那一朶雪花仍如今日所見?
_____不変的万古寒彻和晶瑩純白。
咏過雪的历代詩人心花相接,
寄寓的都是兴怀和贊叹。
六出之形,大自然的永恆詩意?
捧在手中的清新是一握冬之詩材,
正在溶化的想象力有絲絲淒美,
落在梅花枝上的雪朵会映出一座詩台。
今日之茫茫雪天,是飛舞的時光,
很壯美、很宏丽,催人遐想和感慨;
是的,一位偉人咏过的万里雪飄之詩意,
仍在妝奌著人間并襯托出当今赫赫時代。
评论一:
《夏智定诗〔咏雪〕短评》
评论员:戚哥(上海)
认真拜读夏智定老师的《咏雪》佳作,受益匪浅。
总的感觉这篇诗词:前后连贯,读起来朗朗上口,好像自己的思想也会随着夏智定老师的诗意,既看到雪花飘飘的自然情景,又有十分自豪地领悟了夏智定老师的“今日之茫茫雪天,是飞舞的时光,很壮美,很宏丽,催人遐想与感概”情思。
仿佛夏智定老师的这首《咏雪》诗就像盛开的梅花映出了一座诗台。
评论二:
《读夏智定先生〔咏雪〕一诗有感》
评论员:林沐阳(广东广州)
读了夏智定先生的《咏雪》一诗。心里很有感触!我不知夏先生祖籍在哪?只知他当下生活在香港,而我是在广州,两地相隔不远。我是个土生土长南方人,以前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所以从未见过下雪,更别提知晓夏先生诗里说的“六出之形”之大自然永恒诗意了。
说来有点不可思议!我第一次见到真正下雪,是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那是1995年的11月,我途经莫斯科中转回国,逗留了2天。其时,莫斯科正下起了雪,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雪,心情的激动正如《咏雪》里描述的“捧在手中的清新是一握冬之诗材”。
在莫斯科的第二天,我顺便去了趟慕名已久的莫斯科红场,对于沉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我而言,也曾写过一首《忆莫斯科红场》的诗,诗中描述1941年红场阅兵,苏联红军越过红场便直接开赴前线和入侵德军英勇作战的凄美故事。当时,我手里正握着一块红场的雪,雪慢慢溶化,也和夏先生款款道来的“正在溶化的想象力有丝丝凄美”不谋而合。
最近这些年,在寒冷的冬季,我先后到过日本、欧洲的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等地方,看到过富士山和阿尔卑斯山的雪,但都没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就是几年前,我们一家来到了雪乡。“今日之茫茫雪天,是飞舞的时光”。那是怎样的一片冰天雪地,我们踏足在几乎齐膝深的雪地里,或爬滚、或打雪仗、或砌雪人,激动的心确如在飞舞一般!
雪乡的清晨,日出东方,金光灿烂,雪乡人家的烟囱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和雪白的一片,
和《咏雪》里讲述的“很壮美、很宏丽,催人遐想和感慨”如出一致。
斗天换地,日换星移!伟人毛主席用“万里雪飘”指点迷人的江山,那是多么豪迈的气慨!
诗人夏智定先生生于伟人的年代,自然而然流露出对伟人的无限崇敬!对如今的中华盛世,见证过无数风风雨雨的夏智定诗人,用“赫赫时代”做了全诗最后的点睛,确实振聋发聩!

作者简介:夏智定,香港作家、诗人,原大公报文学版主编,香港诗评家协会会长,世界名人会副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