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平:一个把奉献当家的女人
天,之所以可祭,地,之所以可拜,关键是天地之间立着——人!
善恶上,人分大小;种姓上,人又分男女……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生为男人,就要顶天立地,力挺千世百秋;生为女人,就要持家育哺,永葆华夏有续……
悲壮的刚烈与柔婉的母性,构成了一个伟大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
其实,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生态链条上,女性,因无私的奉献与慷慨的付出,而尤为可敬,可赞……本文的主人公——舒平,就是这样一位女性!
女性,最幸福的人生,应当是,少小时,有父母呵护;少女时,有阳光陪伴;少妇时,有丈夫撑伞;为母时,有儿女绕膝……
她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当她唯一的女儿——于娟,考入大学时,她幸福地笑着;而她又是一个不幸的母亲,当她唯一的女儿——于娟,也成为一名幸福的母亲时,无情的乳腺癌,却夺去了女儿沸腾的生命……
人之一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十年前,当无情的乳腺癌,夺去女儿年轻生命的那一刻,作为母亲,舒平真的被击倒了……
老年丧女的悲痛,久久缠绕着她,让她挥之难去……但作为一个坚强的女性,一位中国的母亲,她又必需顽强地走下去……为女儿于娟,为天下所有失去儿女的父母们,立一块丰碑:在白发人送走墨发人的同时,必需坚强地接过墨发人的遗愿,把生命进行到底!
舒平记得,2007年,女儿于娟留学挪威,她去看望女儿,母女俩在奥斯陆湖边散步时,对湖边幽静的森林心醉不已。据挪威的导师讲,那森林是由一种叫“楷”的树木构成,“楷”树通身是宝,种子可以榨油,叶子可以泡茶、入药,树干质地细密而扎实,是做家具农具的好材料……
正是在那时,母女俩有了一个约定:将挪威的森林“搬”回中国,“搬”回老家,帮老家的农民发家致富!母女之约,一诺千金!十年前的那个秋天,56岁的舒平,怀揣卖房为女儿治病剩下的钱,只身一人来到了曲阜九仙山下的丁庄村,深情地栽下了第一株“楷”树苗,由此拉开了她漫长而艰辛的种树生涯……
如今,十年过去,当那辛辛苦苦、一株一株种下的“楷”树苗,茁然成林,把曾经的荒山秃岭,装扮成了锦绣玉女时,舒平似乎找回了女儿,那是女儿——于娟的梦,那梦,种在大山里,插在石缝中,生生乎又长成了女儿的模样!
舒平深信,把挪威的森林“搬”回家,以养故土,以壮山河,是女儿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优秀中华儿女的梦……
这个梦,以汗为墨,以山为纸,以奉献为笔,以五湖四海的无数义工团队为生力军,挥毫九仙山,落笔黄河畔,为黄土梳绿,为江山增色,为四海九州的奉献者们,打开了一扇走出小我的窗口,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你奋斗,奋斗就是魂;你奉献,奉献就是家!
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漫漫十年,能让黑发染白,可让少年增壮,十年前就已经56岁的舒平,别人应以为华发陡增,面皮多皱……
而实际一接触,在她那坦荡的谈吐与炯锐的目光里,人们发现的,却是她那劳作的苦乐与挥汗的惬意!
2021年12月6日上午,笔者又见到了久违的舒平大姐,她正带领着来自济宁读书协会和任城诗联学会的一群志愿者们,为周边的农民兄弟们,犁田耕地,采摘白菜……
劳作的痛快与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志愿者们的眉宇间,他们用掀翻的泥土与怀中的白菜,检验着一个土的掉渣的真理:阳光下最快乐的职业,不是狭隘的小我,而是放飞的大我;不是温室的享受,而是无私的奉献!
(王长鹰 徐化芳 李 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