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绝50法习作
高建国(北京)
1.蓝莲花
仲夏蓝莲绽,蓝莲映浅塘。
清晨呈笑脸,午后吐芬芳。
(首句用一名词,次句重复该名词,可起到顶针回环、朗朗上口的作用)
2.月夜归
归客深峰困,峰深锁落霞。
疏云悬皓月,伴我好还家。
(首句用一名词,次句将该名词颠倒或拆开用,其作用与第1法同)
3.鹩哥学语
清晨湖畔走,又遇一闲公。
树上鹩哥挂,鹩哥学乃翁。
(第三句用一名词,第四句重复该名词,其作用与第1法同)
4.无题
清晨猜鸟语,傍晚辨云烟。
人退江湖后,乾坤别样天。
(起承两句用对仗。五绝一般不要求对仗,但使用对仗可使诗的艺术性有明显提升)
5.风筝
身披双羽翼,直向远云天。
何事归来处,情丝一线牵。
(第三句用疑问词“何事”二字引出设问句,句意并不完整,第四句延伸,或继续问题,或回答原因)
6.春日寻茶
栈道穿青翠,春芽染绿洲。
谁家筝瑟起,引我上茶楼。
(第三句用疑问词“谁家”二字转折,第四句延伸)
7.雨中问雀
江南梅月尽,何故雨无休。
借问飞来雀,临窗眨眼眸。
(第三句用设问词“借问”二字转折,第四句作答)
8.莲
姿妙骨清尤,芬芳醉水鸥。
分明淤里物,君子美名流。
(第三句用“分明”二字转折,第四句用否定句收)
9.连根草
一脉三支箭,寒筋落地英。
何当花叶茂,均是老根生。
(第三句用设想词“何当”二字转折,第四句道出设想的结果)
10.访朱氏草庐
南阳寻旧迹,石密竹林弯。
为问朱庐处,农人指远山。
(第三句用设问词“为问”二字转折,第四句可延续第三句的问题)
11.皖西悬剑山
一峰孤自立,挺拔傲群骄。
况复霞光里,绯红染赤霄。
注:赤霄,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
(第三句用转折连词“况复”二字转折,第四句或写景、或抒情、或记事。常用的转折关系连词如: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无需拘泥于“况复”二字)
12.戈壁偶遇
万顷褐沙狂,孤驼渡瀚洋。
至今仍未问,行者去何方?
(第三句用“至今”转折)
13.沙漠孤驼
瀚海黄沙涌,风烟极目收。
君看西夕下,斜照一孤舟。
(第三句用“君看”二字,提醒或吸引读者引起重视)
14.沙漠蜃景
氤氲沙漠起,飘忽见楼船。
不敢移双目,贪迷蜃景天。
(第三句在句首用“不敢”二字转折)
15.知秋
梧桐新雨后,一叶舞飘柔。
不是西风起,谁知已入秋。
(第三句在句首用“不是”转折)
16.海棠果
几度秋风去,枝梢挂海棠。
不知寒露后,红果可披霜?
(第三句在句首用“不知”转折)
17.思征人
大漠冬来早,飞沙虐帐篷。
愿君添厚氅,或可御寒风。
(第三句在句首用“愿君”二字转折)
18.烹茶
泉边新汲水,云顶老岩茶。
欲品神仙液,烹香一紫砂。
(第三句在句首用“欲”字转折,将结句推向高潮)
19.寄茶友
南国生嘉木,滇边古树苍。
年来存一饼,日后待君尝。
(第三句在不同位置用“年来”二字转折,“年来”是“多年以来”之意)
20.江南秋画
西风催白露,八月桂花黄。
回看秋红染,江南韵彩妆。
(第三句在句首用“回看”二字转折)
21.回乡
白露见秋霜,金英沐紫阳。
今晨何处去,一日返家乡。
(第三句在不同位置用“何处”设问,结句往往似答非答而显神韵)
22.赠卧牛山人
饱蘸鹅池墨,挥毫撰瑞符。
年年风雅颂,书画结群儒。
(第三句在不同位置用“年年”二字,为结句感慨作铺垫)
23.重回旧地
年少穿戈壁,荒原采矿苗。
而今回旧地,油塔耸云霄。
(第三句在句首用“而今”二字作今昔对比)
24.无题
书楼翻韵典,菊酒构新辞。
惟有清风夜,殚心最静时。
(第三句在句首着“唯有”“惟有”二字转折)
25.茶人
陶瓯淋建盏,普洱味香醇。
谁识茶亭外,艰辛树上人。
(第三句在句首着“谁识”二字转折)
26.秋日感怀
山村秋色染,十绿五分黄。
多少农人汗,涂成七彩妆。
(第三句在句首着“多少”二字)
27.有感
褪尽峥嵘色,初闲倍感荒。
何如搜韵典,岱岳学诗忙。
(第三句在句首着“何如”二字,此处“何如”可作“还不如”解)
28.阳山之栈道
阳山寻古迹,栈道有佳诗。
一步三回首,霞西忘返时。
(第三句在句首着“回首”二字,也可放在三句的其他位置)
29.阳山之菖蒲
蹙密根须瘦,丛生涧壑边。
如何文士爱,静夜伴灯前。
(第三句首二字用“如何”二字转折)
30.阳山之寒露
泉涌溪流冷,沟幽翠石凉。
唯知寒露近,不识叶浮霜。
(第四句在句首用“不识”收结)
31.阳山约茶
觅得阳山水,陶炉煮紫砂。
平生惟喜茗,谁与品秋茶。
(第四句在句首用“谁与”收结)
32.邓尉杂诗(一)
访古秋山麓,林深小寺孤。
枝藤荒草乱,不见有浮图。
(第四句在句首用“不见”收结)
33.邓尉杂诗(二)
邓尉司徒庙,清奇古怪图。
千年风雨沥,依旧傲东吴。
(第四句在句首用“依旧”收结)
34.邓尉杂诗(三)
邓尉梅花俏,冰晶似玉莲。
姑苏惟一处,只在太湖边。
(第四句在句首用“只在”收结)
35.有感
岁月平常度,穷通自在天。
实无鸿鹄志,只有守桑田。
(第四句在句首用“只有”收结)
36.秋寒
雨夜西风起,晨霜挂两腮。
回家添厚袄,不必待冬来。
(第四句在句首用“不必”收结)
37.思小女
瘦影连烟海,寒宵念远方。
何忧天际邈,只是鬓添霜。
(第四句在句首用“只是”收结)
38.不觉
读史临窗月,吟诗五鼓钟。
秋来搜古韵,不觉近隆冬。
(第四句首二字用“不觉”二字,以“不觉”二字写尽心态)
39.阳澄品蟹
十月秋风起,阳澄品蟹时。
姜丝黄酒佐,多少老饕痴。
(第四句在任何位置用“多少”二字)
40.桂花酿
远溢清馨气,窗前桂蕊黄。
拈来蒸琥珀,怎不醉醇香。
(第四句在任何位置用“不知”、“不敌”、“不遣”等“不”字句)
41.诗痴
年少开蒙始,灯前背古诗。
狂抄三百首,不是学童痴。
(第四句在一二或三四位用“不是”二字实现转结,而第三句并不一定是转句)
42.妙悟
惬意尝新酒,吟诗抒旧情。
搜肠愁韵脚,忽有妙词生。
(第四句句首用“忽有”二字,以夺人眼球)
43.观《梨花颂》有感
一曲梨花颂,柔情韵味深。
腔圆声婉转,犹自绕余音。
(第四句句首用“犹自”二字)
44.冬日阳山
暖日冬无雪,阳山景色新。
东坡红一簇,疑是早来春。
(第四句句首用“疑是”二字)
45.登古寺观银杏落叶
古寺栽银杏,风来满地黄。
心高坡变缓,何况气轩昂。
(第四句句首用“何况”二字)
46.太湖永慧禅寺观石刻佛偈
虚谷留碑刻,星云赋大千。
何言鸿哲远,却在太湖边。
注:该寺内石壁上星云大师题有“心有大千,法界无碍”八字。
(第四句句首用“却在”二字)
47.自在
有意追庄老,无根步道玄。
穷通心自在,何必觅神仙。
(第四句句首用“何必”二字)
48.雪莲
积雪天山顶,莲花绝世惊。
凌霜岩上立,不在涧边生。
(第四句句首用“不在”二字)
49.燕儿问答
燕儿何处去,结伴向南方。
过得寒冬月,春来返故庄。
(一问三答布局)
50.古树
树高千百丈,古树历沧桑。
夏日藤缠树,秋来满树黄。
(四句各重复一字,或重复更多次)
作者简介:高建国,现居苏州,《安徽诗歌》编辑。始终不忘“诗言志”之初衷。
